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开调研,耕作革新兴乡村
近日,为了响应国家“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院“乡土技行”实践团队来到了张家港市晨阳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下田亲身感受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帮助农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在晨阳村的田野上,团队成员褚懿与当地的种田大户实际体验了新农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交流了现代化的新型种植方式。在此基础上,褚懿详细地了解了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并与现代机械化农业种植进行了对比,感受新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在这些天的下田中,我与当地农民伯伯并肩作战。在劳动的间隙,我们交流了对农村发展的热切期待,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团队成员褚懿说道。
此外,团队的足迹也延伸到了晨阳村的社区中心,在那里,团队成员关注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当地的留守儿童。在这个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为他们提供了作业辅导,解答困惑。同时成员们格外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这次实践中,团队见证传统农耕与现代机械技术的结合,通过科技创新与传统智慧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团队将继续携手前行,用实践助力农业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也将为乡村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温暖。
(通讯员:徐铖)
(图为团队成员下田,辅导儿童以及与负责人合影。褚懿供图。)
(图为合照。司文文供图。)
共做团扇,共忆传统
“七夕”当日,为了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会活力与正气,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我院“生生不息”三下乡支教实践团队携手大仪镇共同举办了“乞巧绘团扇·传承中华情”——“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团队成员向孩子们讲述了“七夕”的起源和永生花团扇的深刻含义。在古代,女子们会在“七夕”这日进行穿针乞巧,制作精美的团扇。团队成员向孩子们演示了永生花团扇的制作技巧、粘贴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将永生花粘贴在团扇上。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将一朵朵永生花精心排列、构图,赋予传统文化以新鲜血液。
(图为制作团扇。司文文供图。)
“真好玩,这把扇子好好看,而且上面的花可以一直开好久好久!”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十分开心的展示自己的成果。永生花经过特殊加工,能够保存数年不衰。将永生花与团扇结合,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对美好永恒的期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认同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乞巧绘团扇·传承中华情”七夕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在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此次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未来,“生生不息”三下乡支教实践团队将继续不懈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丁乐彤、张然)
END
编辑 |
文案 |
摄影 |
校对 |
审核 |
丁乐彤
徐铖 张然 丁乐彤
司文文 褚懿供
张然
叶春梅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