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兰花之艺的由来猜想

楼市   2024-08-09 19:55   四川  


在展开本文写作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艺”,或者说什么才是“艺”的正解。据我所查证在没有叶艺表达之前,也没有花艺一词的写入,故而古兰谱上也没有花艺这一说。花艺一词的出现应该是在第一波兰市是以宽叶墨兰叶艺问世后的对应呈现。当时的“中国兰花网”上的铭品介绍就有花艺一栏的表达,这应该是受邻国日本那边的影响,见图

古兰谱多见“艺兰”一词,却没有单独“艺”的表达,如:

《艺兰杂记》 鲍绮云 编著1684年左右

《艺兰记》               刘文淇 编著

《艺兰要诀》              吴传    编著(1811

《艺兰记》               罗文俊 编著

《艺兰说》               杨子明 编著

《艺兰四说》           杜筱舫 编著

《艺兰秘诀》       清芬室主人 编著(1920

《都门艺兰记》           杨复明 编著(1923

艺(拼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艺的古字写作始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持草木,表示种植。的繁体字是在的基础上繁化而成的。种植草木是一门技术,所以,又引申为才能、技能等义。所谓的有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掌握了做某事的尺度或标准。所以,又可引申为准则、极限,另外。一定的技艺,如果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都会给人以艺术性的享受,故有艺术之意。

古代的字,既是象形字,也是会意字,还有人说它是形声兼会意字。字最初写作,商代甲骨文、金文的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的样子,本义指种植。西周金文中的字,由其甲骨文字形发展而来:人的样子得到了细化,但是人的双手加上一竖;苗木下部增添了个字,表示苗木是要种在土壤中的。有一些金文或战国楚简人形下部是字,当是由止(趾)形上移讹变而成。字的写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成了左右结构:右边的人字形与独体(读作,意为握持)字的小篆字形一致;左边变成了——上边仍是一棵苗木,有叶茎和根,但由于小篆追求圆滑等特点,这些看起来都不是那么像实物。后来,由于字的字形既不能很直观地表达出苗木之义,也没法显示读音,所以人们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因禾苗是草属,人们在上面加上了表示之义的部;同时,又在其下加了个字,来表明此字的读音。由此诞生了字。隶书与楷体中的字,皆由此发展而来。再后来,由于字的字形过于复杂,所以人们又将其简化为是形声字,为形旁,表示与花草有关,为声旁,表读音。

的本义是种植。《诗经》中说:不能艺黍稷。黍稷,泛指农作物。艺黍稷指种植农作物。由于种植庄稼、树木等,实际上也是一种技术活,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巧,才能够种植好。所以,字的引申义又当技艺、本领讲。例如,《周礼》中就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用当代的话来讲,这六种教给贵族子弟的技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写字和算术。现代人所说的艺术等也是从字的才能”与“技能之义引申出来的,属于远引申。

同时,所谓的有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掌握了做某事的尺度或标准,所以,又可引申为准则”与“极限。如《国语·越语》:用人无艺。意即:用人没有固定的标准。而《国语·晋语》: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大意是:骄奢贪婪,没有限度。

查证典籍已经知道了“艺”字的由来与演变史,那么我们再来查证在兰花上除了鲍绮云1684年左右编著《艺兰杂记》上使用“艺兰”一词,可能是最早出现在书本上的记载。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反推思维来看宋代王贵学在《王氏兰谱》记述名兰43名兰中的金稜边其实就是访铭品叶片的边缘附有金边,该书没有作为“艺”来进行表述。见图

后面我查证了日本1937年出版发行的《兰华谱》,关于铭品的档案,看有没有关于花艺与叶艺的表述,据透露该书是根据沈渊如早年的文稿编著的,因此风格还是依照国内兰花著作在排版,可见花艺与叶艺一词的出现就更靠后了。

后来于1991年台湾卜金震编著的《中国兰线艺学》在铭品介绍上就清晰地讲到了花艺、叶艺、色艺的提法。由此可见,兰花叶艺的最早提法源自于台湾这是毋庸置疑的,台湾兰花爱好者继而发扬光大,在第一波与第二波兰市以宽叶墨兰叶艺作主打,成功地影响到内陆。为了谨慎起见我向旅居日本的杨泓先生请教日本方面就叶艺兰的选育历史进行求证,他说:“日本江戶時代興起園藝植物的流行,物以稀為貴的影響下各類園藝植物也開始追求藝草的熱潮。東洋蘭的葉藝是從江戶時代的天明年至寬政年間(1781-1789)起始,據「草木錦葉集」(1789-1801)的記載,最早的蘭草葉藝品是出自於紀州(現和歌山県)的鉄匠舖培養的建蘭「加治谷」。 ”   

                              

在第三波兰市是以细叶兰花艺为主,继而于第四波兰市把宽叶墨兰叶艺的玩法,转到了细叶兰上,这才铸就了当今蕙兰叶艺的疯狂。今年上半年与兰友在交流蕙兰叶艺非常火爆现象时,他说:“现在玩蕙兰叶艺台湾那边已经不行了,如今反而在跟着我们跑,可见大陆市场之大,影响之巨。”今天蕙兰叶艺的行情火爆这只是后话,先搁置不提继续回归到艺的猜想中来。

典籍记载“艺”最初是指种植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才能、技能等义如艺术与艺人。可见鲍绮云以艺兰来表述种植兰花的方式方法是精准无误的。如今有人刻意地把“艺兰”动词当名词来套用,以此坐实“花兰”或“花草”一说,实乃东西效颦也!这其实就是商业手段的一种令人不齿。为了把叶艺草推上去,搞出了弃花论来,实乃是背祖弃宗之举也!

在兰花上但凡有忘祖背宗之意或行动,其实就是在断兰文化的根,其目的不言而喻。浑水好摸鱼乃利也!当然,这也是末法时代下的众生相。想要瓦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就要从其文化根基上入手,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令其万劫不复。国外某些势力想要斩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及传承几千年的春节,其道理是一样的。这跑得有点远就此打住,继续回归艺的理解上来。

前段时间与一位兰友在交流他说:“中国汉字有通假之妙用,那么兰花的‘艺’是否因变异而来呢?”这确实也是一个证思路。难道当初台湾所提倡的花艺、叶艺、色艺真是三类变异而解读成?兰花的先祖都是青叶开着普通花,后来在大自然中随机产生不一样的花朵形态或花色,以及叶片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如朱金、粉斑、曙艺或斑、缟、线、爪、覆轮以及变形与多种形体来,这就是偶然性的变异,被当作稀有而珍之。

如上就花艺与叶艺一词何时出现的问题,其实卜金震在其编著的《中国兰线艺学》一书的自序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解答,如:对国兰叶艺变异,起缘于日本德川时代,引进我国的“金陵边”及报岁“桑原晃”叶片出现之线艺及覆轮艺,并成立兰科植物研究会,自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将台湾给日本,至中日抗战等前后,日人大量摘取台湾及大陆国兰品种研究。自民国二十年间,由台湾输出之“瑞玉”,及大明系之“金华山”变为“鹤之华”,荣登日本兰界宝座,关组成线艺研究推广会,拟定线艺名称、编排铭鉴,对线艺名词近五十多种。见图

卜金震在其编著的《中国兰线艺学》是线艺学展开论述,在该书自序上则出现了花艺、叶艺、色艺的表述,貌似“艺”在兰花上的引申源头已经找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个词汇已经约定俗成时,那么在民间就已经流传很久了,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另外,在此段文字中可见叶艺之前是以线艺统称的。

综上所述,花艺与叶艺以及色艺的词汇最早表述兴起于台湾民间,不仅如此,在第二波兰市期间还相继诞生了水晶艺、矮种等。后来在第三波兰市以细叶兰为启动对象时,从水晶中又分离出来麟生体一说,该词汇可能是个短命鬼已经在人们的认知中渐渐淡化了,因为没有办法从该类中跳出来形成独一无二或特有的表述。反而叶片雌化现象的叶蝶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蝶草,而相对应的雄性化新芽乳化尖则成了春兰类选别品种的关键。

说明:文中的金稜边“金陵边”在不同的书本中出现的名称表述有误差,其实就是一物。另外,兰花叶艺的各种显现,其实就是叶片的锦化现象,古往今来一直存之,不必见怪。202489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系截图资料与蕙兰叶艺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89日万云坤于国香

第一香笔记
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