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扬”溢 生科躬行 | 2024暑假社会实践(十三):扎根基层重实践,服务群众暖人心

文摘   2024-07-24 01:44   江苏  

青春活力洒基层,科研创新促振兴

援疆科普启童心,知识之光照边疆

敬老爱幼显温情,关怀备至暖人心

生物科技筑梦想,社会实践展风采

携手同行筑未来,青春使命勇担当

现场传真

开展调研行,服务基层心

7月17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我院组织领导的“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实践团队来到淮安金湖县,在前锋镇郑圩村、福寿村、金南人民兵工展示馆等地参观调研,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开展实践、服务乡村。

团队成员前往参观了位于前锋镇的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团队成员和当地专家一同参观了金湖大户农业田,与当地农业生产大户进行了交流,该基地育有二十多个品种的水稻,主要是以探究水稻抗倒伏、抗逆性、高产等为切入点,培育水稻优良品种。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团队都对水稻种植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图为团队调研现场。孔文君,陆佳昕供图)

此外,团队还去了前锋镇郑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地书记分享了前锋镇土地流转管理、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前锋水产品的品牌打造困境。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帮助当地村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创新销售模式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副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益。

本次活动让团队成员躬身到群众一线,真正深入乡村一线,踏入基层实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团队正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着精彩人生华章。

(通讯员:王睿智)

(图为团队座谈会。孔文君,陆佳昕供图)

万里援疆应号召,服务基层暖民心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7月19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伊生相伴”大学生援疆社会实践服务团跨越4400公里,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开设“伊路生花”成长营,为当地青少年带去科学的种子和知识的雨露,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群众的理念。

团队创新“科普+”实践育人新模式,带领孩子们探索生命奥秘,跨领域整合、多学科联动,为伊宁的孩子们播撒科学火种。团队成员们通过特色课堂的开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科学知识,并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验演示,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除了开展特色课堂外,团队成员们还亲身走进新疆的田野中,进行农作物的生产调查与针对病虫害的观测和预防,切切实实地调研完成伊宁县部分作物调研数据,绘制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与分布图,这些数据将会为伊宁县的农业发展带去助力。

(图为团队开展活动现场。李婷婷供图)

为了更好地帮助伊宁县的群众,为当地基层做实事,“伊生相伴”大学生援疆社会实践服务团与当地的团县委合作,在伊宁县开展了走访调研,团队成员走访了不同家庭,以真心换真心,聆听了不同的声音,针对性地记录了数据。当地的团县委会根据这些数据,更好地帮助到当地的基层群众。团队用实干为当地基层贡献了自己的青年力量。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踏踏实实地用自身学识服务于新疆人民,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团队在天地广阔的基层,书写了大有可为的青春,用热心与真心,让实践之花在祖国基层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通讯员:徐铖 贾颖)

(图为团队开展活动现场以及团队合照。李婷婷供图)

以实践进基层,用真心暖童心

暑假到来,“神兽”出笼,无人照看的问题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后顾之忧,7月20日上午,扬州大学佑豚“童”行志愿服务团队联合汤汪街道团工委,带着无人照看的30名小朋友开展暑期小托班。团队以特色课堂为主,将心比心,用“知心”“暖心”和“贴心”温暖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将基层问题放心中,用实际行动帮助人民群众。

团队成员首先开展了诗词课堂,孩子们高举着手,争相地回答这些诗词问题。在回答完诗歌的基础问题后,志愿者还带着孩子们进行了诗歌诵读。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孩子们进行了漆扇的制作。前来接孩子的王先生高兴地和志愿者成员说:“我和妻子工作很忙,往年暑期只能把儿子送回辽宁老家。但老人不会辅导功课,我又担心孩子玩电子产品没有节制,恨不得一天打两个电话。现在有你们带他学习,我就可以安心上班了。”

“我们团队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开展了特色课堂,诗词、漆扇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学到新知识,‘托’出成效。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帮助了30多个家庭解决了暑假无人带娃这一大困扰。”团队负责人朱梦涵自豪地说到。

本次志愿活动,团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在满足社会基层需求、促进青年成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团队成员坚持踏踏实实服务民众,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就能为基层群众贡献属于自己的青年力量。

(通讯员:徐铖)

(图为“佑豚童行”团队活动现场。朱梦涵供图)

实践掠影

身到行实践,“心到”暖桑榆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认知障碍”给许多个体、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关怀老人身心健康,切实解决基层问题,7月19日,我院“拾忆”老年人认知症关怀志愿服务团队前往社区敬老院进行患病老人关怀活动。活动“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以实际行动温暖人心,以真情实感服务基层。

团队成员帮助工作人员准备老人的饭菜,陪伴老人聊天,并帮他们整理个人物品。在帮助老人整理完家务后,志愿者们守护在老人的一旁,协助他们进行社交活动,通过“定制角色”的方式,引导这群“迷失在时光里”的老人开启特殊的“拾忆”之旅。生活化的场景有助于老人们“重拾自我”,在与人沟通中不断唤醒记忆,延缓其认知功能衰退的同时,改善其身心状态、缓解不良情绪。“使老有所依从来都不止是一句口号,而是很好地落实在了基层群众之中,这些爷爷奶奶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他们经历了太多,因此也拥有更多生命的智慧,他们就像无穷的宝藏,在交流中给予我醍醐灌顶的启迪;他们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因此不能也不应该被时代遗忘。”团队成员刘宇萌如是说。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认知症老人照护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拾忆”团队投身火热的基层一线,切实关爱患病老年人群,积极服务群众,加大相关的宣传力度,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尊严提供更好的保障。团队在实践中切实服务人民,在实践中温暖人民群众,彰显青年精神的真本色,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奉献青春、奉献智慧。

(通讯员:陆欣怡)

(图为“拾忆”团队成员在帮助老人。刘宇萌供图)

END

| 编辑

| 文案


| 摄影


| 校对

| 审核

 马张源

 陆欣怡 徐铖 

 王睿智 贾颖

 孔文君 陆佳昕 李婷婷

 朱梦涵 刘宇萌

 张然

 叶春梅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