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研团队并本研全体学生: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遴选的预通知》,现将学院项目遴选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传统赛道
(一)参赛作品
主赛道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参赛作品须为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最少一篇),正在投稿的论文、已收到录用通知的论文均可,期刊级别和影响因子是重要参考项。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学科类别包含:①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②机械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③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④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⑤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详见附件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有实物或者模型。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每位参赛选手(包括团队负责人)只能代表一个团队参赛,且报名后不得更改;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8人;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每件参赛作品必须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作品完成全国竞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二)比赛时间
(三)参赛资格
1.凡是2025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
2.参赛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竞赛流程
1.申报立项(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2.校级预赛阶段(2025年3月中旬)
校团委邀请评委对各单位推荐作品进行统一评审,公布通过预赛作品名单。
3.校级决赛阶段(2025年4月上旬)
各入围决赛的团队通过公开答辩、现场展示等环节,对作品进行介绍,评委进行现场评分。
4.推荐省赛阶段(2025年4月—5月)
校团委根据校赛成绩确定推荐参加省赛作品名单,各单位指导参赛学生完善作品、参加省赛。
二、专项赛道
挑战杯另设三项专项赛道,通过独立评审参赛(不与传统赛道同时进行),之后另行发布有关通知。
(一)“揭榜挂帅”专项赛道
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和现实问题,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发榜命题,学生团队揭榜答题。参赛的作品数量不设限制,但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具体详见团中央专项通知)
(二)“红色专项”活动
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接受红色教育,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成果,全体学生皆可参与。
1.支持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和交流分享,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形成实践成果。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或其他丰富形式。支持学生依托近两年内(2023年7月至今)参加过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支持学生依托曾经参加过的符合“活动内容”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制作或其他丰富形式。
2.上报阶段(4月中下旬):以团队为单位上交实践成果到学院(培养单位),学院对上报作品进行评选,挑选优秀作品,将电子版发送至资源学院团委科创中心邮箱(ziyuankejibu@126.com)邮箱,校团委将综合评定,确定推荐参加省赛的作品。
3.作品要求: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
(三)“黑科技”活动
三、选题指导
四、工作要求
1.各科研团队做好竞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和舆论导向,发动更多学生参与本届大赛;
2.各科研团队要认真做好团队学生参赛的组织、协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方案。要利用好团队的前沿科研、专利成果,挖掘在国内外其他知名赛事获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础科研基金、社会实践立项项目等,推荐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积极参赛;
3.各科研团队要加强对立项申报工作的指导,组织老师对学生的选题、科研计划、立项书的撰写等方面给予系统地指导,择优推送;
4.各申报者若有相关获奖证明需将其复印,并以附件的形式连同申报书一起上交到学院团委。本次申报以学院(培养单位)为单位集中报送,个人上报将不予受理。
王艺霖 027-87175107
魏建云 15827401056(研究生)
雷静怡 18735410369(本科生)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2.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3.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项目汇总表
4.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成果汇总表
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最低申报项目数量统计表
图文来源 | 自动化学院
图文编辑 | 毛有为
稿件审核 | 王艺霖、秦泽莹、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