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反应电极界面纳微气泡多尺度研究进展

学术   科学   2024-07-04 14:46   北京  



在电解水制氢、电催化还原CO2等过程中, 常伴随着电极表面纳微气泡的产生, 其中气泡的成核、生长、运动等演变行为会极大影响电极表面活性位点的覆盖和释放, 进而影响电化学反应效率. 因此, 电催化反应界面气泡的演化行为及调控机制, 以及其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稳定性及选择性,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电催化反应中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的多尺度演化过程及其与电催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气泡的成核、生长和脱离的演化机制; 以电解水制氢和CO2电催化还原反应为典型研究体系, 重点论述了电极结构和电解液设计对纳微气泡演化行为和反应效率的影响规律; 从实验研究和计算角度, 对电催化反应中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的重点研究工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催化反应广泛存在于电解水制氢、电催化还原CO2等过程中, 其将清洁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生产二次能源氢气或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等, 对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大多数电催化反应的电极表面经常伴随着气体分子的形成或消耗, 迅速达到气体溶解饱和/过饱和状态, 导致气泡在电极表面附近形成. 由于气泡的不导电性, 其生长过程会覆盖电极表面活性位点阻碍反应进行. 同时, 气泡的形成及演化过程伴随着电极/电解液/气体三相界面的不断变化, 引起气泡周围流体流动行为变化, 改变电解质、气体、反应物等的局部浓度分布, 引起电流、电压周期性波动, 影响电催化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增加过程能耗. 此外, 由于气泡与电极表面的黏附作用,气泡的脱离也会对催化剂造成损坏, 影响催化层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同时, 也有研究表明电化学反应中, 电极表面气泡可以积累OH, 并在较低电位下将其氧化成羟基自由基, 提高电流密度并促进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 研究并揭示电催化过程中界面纳微气泡的演化和调控规律, 对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电催化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将为电催化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气泡的动态演化行为是一个多尺度的界面传递与反应过程, 包含分子尺度上气体分子的团簇、纳米尺度的成核和生长, 以及微米及以上尺度气泡的运动和脱离, 这些过程共同决定了电催化系统的性能. 随着观测手段的创新, 对纳米气泡的可视化表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场显微镜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等原位观测, 少量综述文章也提出了促进气泡脱离的策略. 然而, 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先进观测手段和功能化材料设计方面, 所涉及的气泡演化行为多用于单一尺度上的研究, 而对于电催化反应系统中气泡的多尺度演化机制及影响规律, 尚未深入分析和讨论. 基于此, 本文从电化学反应界面气泡的多尺度研究出发, 详细分析了反应界面气泡的成核、生长和脱离过程, 讨论了气泡多尺度演变行为的控制因素及气泡演变过程对电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规律; 以典型电化学反应体系电解水制氢和CO2电还原为例, 综述了气泡演化过程和电催化反应性能的进展, 提出了电催化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研究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了解详情,请阅读全文

 [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褚俊杰, 王宗旭, 白璐, 刘亚伟, 董海峰, 冯佳奇, 张香平. 电催化反应电极界面纳微气泡多尺度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化学, 2024, DOI:10.1360/SSC-2024-0020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国内外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国家科学进展》、《能源化学》和《医学+》等22种科技期刊,旨在见证中国科学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