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送乾隆3件寿礼,若乾隆没当成垃圾,中国或能成一流强国

百科   2025-01-22 10:27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为何乾隆皇帝会对来自遥远国度的友好与善意视而不见,并以傲慢态度轻视外国使者辛苦带来的礼物呢?”这个疑问,成为后人解读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关键所在。

一、1792年,英国积极准备首次派遣访华使团

1792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通过技术创新与改良,英国的纺织、采矿以及金属加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詹姆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使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如此一来,英国的工业产品开始大量生产,其质量与数量同时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英国商人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北美、西印度以及印度次大陆建立起广阔的殖民地,拓展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在殖民地与母国之间形成的贸易网络,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和商品销售渠道。

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商界逐渐意识到,与神秘的东方大国中国建立贸易往来,对英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极为重要。他们认为,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拥有广袤的国土与众多的民众,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英贸易一旦建立,英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一定会打开一个遍地黄金的销路。为此,英国商人开始积极游说政府,派出商务专使团访问中国,争取在华贸易权益。

在商界的积极游说下,英政府决定于1792年9月派出首个访华使团,正式访问中国,探讨建立通商关系的可能性。时任英国海军资深军官的马戛尔尼被任命为首席使节兼团长。

马戛尔尼在英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后专注于地理研究,对东方文化也颇有兴趣。英政府认为,派这样一位富有军事与外交经验、并且具备东方文化修养的使者访华,可以充分展现英国的善意,更容易取得中国皇帝的信任。

任务下达后,马戛尔尼马上开始认真准备这次重要的出访工作。他请来中国留学生,为使团成员进行入乡随俗的培训,重点学习中文和中国的宫廷礼仪,以避免在细节礼节上失礼冒犯。他还四处采购大量礼品,其中就包括三件极为珍贵稀有、专门为乾隆皇帝准备的寿礼。马戛尔尼准备不遗余力,以最大诚意让此行成功,争取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通商关系。

二、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在中国历尽波折

1793年2月,马戛尔尼带领英国首个访华使团启程出发,踏上了漫长的访问之路。使团一行共95人,队伍排列整齐浩浩荡荡,这在当时的外国使节团中可谓数一数二的盛大阵容。马戛尔尼特意安排使团成员穿上金碧辉煌的正装,并高举国旗、奏响嘹亮军乐,以最庄严热烈的仪仗来到中国,充分彰显英国对建立友好关系的诚意。

然而,当英国使团进入中国内陆时,原本兴高采烈的情绪立刻被接踵而来的种种不顺眼所取代。他们遭遇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地方官员对使团身份的严重误认。中国官员不顾英方反复强调,硬是将马戛尔尼称为“贡使”,并要求使团参加进贡贡品的陈列仪式。这让马戛尔尼非常恼火,他再三申明使团是平等的国家使节,严正要求更正称呼,但清廷方面一直漠不关心。

就在身份认定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双方接下来又在礼仪问题上面出现严重分歧。马戛尔尼坚持使团应按照英国的外交礼仪行事,拒绝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与清廷的要求南辕北辙。为此,英方代表团与清廷文武官员争论许久,场面一度极为紧张。

眼看礼仪问题争执不下,马戛尔尼以为情况已经够糟的时候,中国官方提出了另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要求——改在承德避暑山庄远离京城面见乾隆,而非原定在北京紫禁城会见。马戛尔尼此行的热情与期待已消退大半,他逐渐认清这次访问面临的种种不合理对待。

三、乾隆轻慢地否定了英国送的三件寿礼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周旋,马戛尔尼终于在承德避暑山庄与乾隆皇帝进行了会面。马戛尔尼将英国政府精心挑选的三件极具价值的贵重寿礼,依次呈上给乾隆。他希望通过这些昂贵精巧的礼物,来打动乾隆皇帝,争取他对建立中英通商关系的首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件富有科技与艺术价值的礼物,在乾隆眼中都完完全全是垃圾。

第一件礼物是一门设计精良的新式重型臼炮。这种大炮采用先进技术,火力强大,射程远,代表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水平。但是在清军面前的示范试射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发挥出它的全力威猛。乾隆皇帝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门笨重低效的垃圾武器,直接让人扔进了军火库房。

第二件礼物是一辆造型新颖独特的马车。这辆马车的车厢设计考究,内部装修华丽,坐垫柔软舒适。但乾隆一看车夫的位置竟然比皇帝还高,觉得这种设计极为无礼,有损皇家极高尊严,大为光火,直接把马车丢在一旁不用。

第三件礼物是一台精密的天体运行仪,采用机械结构,可以通过精确的齿轮传动,模拟示范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是当时天文学和机械学的杰出结合。但是在乾隆皇帝看来,这完全是西方邪说的产物,不屑一顾。

乾隆对这一票价值连城的礼物的刻意贬低和否定,令马戛尔尼意识到中国方面显然并不欢迎他们的好意。这让马戛尔尼确信中国已然自满保守、闭塞僵化。在科技和军事上都严重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这场盛装出访,最后竟草草收场,可谓是彻底失败。

四、访问结束后,英国政府对华政策产生根本转变

马戛尔尼返回英国后,立即向英国政府报告了这次出访的种种遭遇,以及他对中国国情的观察分析。他认为,当前的中国显然已陷入严重的自满与腐败状态,再也不是当年鼎盛强大的样子。而英国此时正值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高峰时期,正可趁机谋求在中国的利益。

这次亲身的“中国之行”让英国政府确信,要在中国争取到利益,简单的友好往来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明确以武力优势做后盾,采取强硬态度,中国方面才会让步妥协。于是,英国决心加快步伐对中国进行渗透与征服。英国通过非法的鸦片贸易迫使中国开放市场,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中英两国本可以通过平等友好的商业谈判,实现互利双赢。如果不是乾隆皇帝的傲慢与偏见,英国也许会继续维持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接受西方先进科技也可能再次繁荣富强起来。然而历史无情,最终这场会晤注定以失败告终。

结语

“一个君主的偏见如何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在后人细细品读这段历史时,不得不对此发人深省。乾隆皇帝的傲慢与短视,无疑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衰败。读史使人明智,同样的错误,我们千万不可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历史拾遗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等内容;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获得放松;且从历史精华的吸收掌控人生;无往而不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