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举行,学校推进重要人才交流项目

教育   2024-11-06 19:51   北京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人才展洽平台,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2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国务委员谌贻琴发表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致辞。

致辞环节后,在谌贻琴国务委员的见证下,一批重要人才合作和交流项目签约。北京语言大学段鹏与智利麦哲伦大学助理校长贝芭·亚历杭德拉·加西亚·马林科维奇签署《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智利麦哲伦大学关于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协议》,根据上述合作文件,双方将依托拉美首个应用型汉学中心——智利汉学中心进行全方位人才交流合作,开展汉学教席设立,学生交换项目、联合研究计划、学术资源共享以及教师互访等活动,促进中智学术机构在海洋科考、经贸研究、教育、医药以及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中智两国在科学技术和知识共享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智关系更加稳固、健康发展。

当日上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开幕。世界汉学中心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世界著名汉学家、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何莫邪,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阿中文化协会会长伊利亚兹·斯巴修,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教授汉默思,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提夫阿里·哈米德、教授哈桑·达贾,意大利罗马大学副校长费德里科·马西尼,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巴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主持会议。北京语言大学人事处处长、财务处处长魏均,人事处副处长李睿,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黄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吴毅,语言康复学院院长高立群,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丽霞,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等参加分会场开幕式。在世界汉学中心的精心组织、统筹策划下,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20余位汉学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参加。

段鹏校长指出,国际人才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汉学家在国际人才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际社会的多元发展与文明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人才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融合,应当通过交流,不断深化中外高校合作,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推动科技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拓展交融领域,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转化,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一流人才。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并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高校为主体的国际人才交流,应当拓阔视野,以更高的站位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为促进世界人民的相知相亲贡献智识力量。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学术重镇,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致力于将汉学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显学,并将世界汉学中心作为学术中心、交流中心、传播中心,不断向海外扩展延伸。目前,北语已在阿根廷、希腊等12个国家建立了汉学中心,“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推动新加坡、韩国等18个国家签署部长级的经典著作互译备忘录,形成了广泛、良好的海外学术影响力。今年,北京语言大学编译的“一带一路”汉学经典书系,在几百部书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重大资助。段鹏校长期待各位汉学家能将更多的学术成果共享,由北京语言大学翻译成中文出版,促进汉学进一步发扬光大。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发挥汉学的优势力量,希望能与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们携手合作,为推动国际人才交流,为全球南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主持开幕式各环节,并介绍本次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交流活动设置情况。

在之后的约旦汉学中心签约仪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与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提夫阿里·哈米德代表双方高校进行签约。未来,约旦汉学中心将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推动中约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中约双边关系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随后,大会宣布意大利汉学家理事会成立,段鹏校长分别向意大利汉学家理事会首批成员意大利罗马大学副校长、著名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上海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达仁利,米兰大学教授兰珊德,英苏布里亚大学副教授高龙亶,罗马第三大学教授罗齐亚,卢森堡欧洲科学研究所高级讲师克里斯蒂娜·玛丽亚·格拉齐亚·马里奥蒂尼,米兰比克卡大学教授傅雪莲颁发证书。

在巴西汉学家理事会成立仪式上,段鹏校长向巴西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兼理事沈友友,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Luis Antonio Paulino,里约州立大学副教授Andre Bueno,坎皮纳斯大学副教授Antonio Florentino Neto,圣保罗大学副教授Antonio Menezes Jr,里约州立大学副教授Elias Jabbour,坎皮纳斯大学教授Francisco Hardman,米纳斯天主教大学副教授Javier Vadell,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Jose Medeiros da Silva,巴西外交官Ricardo Primo Portugal等理事会成员颁发证书。

当晚,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招待会上,段鹏校长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我校博士生导师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何莫邪教授。陈吉宁书记对何莫邪在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学科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并对他在汉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作为本届大会重要人才交流单元和组成部分,在2日下午和3日上午,组织开展了四场分会场论坛,主题分别是:“‘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全球《论语》诠译文化史研讨会”“‘对话、合作与振兴: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国际人才交流活动” “‘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创新’中外高校校长论坛”。


2日上午,“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创新”中外高校校长论坛举行,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古巴中央大学校长路易斯·安东尼奥·巴兰科·奥利维拉,乌拉圭共和国大学校长罗德里戈·米格尔·阿里姆·伊伦菲尔德,古巴哈瓦那大学副校长迪奥尼西奥·萨尔迪瓦·席尔瓦,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校长沈岱,古巴哈瓦那医科大学校长玛丽姆·德·拉·卡里达德·拉戈·奎哈,法国拉罗谢尔大学校长让-马克·奥杰,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提夫阿里·哈米德,阿根廷国立阿韦拉内达大学校长豪尔赫·法比安·卡尔索尼,拉潘帕省皮库将军市市长阿隆索·费尔南达·埃斯特法尼亚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余位校长和文化界人士共同交流所在高校在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段鹏校长介绍了本次“中外高校校长论坛-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创新”分论坛的背景及意义,并逐一介绍了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表达对他们来华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的欢迎和感谢。段鹏校长强调了国际人才交流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高校作为国际人才交流的主体,应拓宽视野、提高站位,为搭建更加宽广的交流平台贡献力量。各位发言校长分别从不同视角发表见解,既有宏观的思想理念探讨,又有微观的成功经验分享,回答了如何发挥优势和特长,应对新时代带给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日下午、3日,全球《论语》诠译文化史研讨会成功举行,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易中天,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何莫邪,巴黎西岱大学副教授罗逸东,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语言学院东方学系主任易福成,复旦大学教授陶友兰,希腊译者查理克亚斯·索提里斯,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资深教授朗宓榭,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副教授徐艳等五十余位中外著名学者与会发言,共同探讨《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全球的翻译与传播,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诠释与发展,通过多元文化视角,研究《论语》的历史脉络及其现代价值。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主持研讨会。

3日上午,“文明互鉴下的中拉发展合作与知识分享”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举行,人社部外专司司长聂生奎出席并致辞。聂生奎司长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向与会的中拉汉学家及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并强调了中拉关系的深厚历史根基及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中拉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期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中拉在知识分享、人才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来自中拉双方的学者围绕中拉合作的前景与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在全球南方合作框架下加强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深化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路径。论坛不仅展示了双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还就未来合作方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为深化中拉学术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则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深入探讨了汉学与中国学的研究现状、翻译挑战、教学方法、文化传播路径等议题,为汉学与中国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际此盛会,国际人才荟聚于此,世界汉学不止于此,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将继续发挥在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作用,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真正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与汉学家们携手共创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多元繁荣、民心相知相通的美好明天。


来源 | 北京语言大学

编辑 | 融媒体中心 夏岩




北京语言大学团委
关注北语校团委,获取最新校园资讯,中外学生活动一网打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