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一手创办南开大学,晚年想去参加南开校庆,为何却惨遭拒绝

文摘   2024-11-05 16:54   安徽  

1950年,南开大学举办校庆活动,然而作为创始人的张伯苓却被拦在校门口,面对驱赶和咒骂,张伯苓不禁感到绝望,而这一遭遇也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线战士靠枪杆子打仗,文人墨客凭借笔杆子和嘴皮子灌输崛起反抗的思想,尤其在清朝末期,政府软弱无能,唤起老百姓革命想法的正是那些先进学者,张伯苓就是这样的存在。从军队到学堂,看清大环境之后,他果断放弃最初的想法,想通过办学打倒西方列强。

 
张伯苓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家里人希望他也走读书这条路,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就更好,而张伯苓看见当时社会现状,却选择读军校,想通过参军这条路实现救国救民。成绩优异的他考进北洋水师学习航海,两年后就可以自己驾驶军舰。
 
年轻气盛的张伯苓想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当他驾驶着军舰参与到甲午战争中去后,才知道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简单,败退之后张伯苓被调往同济舰,看见龙旗降下,米字旗升起时,那时候的张伯苓才明白毁掉清军是我们自己萎靡的精神状态,是吸食鸦片后的有气无力,我们缺的是向上战斗的精神气。

 
看透了这样现象后,张伯苓毅然决然辞职回到天津老家,打算通过办学这条路拯救国家。原本是个优秀的军舰驾驶员,转行做办学者,可想而知道路有多么艰难,而且张伯苓想做的还是新式教育,如何将西方先进教育引进国内,结合国情之后变成自己我们的东西,这可把张伯苓难坏了。
 
从甲午战争开始,张伯苓便痛恨日本人,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出国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日本,打败敌人的第一步就是从了解敌人开始。在日本待了4个月,张伯苓摸索到日本人的办学模式,回到国内开始大张旗鼓的行动起来,他将严范孙馆和王益孙馆合并,创建敬业中学堂,这就是南开最早的原型。
 

十几年时间,张伯苓把学堂办的有声有色,培养出大量优秀学生,但这远远不够,他想要孕育的是更多有技术的高学历人才,张伯苓又前往美国考察交流,将南开中学发展成为南开大学。
 
就在南开大学办出了一些样子之后,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启让整个学校一下回到解放前,日军的轰炸机将其炸的面目全非,张伯苓的儿子也在对日作战时牺牲。那时候的张伯苓已经六十多岁,但他没被困难打倒,日军炸毁了学校,但精神永远存在,克服种种现实难题后,张伯苓开始重办南开大学。

 
讽刺的是,1950年南开大学办校庆,张伯苓想要进校参加,但因为时间节点比较敏感,被师生们挡在门外,表示不欢迎。在张伯苓的坚持哀求下,校庆活动已经到了尾声,他才被安排坐在一个看不见的小角落听了听演讲。
 
这对于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打击,比小日本轰炸机的威力还要大,从那开始,张伯苓精神不佳,常常一人独自感叹,几个月之后,张伯苓带着悔恨离开人世,即便如此,去世的消息也只是在一则日报中简单报道而已。



洋洋说史
揭开历史迷雾,洞察历史真相!洋洋说史,说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