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级医院,建成博士9人、年四级手术1300台次的省级重点专科

健康   2025-01-20 16:45   江苏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成立于1990年。目前年门、急诊量6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6000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近600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比例占比为70%以上,已实现亚专业三级分科,搭建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科室有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在读博士后1人,至美国、日本、德国等深造10余人。


2017年,科室被授予“ERAS (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国家级示范病房”,即加速康复外科,是宜兴市骨科疾病诊治中心和科教研中心,是医院首批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科室之一。


2023年,骨科开展四级手术1300多台次,在全院四级手术占比约为四分之一。


通讯员丨宜兴市人民医院


四级手术1300台次


复杂关节骨折手术、骨盆骨折微创手术、复杂的关节置换手术、脊柱外科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关节镜技术、大面积毁损修复……这一系列高难度的骨科手术名单对骨科医生来说就像一道道考题。在大外科主任兼骨科中心主任王强带领下,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经过多年努力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骨科中心病种结构经过精心优化,呈现出更加合理与高效的态势。骨科开展四级手术1300多台次,在全院四级手术占比约为四分之一。在“国考”这一重要指标中,四级手术的数量与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期间,医院搬迁新院区后,骨科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王强完成了宜兴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微创脊柱联合骨盆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患者面对来查房的王强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宜兴市人民医院也有这样的水平。”以前要去南京、上海的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现在在家乡就能做了,还让老百姓免去了来回奔波,节省了不少费用。


传统骨科手术的效果受到手术医师技能水平的影响,骨科手术机器人具备亚毫米级别的精确度,能够实施脊柱全节段(颈椎至骶椎)、骨盆及四肢等部位开放或微创手术,借助机械臂辅助精确定位,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置入得以顺利完成,从而协助医生完成各类复杂骨科手术操作,实现高难度手术安全化、常规手术微创化。可降低临床手术辐射暴露幅度超过70%,提高手术效率20%以上,同时减少出血量和术中组织创伤等优势,极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024年1月,33岁的小伟(化名)遭遇车祸,导致臀部、头部、胸部、右膝部受伤。由120送至宜兴市人民医院之后,急诊检查发现小伟骨盆骨折、右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骶骨骨折、右胫骨平台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因骨盆骨折严重、生命体征平稳,收治在骨科。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创伤,一直以来都是骨科领域的重大挑战。小伟受伤后,情绪低落,对手术也是恐惧。但为了功能康复,手术是必须的。医生会诊讨论后,决定采用微创手术方案。


先采用3D打印技术,将骨折模型制作出来,将使用到的钢板提前塑形,减少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机器人导航,准确打入骶髂螺钉,将骶髂关节脱位纠正。最后使用外固定支架维持骨盆环稳定。



手术顺利,术后小伟受伤的骨盆得到了完美复位,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2天小伟伤处疼痛明显减轻,能在床上坐起。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2024年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诊了一例因车祸导致颈部受伤的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第二颈椎椎弓骨折(亦称Hangman骨折),CT显示骨折断端分离移位明显,为避免骨折处移位造成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立即为患者实施床旁颅骨牵引治疗。


机器人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王强和团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研讨。既往关于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多采用后路C1-2螺钉内固定,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颈椎活动度明显减小且多需要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此外,切口处疤痕也影响美观。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虽相对微创,但下颌骨阻挡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且骨折断端复位情况也不明确。综合考虑,最终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本病例。


患者术中取俯卧位,并安装Mayfield头架,医生通过手法复位骨折断端后行C2椎体三维扫描采集数据,规划C2两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和螺钉规格,确定方向和角度。为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医生选取了患者颈后旁正中的双侧,各做一个纵行小切口,每个切口长度仅为1厘米。沿着机器人预先设定的置钉路径,医生成功置入了两枚空心加压螺钉。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透视检查,医生确认骨折复位效果满意,且所选择的螺钉长度完全合适。手术历时约1小时,出血仅10毫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可以早期佩戴颈托起床活动。


此次手术为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开展的首例微创小切口治疗颈椎Hangman骨折案例,标志着在机器人辅助下,骨科手术正逐步向微创、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


在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后,骨科进一步拓宽手术临床应用范围,在脊柱疾病、四肢创伤、骨关节病、骨肿瘤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机器人的辅助下,骨科已经开展了120多例前沿手术。


青出于蓝


“再多休养两天,暂时还不好急着下床。”弯腰握着53床许奶奶(化名)的手,宜兴市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兼骨科中心主任王强仔细叮嘱着。82岁的许奶奶,有间歇性跛行,前两天手术很成功。


这天是周日,病区里像许奶奶这样等待着王强查房的住院患者有近30位。


每到一间病房,王强都亲切地与患者交流。“一是上周的手术病人,要来看看手术效果如何,二是下周择期的手术病人,也要关心一下情况。周末两天肯定要来查查房,作为医生,作为科主任,这是最基本的责任。”周末查房,对于从医30余载的王强,是职责所在。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王强积极投身医学理论与技术的革新之中。近10年来,他亲自主持并成功推动了2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市、院在多项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



对于年轻医生,王强始终怀揣着深切的期待与厚望。在日常繁忙的手术与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总不忘抽出时间,与年轻医生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对科室发展的独到见解和个人职业规划的憧憬。这种开放而包容的交流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年轻医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王强积极策划并组织了多场学术盛宴,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业界精英面对面交流,汲取最前沿的知识与理念。同时,他还推动科室内部的进修深造计划,为有志于深耕医学领域的年轻医生提供宝贵的深造机会。


此外,王强还邀请国内外骨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来科室进行专题讲座和临床指导,不仅为科室带来了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更激发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


骨科的53位医生中,博士及在读博士近1/4,高学历人才的储备、亚专科的设置、高端设备的投入,为骨科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此基础上,骨科中心学科体系日益壮大,实施了亚专业三级分科策略,构建了脊椎、关节、运动医学、创伤骨科及手外科等多个专业方向。


在王强看来,专业划分有助于诊治与护理规范化,可以使医师学有专攻,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大家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不用像以前一样什么都看,在专业上能钻得更深,做到极致,从而提升了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服务患者。


来源丨修德旗帜 县域卫生

医学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影响未来影响医疗界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