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盛宴:墨西哥亡灵节详解

文摘   2024-10-25 18:19   韩国  


编译丨牛油果喵喵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忌讳谈论死亡的我们不同,墨西哥人用缤纷的色彩和欢乐的仪式庆祝亡灵节。他们用笑声冲淡悲伤的泪水,相信死亡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亡灵节祭坛一角 丨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英文名为《Coco》)在全球引发了热烈反响,将墨西哥亡灵节这一欢乐的生死盛宴带入了公众视野。


每年11月1日和2日是墨西哥人庆祝亡灵节(Día de Muertos)的日子,这一传统在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米却肯州(Michoacán)、韦拉克鲁斯州(Veracruz)、普埃布拉州(Puebla)、坎佩切州(Campeche)和尤卡坦州(Yucatán)等地尤为盛行。


虽谈死亡,却仍缤纷欢乐。在这个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中,人们搭建祭坛(altar)纪念逝者、在墓地通宵达旦享用美食,也把脸会画成骷髅,走上大街,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盛大庆典。


在国际上,亡灵节也颇具盛名。早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已将亡灵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Patrimonio Inmaterial de la humanidad),彰显其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性。



1. 历史与来源


身穿民族服装的纳瓦族女孩 丨 图片来源:网络


亡灵节的历史来源深深植根于墨西哥土著文化,其起源可追溯至前哥伦布时期土著民族(los pueblos prehispánicos)的习俗与传统。

在纳瓦族(Nahuas)、玛雅族(Maya)、扎波特克族(Zapoteca)和米斯特克族(Mixteca)等土著文化中,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灵魂离开尘世、进入宇宙中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根据纳瓦族的宇宙观,自然死亡者会进入米克特兰(Mictlán),在纳瓦语中意为“死者之地”,是一个由九个层级构成的冥界(inframundo)。

《梵蒂冈抄本》中记载的米克特兰各层 丨 图片来源:网络



玛雅文化(la cultura maya)则称此地为希瓦尔巴(Xibalbá),在玛雅语意为“隐秘之地”,是由掌管疾病和死亡的神明统治的地下世界。亡者必须渡过一条地下河,并穿越多个层次才能抵达终点。

六个希瓦尔巴神明拜见美洲豹神 丨 图片来源:网络

在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天主教逐渐取代了土著宗教信仰。西班牙殖民者将万圣节(Día de Todos los Santos)和死者节(Día de los Fieles Difuntos)庆祝活动引入墨西哥,这些节日的时间正好与土著的亡灵节重合(11月1日和2日)。


自此,西方文化与古老的前哥伦布传统习俗逐渐相互交融,天主教宗教仪式吸收了各土著文化的祭祀仪式,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亡灵节。



2. 特色元素

亡灵节期间在墓地纪念亲人的女孩 丨 图片来源:网络

就如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展示的,在亡灵节期间,墨西哥人会在家中和墓地上搭建祭坛(altar)以纪念已故亲人。

他们相信逝者的灵魂会在亡灵节时重返人间,享用祭品,并与家人团聚。

以下是最能代表亡灵节的特色元素:


  • 万寿菊花(Cempasúchil:用来指引灵魂回家,人们认为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香气可以帮助灵魂找到归路。



万寿菊田 丨 图片来源:网络


  • 糖骷髅头(Calaveritas de azúcar):用糖制作的小骷髅头,通常会在额头上写上逝者的名字,是一种欢乐地纪念死亡的象征。


带有装饰的糖骷髅头 丨 图片来源:网络


  • 亡灵面包(Pan de muerto):装饰有交叉骨头的甜面包,象征着生与死的轮回,是祭坛供品的核心。

亡灵面包 丨 图片来源:网络


  • 蜡烛(Velas):是指引灵魂回到人间的光明,照亮灵魂的归路。通常从家门口开始一直摆放到祭坛,形成一条小路。


蜡烛和万寿菊 丨 图片来源:网络


  • 剪纸(Papel picado)——色彩斑斓的装饰纸,代表欢乐和风,承载着印第安人的宇宙观。


墨西哥特色剪纸 丨 图片来源:网络



3. 祭坛摆放指南

亡灵节祭坛 丨 图片来源:网络

毫无疑问,祭坛是亡灵节的核心。

每个祭坛都是独一无二的。祭坛通常分为多层,每层都有不同寓意。除了摆放各类亡灵节传统元素以及宗教物品,人们还会放置逝者的照片和遗物,并供上逝者生前最爱的食物、饮品和物件


美食作为墨西哥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常常出现在亡灵节祭坛上。墨西哥玉米粽子(tamales)、墨西哥魔力酱(mole)、墨西哥传统玉米饮料(atole)和远近闻名的墨西哥龙舌兰酒(tequila),都是祭坛常客。

墨西哥玉米粽子 丨 图片来源:网络


最传统的亡灵节祭坛通常设有七层,每层的装饰都蕴含不同寓意:

  • 第一层:圣人(El Santo)
    祭坛最高的一层,用来供奉信仰的圣人。

  • 第二层:幽魂(Ánimas)
    此层献给炼狱中的幽魂(ánimas del purgatorio),让其允许逝者的灵魂在亡灵节期间回到人间。

  • 第三层:净化(Purificación)
    此层需放置盐,象征灵魂的净化,尤其是为了救赎炼狱中的儿童。

  • 第四层:灵魂象征(El alma)
    此层摆放亡灵面包,代表圣餐(eucaristía)。

  • 第五层:食物(Comida)
    此层摆放逝者生前最爱的食物和水果,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与敬意。

  • 第六层:肖像照片(El retrato)
    此层摆放已故亲人的照片,借此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 第七层:十字架(La Cruz)最底层应摆放一个用种子、水果、石灰、万寿菊花瓣及蜡烛等元素拼成的十字架,象征着信仰和保护。

此外,水(agua)、香料(incienso)、草垫(petate)、盐(sal)等也是祭坛的常见元素。

祭坛最底层的十字架 丨 图片来源:网络



4. 卡特里娜

画成骷髅头的人们 丨 图片来源:网络


画骷髅脸也是亡灵节中不能错过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亡灵节期间会化妆成骷髅来参与庆祝,以幽默和欢快的态度来面对死亡,在缅怀亲人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欢乐的氛围。

给游人画骷髅脸的墨西哥画师 丨 图片来源:网络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 卡特里娜(La Catrina),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骷髅女士形象,代表着死亡的优雅与魅力。

这个形象的原名为“鹰嘴豆骷髅”(La Calavera Garbancera),最初由墨西哥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José Guadalupe Posada)于1912年创作,借此讽刺那些试图脱离本土文化、追求欧洲生活方式的印第安后裔。

卡特里娜原型丨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形象在波萨达去世后才广为流传,并在1947年由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为其起名“卡特里娜”,并为其增添了奢华的服装。


亡灵节花车游行中的卡特里娜丨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其壁画《阿拉梅达公园周末午后之梦》(Sueño de una tarde dominical en la Alameda Central)中,卡特里娜被赋予新的形象,从此成为代表墨西哥历史与文化的经典角色。


壁画中的卡特里娜和迭戈·里维拉丨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卡特里娜已经超越了其讽刺社会的初衷,成为亡灵节中不可或缺的象征。



5. 神奇生物爱波瑞吉 


《寻梦环游记》中的神奇生物“小南瓜”丨 图片来源:网络


还记得电影《寻梦环游记》中长着翅膀的帅气美洲豹“小南瓜“吗?


它就是爱波瑞吉alebrijes,是一种墨西哥民间的特色工艺品,塑造的是各种色彩艳丽的奇幻生物。


爱波瑞吉木制工艺品丨 图片来源:网络


爱波瑞吉的诞生可追溯到20世纪,由墨西哥艺术家佩德罗·利纳雷斯(Pedro Linares)创造。

说他在一次病中昏迷时做了一个充满奇幻生物的梦,这些生物在梦中不断喊着“alebrijes”。他醒来后,用纸浆重现了这些梦中的生物。

爱波瑞吉通常是由多种动物元素融合而成的生物,以其夸张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亡灵节花车游行中的爱波瑞吉丨 图片来源:网络


自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在2016年开始举办大规模的亡灵节游行后,爱波瑞吉也成为了游行中的重要元素。


这些巨型艺术品常被制成浮雕车或巨偶,穿插在游行队伍中,成为视觉的亮点之一,象征着节日的奇幻与生命轮回。


6. 宠物祭坛


宠物祭坛丨 图片来源:网络

现代社会中,人们已把宠物视为家庭一员。近年来,墨西哥也出现了在亡灵节为宠物(mascotas)祭奠的现象。

墨西哥人认为,每年10月27日的夜晚,动物的灵魂会从天上降临人间,与它们的主人重逢。

在这天,人们会为死去的宠物搭建亡灵节祭坛,并在祭坛上摆放宠物的照片、喜爱的玩具和食物等,继而放上蜡烛和万寿菊引领它们的灵魂回家。



墨墨记事本
Todo sobre México: 搜集并翻译墨西哥实用新闻资讯、政策法规解读及生活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