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曾莅临杭州灵隐寺,他也可算作半个香客。
其亡也忽焉。
首都“天堂之城”失守后,街头巷尾,再也难见香客家族的雕像。
先是他爹的,倒了;后是他哥的,掀了。人虽都已作古,仍成为民众情绪发泄的出口。
有被人用手拖着遛街的,有被开车拽着到处跑的,有被民众坐在屁股底下巡游的。
这些雕塑,曾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的历史象征,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宣示,也是另一群人眼中的原罪。
香客家族的雕像,一方面被赋予公共领域的政治含义,另一方面也在五十四年来,接受来自民众的审视和诘问。
暴怒的民众,最终把雕像所代表的形象意涵投射到自己身上,以雕塑为标尺来进行历史的清算。
推倒雕像运动,非"玫瑰之国"独有。
以抗议种族主义的名义,美帝民众曾把将矛头指向雕塑,推倒了杰斐逊,掀翻了华盛顿,斩首了哥伦布,还把目标对准林肯和富兰克林。
这一运动从美帝蔓延到欧洲。在比利时的多个城市,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相关的所有雕像被民众要求拆除。
在英帝,维多利亚女王、丘吉尔等一些历史人物的雕像也遭到过破坏。
但上述这些,都属于低烈度的权利博弈,成为社会权利演变历史的一部分。
一些雕像的倒掉,则代表着尖锐和深刻的政治对立,所映射的乃是对社会根基和形态的颠覆。
卡式、萨氏、齐氏之流都是如此,香客家族亦然。
当公共权力代表特权,雕像就是特权的艺术;当公共权力代表民众,雕像就是民众的艺术。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客家族的雕像,几乎在一夜间被悉数推倒,它代表的是何种艺术,便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