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格力智能装备与优傲机器人在珠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市场开发、项目协作、技术革新以及产品创新等关键领域深入展开合作,其业务涵盖协作机器人、自动化工程系统集成、汽车、电子、光伏锂电和家电等诸多领域。
图: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格力智能装备还与欧姆龙自动化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合作领域广泛覆盖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光伏锂电、机器人应用等多个行业。
图: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这些合作无疑为格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家电企业中动作频繁的并非只有格力一家。同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美的集团于 9 月 17 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此次上市是港股市场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美的集团共计发行5.66亿股,每股定价54.8港元,净募资额达306.68亿港元。它也成为继海尔智家之后,国内第二家“A+H”双重主体上市的家电巨头。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中,格力与美的这两大巨头再度掀起波澜。然而,从业务规模和市场表现方面来看,格力与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策略,究竟谁能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更胜一筹,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
机器人赛道的不同布局策略
在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格力与美的两大巨头并未止步于传统市场的争夺,而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智能制造领域,特别是机器人赛道。
格力机器人业务已成为其智能装备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力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了精准布局,在新能源光伏、锂电领域,推出了GR35、GR50等六轴机器人系列产品以及GRS10、GRS20等SCARA机器人产品;在船舶焊接、钢构焊接市场领域,开发出 GRH6弧焊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等新产品。同时,依据不同客户需求,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及船舶、钢构焊接领域提供智能化的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格力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还体现在多元化投资方面。
格力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曾对隆深机器人进行战略融资。格力金投作为格力旗下重要的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主体平台,广泛涉足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格力金投旗下参股企业涉及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投资共计12家,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
格力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格力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来发展智能装备业务,已在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和技术优势。
根据2024年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谐波减速器、机器人及安全保护方法”的专利,公开号 CN118746050A,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这是格力持续投入技术研发的有力证明。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这一专利的申请如果能够成功转化为实际产品,将有助于格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关节性能,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相比之下,美的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则主要依靠收购的方式。
美的对库卡的收购,无疑是其布局机器人赛道的重要一步。2017年,美的收购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库卡,正式进军机器人市场。通过整合库卡的资源和技术,并与旗下其他业务协同发展,美的快速切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此外,美的还收购了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商高创等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在智能装备领域的产业链布局。同时美的高创也是国产减速机的新锐力量。
2022年11月26日,美的历经7年长跑,完成KUKA股权的全面收购并私有化退市。这一举措使美的得以更充分地利用库卡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财报显示,2023年美的实现营收3720.37亿元,其中以库卡为核心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贡献了311亿元,同比增长12%。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分析来看,格力的自主研发路径虽然在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方面具有优势,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在业务规模上与美的存在一定差距。而美的通过收购库卡等企业,迅速获得了先进技术和市场份额,但也面临着整合不同企业文化和技术体系的挑战。
在未来的机器人赛道竞争中,格力需要加快技术转化和市场拓展的步伐,充分发挥自主研发的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美的则需要持续整合资源,加强协同效应,确保收购的企业能够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务规模差距凸显
与中外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相比,格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业务规模目前确实偏小。
格力电器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2.87 亿元,同比增长0.50%,归母净利润141.36亿元,同比增长11.54%。然而,这一增长主要依赖于其空调业务,多元化拓展明显不足。
从具体数据来看,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收入达到 779.61亿元,同比增长11.38%,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升至78.14%。
相比之下,工业制品营收62.01亿元,同比增长13.01%,占总营收的 6.21%;生活电器营收24.10亿元,同比增长 10.68%,占总营收的2.41%;其他主营11.24亿元,同比增长24.61%,占总营收的1.13%;智能装备收入增速较低,仅同比增长了4.95%至2.60亿元。
这表明格力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相对较弱,尤其是智能装备业务,尚未成为公司的重要业绩增长点。
美的集团在2024年上半年则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营业总收入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10%,连续两个季度突破千亿。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4%。
美的持续深耕ToC与ToB产业并重的发展策略,智能家居业务与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分别实现11%和6%的同比增长。其中,美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6%,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171亿元,智能建筑科技收入157亿元,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为139亿元。
这种差距的背后,反映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所带来的结果。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库卡,迅速在机器人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快速扩张。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多次强调要靠自主创新来发展机器人等业务,走的是一条更为稳健但相对缓慢的发展道路。
可以看到,美的集团积极布局智能家居、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实现多元化和跨界生态化发展。
分析来看,格力在第二增长曲线的布局上相对滞后。虽然格力自2013年就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并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了从工业机器人到核心零部件、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布局,产品覆盖四大板块,但目前尚未形成显著的业绩增长点。格力需要加快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而美的则凭借收购策略和多元化布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格力的自主研发路径也有其优势,未来若能加快发展步伐,有望在机器人赛道上实现突破。
从格力与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可以看出,家电巨头们正积极寻求新的增长极。无论是格力的自主创新之路,还是美的的收购扩张之路,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格力与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格力而言,加快技术转化和市场拓展,充分发挥自主研发优势,将是其在机器人赛道上取得突破的关键;而对于美的来说,持续整合资源,加强协同效应,将是其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
未来,谁能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更胜一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