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强是后勤保障部膳食服务中心(2)的一名维修工。1985年第一次走进华东师大的校门工作时,他才二十多岁,憧憬着用双手打磨青春的模样;如今,他已临近退休,即将为四十年的工作画上完满句号。多年来,维修的工具换了一套又一套,维修的设备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但他始终是食堂背后的守护者,在岁月变迁中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唐志强师傅在维修食堂管道
刻不容缓,保障水电安全
唐志强主要负责闵行校区夏雨厅、秋实阁与冬日厅的维修工作,包括定期检查食堂设备和水电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故障,以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营。当水电设施出现故障时,唐师傅总是能够迅速响应,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确保食堂的水电供应不受影响。同时,一些照明灯具、排风扇等小型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也在唐师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由于食堂的设备种类繁多,而且使用频率高,容易出现各种小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唐师傅及时出马,高效工作,救场于“水电”之中。
水电安全无小事。有时候,面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维修人员可能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原因并妥善解决问题。唐师傅分享了工作时遇到的一个急修单:“有一次,闵行校区河西食堂突然停电了,为了不影响师生用餐,我们维修人员迅速排查原因,和学校变配电站协同配合,最后发现原来是在进行电试时出了一点故障,才导致停电。”直到亲眼看到食堂的灯泡再次亮起,悬着的心才终于安稳放下——唐师傅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工作多年来,唐师傅遇到的大小问题不计其数,每当面对这样的挑战时,他总会保持冷静和耐心,认真分析问题,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除了维修水电设施,检修厨房设备如蒸箱、洗碗机、冰箱等,也是唐师傅的日常工作之一。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食堂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维修工不仅要有一双灵巧的手,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多年以来,唐师傅就这样手眼并用,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用眼细心观察与排查,用手完成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工作,默默为食堂供餐与师生用餐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年复一年,他的手上爬满了勤恳劳作的厚茧,眼里沉淀着岁月的经验与智慧。
唐志强师傅在检修电灯
日新月异,在变迁中自我更新
在唐师傅工作的四十年里,学校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食堂的设备比较简单,比如电饭煲、电水壶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设备越来越智能化、高效化,大大提高了食堂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但也为维修人员带来了更多挑战。唐师傅说到:“食堂之前都是用燃气设备,现在早就更新成电气设备了,比如蒸饭柜可以自动控制温度和时间,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提起燃气改电气一事,唐师傅的语气波澜不惊,仿佛没有经历过燃气高温的考验与线路铺设的繁琐,将所有的辛勤与汗水都隐藏在时代变迁的影子里。
除了后厨设备,唐师傅还参与了食堂灯具的更新迭代。“你们见过白炽灯吗?估计很多年龄小的同学都是只闻其名,但我们食堂很久之前使用的就是这类传统的灯泡。”后来,学校引进了一批新型灯具,这些灯具不仅亮度高、寿命长,而且更加节能环保。但在安装过程中,唐师傅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由于这些灯具的接口和传统的灯具不同,需要重新设计电路和安装方案,当时我也是加班加点赶了好几天,才完成所有电路的铺设。”
唐师傅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与实践中完成自我更新。他感叹道:“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这些老员工看到食堂的设备越来越先进,是非常开心的。但是有机遇就有挑战,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免出现技术落后的情况。”
错峰上班,一个人的孤独坚守
“之前我在普陀校区的时候,负责过师生宿舍楼的维修工作,当时与师生打交道较多。之后负责食堂维修,平时就很难见到大家了。”提到没有机会面对面为师生服务,唐志强的表情充满遗憾。实际上,唐师傅是真正的“错峰”上班:由于食堂的运营时间比较特殊,他需要在大家用餐前后和节假日期间进行检修,而负责维修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这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唐师傅早已习惯了在无人之处工作的日子,有时偌大的食堂里只有他一个人和手里维修工具发出的声音。他工作时的声音打破静默,与汗水滴落的声音交织,奏响了不平凡的乐章。
正是唐师傅在食堂背后的辛勤付出,才保证了食堂的正常运营和师生的用餐体验。“虽然我的工作都是在幕后进行,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容易被忽视。每当看到食堂里灯火通明、设备运转正常时,我都会感到满足和自豪。”唐师傅相信:只要认真工作、用心服务,就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在唐志强眼里,刚来学校时手拿工具拧紧螺丝的情形还宛如昨日,但今天就已经要为告别做好准备了。“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舍不得,真的还想继续发光发热,为师生服务贡献一份力量。”采访中,唐师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岁月不饶人,但有些记忆却永远被记录在时光的相册中,时刻提醒我们:有人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挥洒青春与汗水,并且永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