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九子夺嫡”的惨烈,他置身事外;“皇权相争”的复杂,他置若罔闻。在皇权至上、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他历经三朝,哥哥疼爱,侄子照顾,躲过三番四次的血雨腥风,得以善终。
这样一位埋没在历史洪流中的“皇室幸运儿”,他就是康熙皇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胤袐。
后宫新贵,老来得子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五月十六日,来自江南苏州的后宫嫔妃陈氏为年迈的康熙皇帝降下一位皇子——胤袐。
此时63岁的康熙已经有了23个儿子,20个女儿,对于皇宫喜添的第二十四个小皇子,康熙格外高兴,随即晋封陈氏为“穆贵人”,正所谓是“母凭子贵”。
然而好景不长,在小皇子胤袐六岁时,康熙帝驾崩。还没来得及走出悲伤,十一岁时,母亲陈氏也离开了人世。
失去了双亲的依靠和关爱,年少的胤袐将直面权力斗争的“漩涡”,这对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小皇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危机与挑战。
不过,他始终没有掉入“漩涡”之中,因为有一双来自哥哥的手在保护他。
九子夺嫡,幸免于难
九子夺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权力斗争事件。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在康熙皇帝未驾崩之前,九子夺嫡事件已经愈演愈烈了。而此时六岁的胤祕,正处在天真活泼的状态,完全没有察觉到到权力斗争的“火药味”。
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十四爷党,在朝堂之内斗得不可开交。
六岁的胤祕,是一个被哥哥们争权所遗忘的存在,毕竟谁也不会认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会威胁到“皇权继承”的问题。
在西郊皇家园林畅春园,看着已经病入膏肓的康熙,此刻的胤祕是没有权力上的欲望的。他可能都无法认全23个哥哥的名字与样貌,又何谈加入到九子夺嫡的斗争中去。
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在这场“皇权大战”中胜出,在康熙皇帝去世后继承清朝皇位,是为雍正帝。
雍正帝在上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异己,先后幽禁了在“九子夺嫡”中和自己作对的八阿哥胤禩老、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和十四阿哥胤禵,同时又对其他与他作对的兄弟采取严密监控的手段,可谓冷酷无情。
幼小无知的胤祕,此时又逃过一劫。雍正帝对这位年幼就失去双亲的小弟格外疼爱,甚至将其接到皇宫当做儿子一样抚养。
而此时的胤祕,在皇宫里和年长自己五岁的侄子爱新觉罗·弘历一起读书学习,见证下一位帝王的成长。
雍正十一年,皇帝给宗人府下达谕旨“朕幼弟允祕(为规避雍正皇讳,胤祕改名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喜悦,著封亲王”。
这一年的胤袐才17岁,年纪轻轻就被册封为亲王,这在雍正的“兄弟关系史”中是独特的一种对待方式。
新帝继位,叔侄和睦
公元1735年,雍正帝驾崩,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定年号为乾隆。看着比自己大五岁的新皇帝乾隆,作为叔叔的胤祕内心是喜悦的。
同新皇帝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溜猫逗狗,这一份不是兄弟更胜兄弟的叔侄情谊,更能确保胤祕政治地位的稳定。
对小自己五岁的叔叔胤祕,乾隆皇帝是非常重视的。乾隆五年,皇帝任命25岁的胤祕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乾隆十七年,皇帝又下谕:“调諴亲王允祕为正白旗满洲都统。”手握军权的胤祕,开始施展他的才华。
正是这一份乾隆皇帝的信任,胤祕之后又在宗人府、御书处等部门担任关键职位,政治生涯可谓达到了顶峰。
在乾隆时期一路顺风顺水的胤祕,虽然没有建立过震铄朝堂的大功绩,但也没有犯过大错,没有贪污腐败,没有结党营私,更没有像他哥哥一样挑战过皇权。
虽然发生了点小插曲,但是也丝毫没有影响胤祕的政治生涯,这就足见乾隆皇帝与他的和睦关系。
与世无争,一生享福
纵观胤祕的一生,无疑他是幸福的。政治上,有两位皇帝的宠爱,政治生涯顺风顺水,地位显贵。生活上,家庭美满,前后和五位妻妾诞下四个儿子,七个女儿,儿孙满堂。可以这样说,胤祕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十分的闲适安逸。
是古人,乃至于现代人,都心生向往的“人生角色”。
而他之所以一生享福的根源,就要从他的谥号去了解了。乾隆三十九年,胤祕走完了自己57岁的人生,乾隆赐谥号“恪亲王”。
其中的“恪”,按照古代《谥法》的解释,“温恭朝夕曰恪”,是指早晚温文又恭敬。
用这个字概括胤祕的一生,估计再合适不过了。可能会有人反驳说,胤祕只是运气好,年较小,无法对兄长和侄子的皇权构成威胁。
但又反过来讲,成年之后的胤祕为什么会被两任皇帝重视,委以重任。这就跟他的为人处世相关了,
胤祕无论官至何处,他对宫中和朝廷的权力争斗置若罔闻,他只想安闲地做一个局外人。
因为他的与世无争,所以才能在君主专制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一生享福,羡煞旁人。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