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聊具体事,聊聊中国这句老话叫做冤有头债有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谁的锅就找谁背着,不要让不相干的人背啊!可惜,这句话只是美好的愿望,这里面体现的权责对等和个人主义,在一个有着深远保甲制度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所在是一种奢望。
看下古老的商君书里面,是怎么保甲和编户齐民的。
《商君书·境内篇》:民有十人者,立一什长;有五什者,立一伍长;有十伍者,立一都司。什长、伍长、都司,皆责其所属之治乱、上下之从逆。
《商君书·壹言篇》:令民什伍,而相牧司;匿奸者,罪至重,与同产;而告奸者,得其家。
《商君书·去强篇》:禁奸止过,则必什伍;匿奸与同罪,告奸赏如其罪。
你看,你说邻居做坏事跟你无关?商君认吗?邻居犯罪你不知道不揭发,那就是罪,一起受罚,这样才能保证互相看着,节约秦制成本。
所以秦国在这个思维之下,始皇帝管啥“冤有头、债有主”了?没有!看史记...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翻译一下就是:秦始皇去梁山宫游览时,从山上看见丞相的车队和随从人数众多,觉得不太妥当。宫中的宦官有人将始皇的意见告诉了丞相,丞相于是减少了自己的车队随从。始皇因此大怒,说:“一定是宫中的人泄露了我的话。”于是下令调查,但没有人承认。当时,始皇命令抓捕所有在场的人,并将他们全部处死。
因此,类似的制度、文化让“瓜蔓抄,族诛”这种血淋淋的殃及无辜的词,在史书上比比皆是,很奇怪么?
瓜蔓抄来历是《史记·李斯列传》和其他记载,说胡亥时期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人举报宫中有人诽谤朝政,二世下令追查言论来源。但言语的传播就像瓜蔓相连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查无实据,却牵连到大量无辜之人,导致许多人被株连杀害。
族诛不用说了吧,大白话就是杀全族,哪怕族里的很多人可能连这个犯大罪的都不认识....你说这是朝廷的残暴,老百姓不会这样。
真的吗?就拿几个脍炙人口的古代文艺作品好了。
窦娥冤没看过也知道吧,看看窦娥最后的发愿,一共三条:
1. “天若是也睁眼的,教我死时血喷白练。”
意思是,如果天有眼,能明辨是非,就让我的鲜血喷到地上时,变成白色,来证明我的清白。
2. “若是这冤屈沉沉的,便著楚州亢旱三年。”
如果我的冤屈深重,就让楚州(事发之地)遭遇三年大旱,以示上天的谴责。
3. “若是我窦娥的怨气不散,教东海里六月飞霜。”
如果我的冤情不能昭雪,就让东海一带在六月(盛夏时节)下起飞霜,打破常理,惊动世人。
第一条就算了,你看看后两条,对害她的坏人有啥打击?楚州大旱谁倒霉?东海六月飞雪又是谁倒霉?等于坏人作恶,百姓背锅?
别说窦娥,就连天上的神仙不也是这么蛮横不讲理 !西游记里,凤仙郡大旱,孙悟空上天看到啥了....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师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
汝等引孙悟空去看。果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四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子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行者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只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喂!郡守跟老婆打架不小心推倒贡品喊狗吃,本来也是无心,就算有罪不是他一个人的罪吗?你一个雷劈死他啊,你让一个地区三年大旱无数百姓遭殃是几个意思?
这种连坐的心理只是古代?还记得我写过一个教育的文章吗?小学生成长记录是一分分加,十分十分的扣,问为啥这样?老师说因为你犯的那个错影响了集体分啊,所以就要对你扣的多,文章在这里:从规训到内卷:当教育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
不少公司也喜欢这么干吧,一人犯错,所在集体扣钱。
所以啰,哈马斯去伤害以色列无辜平民的时候,大量叫好怎么说来着?因为他们感到委屈不公平,所以就可以无差别伤害平民且有理。
所以啰,脚盆鬼子有罪该死该罚,但生出来没几年的小学生也....只因为国籍也是脚盆。
文化心理就这样,说多了有意思?改不了还抱怨啥呢?总不能对别人搞连坐的时候一嘴的道理,轮到自己了就抱怨吧,老天会让这样的人一直没事么?
这不就是万物一体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