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腰斩,新型储能领域如何破解挑战?

科技   2024-10-29 16:37   北京  

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 13.67GW/33.41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同比均增长71%,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投运)超1000个,较去年同期增长67%,新型储能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型储能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发展对于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与传统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具有如同 “充电宝” 般的便捷性,可存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富余电量,在用电低谷和高峰时期合理充放电,改变了电力即发即用模式,有效促进大规模风光新能源的消纳,还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


1

新型储能产业呈现多元化技术路线


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前沿技术路径。这些技术路径各具鲜明特点,为新型储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电化学储能方面,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部分核心部件如高精度膜头依赖国外进口,在高精度高速极片热复合设备、大面积高速真空镀锂设备、干法极片设备等新装备方面开发较少。


液流电池方面,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少数钒电堆关键材料如质子交换膜主要由国外厂商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双极板和电极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尚未摆脱国外市场的制约,国外目前在加紧布局铁铬液流、锌溴液流电池。


其他电池方面,钠硫电池技术被日本NGK垄断,钠氯化镍电池方面我国通过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进行产业化。机械储能方面,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大功率电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较为欠缺,仍需依赖国外进口。


飞轮储能方面,美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的大储能量飞轮、高速电机、磁悬浮等关键技术积累不充分,总体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约10年


电磁储能方面,我国的混合型电容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器处于跟跑水平,但是高精度涂敷模头等高精度部件和碳粉、隔膜、铝箔等核心材料尚依赖国外进口


2

多重挑战之下储能行业洗牌加剧


在政策、技术和市场机制的共同驱动下,新型储能正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大量企业纷纷涌入这一新兴领域,竞争态势日益复杂和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局限于国内企业之间的角逐,更有国际竞争对手的强力冲击。


国外企业在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领域拥有显著优势,例如在某些储能技术的核心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它们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产业链布局。这种优势使得我国新型储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压力,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成为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围的关键维度,企业必须在这两个方向持续投入和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新型储能产业的持续发展高度依赖于完善且协同高效的产业链配套体系。然而,当前产业发展在多个环节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在原材料供应方面,部分储能技术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可能源于原材料资源的稀缺性、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或者供应链的脆弱性。这种不稳定的供应状况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成本的大幅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


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惨烈的价格竞争。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更多企业的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可能成为常态,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024 年新型储能产业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局面: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增速却有所放缓。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24年1—6月)》指出,梳理近一两年来储能行业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储能领域价格战最先开始来自结构性过剩的电芯领域,随即引爆直流侧系统价格持续走低,继而交流侧系统价格战不断下探。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2023年年初的0.9元—1.0元/h下降至2024年年中的0.3元—0.4元 /h,价格跌至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相比年初,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5元—0.6元 /Wh,亦超过腰斩。由于行业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储能设备价格逼近甚至低于成本价,企业加剧分化,部分企业的盈利情况堪忧,洗牌危机隐然若现。


新型储能系统的价格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包括储能技术的类型、系统规模、安装地点等。从2024年9月的数据来看,储能系统的招标规模达到 13.8GWh,但环比下降0.7%。在招标中,储能系统的中标均价为561.74元 /kWh,环比下降21%,同比下降46%,这进一步印证了储能系统价格在近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储能电芯价格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例如,280Ah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的报价区间在0.28-0.35元/Wh,314Ah电芯的价格在0.30-0.37元/Wh 之间,这一系列数据充分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当前 “冰火两重天” 的储能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价格竞争的白热化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创新则是破局的关键。


企业需要持续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深入挖掘技术创新潜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对储能系统日益提高的要求。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储能系统的控制算法,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加大对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力度,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探索先进的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企业必须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提高生产效率,以有效应对价格竞争的巨大压力。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首先,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其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入自动化生产技术和智能制造理念,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3

自动化企业加速布局储能赛道


新型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自动化企业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相关企业的积极布局也将推动新型储能行业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同时,企业需要在价格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汇川技术除了在工业自动化上有业务布局之外,同时还涉猎新能源领域。在“双碳”大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未来储能业务的定位及规划,汇川技术一方面在多地布局储能业务,一方面着手打开储能产品市场规模,同时推出了相应的储能逆变器产品。


根据其公众号消息显示,汇川技术目前已累计为市场提供超过10GW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电站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全系列,功率段覆盖12kW-5000kW,并基于对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数字能源管理的深耕,为客户提供大容量储能系统、构网型储能技术、PMS快速协控方案、飞轮储能方案、液流储能方案、化成电源方案、直流配电方案、制氢电源方案等,打造覆盖发、输、配、用全场景的能源解决之道。


施耐德电气在新型储能领域也有积极的实践和布局。据了解,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已于2023年在武汉正式落成。该项目通过完整直流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技术,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结合现有光伏发电,该项目每年可减少577吨的碳排放,实现了年均减碳13%的目标。


新型储能市场无疑拥有巨大的前景,但在发展道路上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施耐德电气、汇川技术等企业的积极布局和创新实践将为新型储能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行业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需在价格竞争中找准发展策略,通过持续创新、成本控制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控网
工控网订阅号为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从业者,提供有用、有料、有趣的专业资讯,让您及时掌控行业动态、洞悉产业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