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临泽外宣精彩纷呈,受到人民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关注,纷纷报道我县农民丰收、保障改善民生、重点项目建设等亮点工作。今天,小编带大家跟随媒体的视角,一起回看一周来临泽的高光时刻。
快来一起看看吧!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临泽县:聚“链”赋能兴农业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板桥镇张罗公路两侧的万亩露地鲜食葡萄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沉甸甸的葡萄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味,甚是喜人。走进种植户吴金霞的葡萄地,收购葡萄的客商早已等在门口,果农们穿梭在葡萄架下,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张罗公路两侧的万亩露地鲜食葡萄基地
“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不懂市场行情,好好的葡萄卖不上价钱。”吴金霞说,“现在有了党建联合体,从种植到经营再到销售都给我们提供服务,我们的葡萄也形成了产业品牌,不仅品质上去了,还能卖上好价钱。”
板桥镇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已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林果产业,但此前也一度因生产粗放分散、质量参差不齐而难以实现品牌效应。吴金霞所说的“党建联合体”,就是在为解决全镇葡萄品质下降、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无法成规模发展大产业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
板桥镇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
2022年,板桥镇紧扣“党建引领作用好、富民产业发展好”的主线,将党建引领和葡萄产业深度融合,组织葡萄种植面积较大的红沟、土桥、友好、古城4个村成立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充分整合国有公司、私营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规划建设5000亩产业园区,推动葡萄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党建提升、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多方共赢局面。
“以前,我们这4个村发展产业各自为政。现在,我们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涉及产业的事情由联合党委组织集体商议、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安排。”说起现在的变化,红沟村党总支书记付荣深有感触。
付荣说,之前很多农户还是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刻意追求一串葡萄三四斤重,搞大水漫灌,使用化学肥料,不仅效果差,而且破坏了土壤的酸碱性,慢慢地葡萄树都结不出好果子了。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牵头制定葡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通过积极引导农户使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葡萄,为葡萄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付荣为村里种植户讲解葡萄种植技巧
有了标准就有了品质保障,自己单干的一家一户如今也有了改包装、贴标签、印标识的“遇仙桥”专属“品牌感”。“通过这些努力,板桥种植的葡萄不仅颗粒饱满、甜度适中,而且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赢得了良好口碑,葡萄销售实现了从‘卖得出去’到‘卖得好’的转变。”红沟村党总支书记付荣说。
有了完整的党组织网络,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如今,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有夏黑、阳光玫瑰、茉莉香、美人指等30多个葡萄品种,葡萄产业总产值可达2亿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同时,还充分利用张罗公路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路衍经济,先后建成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园23个,每年接待游客达20000多人次,直接经营收入800多万元。2023年,建设集采摘休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山地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乡村旅游业态葡萄欢乐谷,不仅为板桥葡萄打开了新的销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到周末,处处是组团来游玩、采摘的游客。渐渐,葡萄有了更多品种,樱桃、无花果、莲雾等特色种植也发展起来。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产业链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党建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板桥镇的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临泽县积极强化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头雁”“推进器”“主心骨”作用,探索以产业链上建党委、融入人才链、镶嵌群众链的发展思路,着力打破地域、业态等壁垒,组建成立全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和葡萄、蔬菜、肉牛、旅游等产业链党组织12个,覆盖55个村党组织、吸纳91家企业及合作社、结对72个机关事业单位、带动1万多名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走出一条产业链党建赋能强县兴村富民的新路径。
人报甘头条
甘肃临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正式“起航”
文明在路上,脚步不停歇。10月25日,由临泽县文明办、临泽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临泽县捷临公交服务公司联合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正式起航,这是临泽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又一重要探索和生动实践,有效打破了地域界限,用流动的文明风景绘就临泽的文明“模样”,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0月25日,临泽县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
公交车换上“新装”
10月25日上午9时,记者在临泽县汽车站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整装待发,车体“彩虹城市”喷绘显眼,车头“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标识牌赫然醒目。
进入公交车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驾驶室侧板上的宣传海报:欢迎您乘坐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车内装饰整洁温馨,“让爱心在车厢内传递 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线”“文明心中生 和谐公交行”“垃圾入桶 文明入心”“文明乘车‘三字经’”等文明提示语让人如沐春风。
临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内宣传标语赫然醒目
据了解,作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文明的新窗口,临泽县利用城乡公交贴近群众、广泛服务群众的特点,选取党员驾驶员多、群众基础好、客流量大的8条城乡公交线路,精心装扮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8辆,将文明宣传内容融入到车厢,让文明实践贯穿到公交车行进路线。乘客裴新龙告诉记者:“一上车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这些宣传标语提示着我们做文明的人。”
志愿者走进车厢
“乘客,您好!欢迎您乘坐‘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请您上车后坐稳扶好”。在车厢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号”2061路驾驶员薛生辉变身宣讲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乘客们讲解了文明乘车、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实际案例。
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内开展宣传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了文明礼仪、创建文明城市、移风易俗等知识宣讲;同时,针对行车途中遇到的特殊群体和群众,志愿者们积极开展了文明导乘、爱心帮扶、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融入市民的日常出行,进一步彰显城市文明形象。
临泽县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行驶在路上
据了解,驾驶“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的驾驶员们是临泽县捷临公交服务公司的业务骨干师傅,在平时的驾驶过程中,他们总是以温暖的微笑、耐心的解答、优质的服务,让乘客的旅途充满了温馨与安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号”2052路驾驶员刘鹏不仅是党员驾驶员,还是一名优秀志愿者,刘师傅告诉记者:“能驾驶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我感到特别光荣。对这种文明传播方式更有满满的期待。”
文明花一路绽放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临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开涛表示,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以“流动+固定”的实践方式,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覆盖面,让“文明”畅行于大街小巷,将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
临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号”驶出汽车站
一辆辆行驶的公交车,就是一个个流动的文明实践阵地。穿行于城乡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临泽县把公交车打造为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走上路、下基层,真正来到来到普通市民、乘客身边,延伸到千村万户门口。
据了解,临泽县将适时再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打造移动的文明宣传平台,宣传引导全体市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新时代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受益者,共同打造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刘晓梅)
光明网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2024全国金秋赏秋亮点频现
金秋时节,赏秋氛围正浓。从北京香山红叶的绚烂多彩,到甘肃酒泉胡杨林的雄浑壮美,再到湖南张家界奇山峻岭的巍峨挺拔与江苏扬州瘦西湖的清秀雅致,这些如诗如画的美景纷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2024年10月30日,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都范崎路色彩缤纷层林尽染。(卜向东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30日,山西晋城,黄围山色彩斑斓,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牛书培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29日,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山王坪景区的水杉林已然开始泛黄,翠绿的柳杉和泛黄的水杉再次呈现了春秋同框的画意森林。(胡波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29日拍摄的河北省遵化市南山常乐谷景区秋景。(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21日,车辆行驶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顶的旅游公路上。(吴承忠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29日,被誉为陇原“十大最美农村路”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沙柳公路”上,各种车辆在安全、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上疾驰而过。(王将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30日,游客在江苏省兴化市千垛景区赏菊游玩。(顾继红摄/光明图片)
2024年10月29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湿地公园秋色斑斓,五彩缤纷。(韩加君摄/光明图片)
中国新闻网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甘肃临泽:一粒种子的“逆袭”之路
中新网兰州10月29日电 (戴文昌 杨艳敏)在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凭借得天独厚优势,加之有力政策扶持、强劲科技支撑以及完善产业体系,销售模式已从“成吨销”到“按粒卖”的完美“逆袭”,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经济价值实现双提升。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县域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使临泽繁育的种子发芽率高、水分低、籽粒饱满、品质优良,是国内极佳的种子繁育地带。
2024年9月20日,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用玉米种子打造的张掖七彩丹霞。 戴文昌 摄
金秋时节,记者在临泽县平川镇了解到,该县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制种超大规模县”,玉米制种面积连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年均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10%。平川镇党委副书记李明国介绍说,全国十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临泽。
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临泽县民众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李明国说,目前,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临泽县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民众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为了解决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临泽县统筹黑河沿岸蓼泉、平川、板桥、鸭暖4个镇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组建成立了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为打造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片区党委以玉米制种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块田”“一镇一块田”。李明国说,目前,片区党委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4万亩,水肥一体化10.09万亩,实现“粮田”变“良田”。
临泽因玉米种子而崛起,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不仅凝聚了岁月沉淀,还体现了绿色生态农业和种植技术向智能化方向演变,也见证了新时代种农的专业化提升。
图为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展示的南瓜。 戴文昌 摄
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也势在必行。李明国说,片区党委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实施跨区域种植,跨镇域调优产业结构,跨领域部署土地资源,运用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远程遥感、无人机飞防、智能控制等现代化技术装备,带动玉米制种产业向全程现代化农业发展。
面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形势,片区党委组织镇、村“土专家”,组建起了“田保姆”“生产管家”“植保卫队”“田间卫士”等田间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传授技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如今,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正从传统种植模式向全程标准化种植模式加速转变,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增效、民众增收的产业发展之路。(完)
凤凰网
新能源产业星罗棋布
张掖临泽乘风而起向光而行
深秋时节,驱车沿板窑路一路前行,漫无边际的戈壁滩里“大国重器”高速运转,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风车”不分昼夜旋转……
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和区位优势,临泽县拼抢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加速布局风光电项目,全县新能源产业已从当初的“星星点点”转变为现在的“星罗棋布”,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汇聚起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在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由临泽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7.5亿元。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建设容量20万千瓦,二期30万千瓦。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9亿千瓦时,为临泽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2021年建设,2023年9月实现并网,目前发电量在3亿2千万度左右,通过测算,从并网到现在减少碳排放量1千多万吨,很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国电电力甘肃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鸿飞建晟光伏电站站长袁亚男介绍道。
板桥330千伏汇集输变电工程项目是结合临泽县“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开发规划需求和目前电网实际情况,为解决新能源项目电网送出实施的重大电网配套工程项目。在光伏电站主控室内,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对集电线路和光伏板发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投资3.8亿元,共设3台主变,容量108万kW,目前已接入3个新能源场站,涵盖光伏、风电、储能等多种发电设备类型,现已接入容量60万kW,自投产以来已累积输送电量9.69亿千瓦时。”运检员罗锴说。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临泽县紧抓“双碳”目标及“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与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十四五”第二批龙源、中电建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发电,易事特板桥10万千瓦风电项目完成全部建设,具备并网条件;奖励配置国家电投和甘肃晶源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国家电投10万千瓦项目已完成支架、组件和箱逆变一体安装,正在敷设电缆和电气设备安装,甘肃晶源10万千瓦项目已完成支架安装,组件安装已完成80%,正在进行剩余组件安装和110千伏升压站建设工程,计划年底前具备并网条件。积极探索屋顶光伏、“农光互补”“牧光互补”融合发展模式,建成板桥花田乡居、虹霞水韵社区、汇泽养殖场和智慧牧谷养殖小区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638兆瓦。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投用风光电新能源项目11个,装机容量156.1万千瓦;建成并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109户,装机容量20.4兆瓦。(程莉 郑安博 刘建军)
张掖临泽前三季工业发展有多"经"彩
这些数据就是答案
临泽县大力实施“强工业”和工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力促项目落地见效,加快推进企业增产提效,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上企业达到3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谋划实施工业项目47个,总投资114.2亿元,开复工率93.6%……一组组亮眼数据反映出临泽工业发展之“稳”,产业优化升级之“进”。
10月30日,在临泽县宏鑫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设备轰鸣运作,企业科学制定生产任务,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全力以赴抓生产、促进度。
“我们公司从元月份生产以来,截至目前,生产加工富锰渣16.7万吨,生铁7.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6.3亿元,完成公司年度任务计划的70%。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设备更新改造计划,进一步提高产能,为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该公司副总经理裴应江说道。
临泽宏鑫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锰铁矿开采、矿石精选、矿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工业企业,年产锰铁矿30万吨,作为我县支柱企业,在引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以来,该公司把技术改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原有6座35立方米富集炉的基础上,新建2座216立方米富集炉,建成后可有效提高本地区低品位锰铁矿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走进新升规企业甘肃中恒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成的40万平方米加工生产车间内,各种机械臂及自动化生产装置不停作业,一张张保温装饰一体板从生产线上加工出炉。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新材料加工制造企业,年生产一体板20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已达到同类企业领先水平。自去年9月入驻临泽工业园区以来,园区和县工信商务部门工作人员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由专人对接帮办,全方位助力企业落地发展。
“园区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升规资料数据整理、上报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我们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生产、实现升规。”该公司生产部经理胡强说道。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今年以来,临泽县聚力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制度,“一企一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有序推进重点企业稳产满产。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对鸿飞新能源、肃源新能源等12户“规下转规上”入库培育企业动态监测,中恒达、肃源新能源2户企业完成升规,规上企业增至34户。(李炳 黄蓉 赵学荣)
学习强国
便民服务 | 张掖市临泽县:
“非户籍地”救助让困难群众生活无忧
甘肃日报
临泽:以旧换新引领生活“焕新”
“以前看中的一款新车价格要14万元,现在有了以旧换新的政策,置换补贴加厂补下来能优惠4万元,就想最近入手。”市民梁兴旺说。
眼下,以旧换新成为大众消费领域的“热度词”。临泽县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在临泽县鑫驰汽贸,不时有顾客咨询政策,试乘心仪车型。临泽县有6家企业参与,汽车报废、汽车置换更新采取先购后补的方式,消费者可通过登录“甘快办”政务服务平台“甘快办以旧换新”专区进行操作。
“近期,结合政府补贴和临泽县电子消费券加油卡的补贴,我们销售新能源汽车大概在15台,燃油车销售在35台,比同期增长了40%。”临泽县鑫驰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秉虎介绍道。
在临泽县金田电器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介绍不同型号电器的功能以及置换优惠政策。市民宋长平成功换购了新居需要的电器,比之前节省3000多元,超值的性价比让他赞不绝口。
“对于企业来说,大大提升了销售额;用最少钱买最好的产品,使老百姓得到很多的实惠。”临泽县金田电器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天文说。
今年以来,临泽县全面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加快推动消费品提档升级。目前,全县申报以旧换新补贴900多人次,带动社会消费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兑付补贴700多人次、60万元。(李伟丽 郭浩)
甘肃经济日报
临泽∶织密民生保障网
提升百姓幸福感
民生,关乎百姓冷暖。近年来,临泽县始终将民生保障置于首位,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服务水平,让百姓尽享改革发展硕果。
社会救助有温度
“前几天镇上的干部到我家看望我,还给我送来了衣被、床上用品,我非常开心,这几年党和政府对我们五保老人太好了。”湾子村四社五保老人闫绪感激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连日来,工作人员上门开展社会救助服务,耐心地宣传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还亲切地和老人唠家常、诉心声,询问老人生活和身体情况,叮嘱老人注意身体健康,警惕燃气操作、饮食卫生等容易忽视的风险隐患,告知如有事情,随时联系,实现从“身边”到“心间”的关怀传递,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以来,临泽县为1.19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金1626.27万元,其中为7694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85.61万元,为552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和护理费164.17万元,为8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43.66万元,为3484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补贴132.83万元。
养老服务有力度
近年来,为解决社区独居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临泽县已投入使用5个社区“爱心敬老”餐厅,实现城区老年助餐全覆盖。餐厅综合考虑辖区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置在小区居民楼下,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形成了覆盖辖区的家门口就餐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爱心餐厅建得好,环境干净卫生,价格也便宜。我们就餐还有爱心价,饭菜也很合我们老年人口味,每天都变花样,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我们吃着开心也放心,切切实实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市民汪志荣说。
今年73岁的独居老人陈翠花,由于腿部做过手术,行动起来多有不便。近日,临泽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陈翠花老人家中,对“一键通”智能设备运行和老人使用情况进行回访。
“一键通安装已经有三四年了,安装上的好处特别多,我们老年人走不动路,腿疼的时候,需要买药,一打电话,就有服务人员上门送药,安装上以后我们也顺心,非常方便。”市民陈翠花说。
临泽县依托城乡独居老人“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以养老机构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互联网为媒介,逐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功能,采用“平台+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模式,提供紧急救助、安全提醒、关爱问候等服务5.7万人次,解决问题2061件,实现了“养老服务智慧化”,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立起了独居老人居家安全保障网。
帮扶工作有深度
“最近身体好着没?生活中有问题及时和我联系,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帮你们解决。”在最近一次关爱探视中,新华镇干部汪永健在走访结对关爱对象王文军时认真叮嘱。
自“结对帮扶·爱心临泽”行动开展以来,王文军家多了一位暖心家人,结对干部时常来他家里嘘寒问暖,从保障政策落实、帮干家务活、送米送油……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不用他张口,结对干部都会主动上门予以解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临泽县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临泽”工程,严格落实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等“八项行动”,组织县镇村三级工作人员,持续加强“三类对象”动态管理,各级帮扶单位、结对干部利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休息日,开展“走亲连心·解忧帮困”活动,与关爱对象认亲戚、拉家常、听诉求、讲政策,持续为帮扶对象送温暖、送关爱,推动走亲访亲常态化。用好“每月一题”“接诉即办”机制,有效解决“一老一小一困”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织密民生保障网。至目前,开展联系交流6651次,走访探视4755次,联系交流和走访探视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28.90%、184.30%。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临泽大地上,民生保障的“底色”会越来越浓,幸福生活的“成色”也会越来越足。(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史雪婷)
甘肃农民报
临泽县村均集体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
临泽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目标,持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走进鸭暖镇昭武村,千亩朝天椒和甜叶菊种植基地相继迎来丰收,而在百亩棉花种植试验田里,雪白的棉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各特色产业不断延伸,这是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
昭武村依托昭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土地流转发包、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营业务,在“农资统购、农事统管、农作物统销”等环节进行市场化配置,有效降低耕种成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日益凸显。
倪家营镇梨园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公司——“红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承接各类研学旅游、党性实践教育、户外拓展训练等服务,带动全村红色旅游逐渐发展。今年二季度村集体公司收入4.6万元,实现利润1.7万元,预计年营业额35万元。同时,梨园村积极将丹霞景区周边酒店用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需求相结合,探索承包周边民宿布草清洗、保洁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进一步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行,如今,临泽大地上乡村振兴鏖战正酣,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1171.38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590.1万元,年均增长60.1%,村均36.48万元,6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2024年,鸭暖镇昭武村、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等多个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临泽县村均集体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炳)
甘肃工人报
临泽:“红枣工匠联盟”为富民产业增添新动力
10月25日,临泽县红枣产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县域内红枣产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红枣产业相关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活动。
红枣产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成立,是临泽县继玉米制种产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后,成立的又一个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8家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交流互学等功能,激发创新动力、增强创新活力、扩大创新成果。
近年来,临泽县总工会把职工创新“双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工成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着重抓好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全县已建成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2个,创建创新型班组20个。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发挥作用的主阵地,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也是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平台,为广大职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启发思维搭建起一个更广阔的创新平台。
临泽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维东表示,“建立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是要利用联盟的人才、技术、创新思维等优势,为工匠人才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让企业在碰到难题时,相互协作,共同攻关,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促进企业互通互融,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靳泽阳)
新甘肃
临泽县万吨火红的辣椒“走四方”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 将 张 妤
10月29日,临泽县新华镇、鸭暖镇的多家辣椒加工厂内,火红的辣椒堆积如山,工人们忙碌地加工干辣椒。
据悉,临泽县出产的干辣椒红色素含量高,已成为国内众多辣椒食品生产厂家和色素加工企业的首选原料。今年,该县引导农民种植3.2万多亩红辣椒,可生产加工干辣椒1.6万多吨。
每日甘肃网
临泽:蔬菜冷库助农抢占“鲜”机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汪永凡 张妤 杨桂玲)近日,走进临泽县新华镇向前村浙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万吨冷库,一筐筐“打冷”后的西蓝花经过工人们严格地分拣、装袋、加冰打包后,整齐堆码在冷藏车中,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商场超市。
“我们张掖地区的西兰花个头小,绿度好,市场反响比较好,大概一天走十万斤,主要销往成都、西安、上海、湖南、广州。现在有了冷库,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出货时间,让效益达到最好。”浙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强说。
浙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华镇向前村、生态区连片流转土地1500亩用于种植高原夏菜、蜜本南瓜等作物,“生鲜难鲜、未卖先损”曾经是公司的闹心事。2021年,该公司投资600万元在向前村修建了占地面积20亩万吨级冷库一座,采收后高原夏菜能及时入库预冷和分级保鲜,贮藏管理更细致,并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决策出入库,抢占市场先机,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难鲜”到“锁鲜”,一字之变的背后,是临泽县聚焦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培育的结果。临泽县不断推进蔬菜产业链纵向发展和链上各环节横向拓宽,打造全市“百亿级”蔬菜产业体系,稳步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临泽县坚持以打造全省优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为目标,加快实施现代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各项措施,先后建成新合作百惠、丰裕收公司等高标准育苗中心5个,培育各类蔬菜种苗1.1亿株,撒播类蔬菜种苗面积777亩,全县蔬菜种苗统供率达90%以上。建成褀威、百汇绿海等制冰、包装生产企业5家,累计建成冷链仓储主体31家,冷链库容15万吨,年生产泡沫箱、冰瓶150万个以上。
临泽县持续壮大新合作百惠、康利、新天昇等6家果蔬精深加工链主企业,新建、改建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大力发展脱水蔬菜、冻干蔬菜、果蔬脆片等特色产品。实施高原夏菜“走出去”战略,在广东、福建、川渝等地设立蔬菜营销窗口10个。如今,全县蔬菜外销率达68%以上,“小菜园”绘出了“好钱景”,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临泽:“交地即交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我们在短时间内顺利拿到了交付土地确认书和不动产权证书。”临泽众思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在完成不动产权证书领证后欣喜地表示。
作为临泽县首个“交地即交证”项目,李勇感慨颇深:“网上大概了解了一下,给出的‘参考答案’过于繁琐——企业在竞得地块后,需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纳土地价款和税费等手续后,才能到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首次登记。”
企业的“麻烦事”就是政府的“心头事”。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了解到企业诉求后,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在土地出让前期,主动介入收集办证所需各项资料,在交付土地当日一并完成不动产登记,为企业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真正实现交地即交证无缝对接。
“审批的土地主要用于加油站建设,没想到和县上签订了交地即交证申请后,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解决了我们办理土地登记、开工手续、银行融资抵押等一系列后续问题。”谈起办证流程,李勇竖起大拇指。
“交地即交证”登记服务模式由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将土地登记关键环节从“供地确认后”前置到“交地确认前”,将多个职能部门从“串联办理”模式改为“并联办理”,实现用地单位在申请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的当天,不动产登记中心同步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将不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举措,在深化‘交地即交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竣工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服务方式,提升不动产登记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宋正邦说。
除此之外,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房即交证”模式,也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太方便了,我拿到了新房钥匙,同时打印领取了不动产权纸质证书。这项新举措既缩短了拿证时间,也免去了我来回跑的麻烦。”金沙河畔商住小区业主陈先生成“交房即交证”的受益者。
按照常规流程,新建住宅办证时间长、手续多,对业主落户、子女入学、抵押贷款和交易等造成一定影响。在“交房即交证”模式下,业主签订购房合同后,即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提交网上办理申请,既方便了企业,也方便了业主。“让业主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切实保障了企业和业主的合法权益。”临泽县金沙河畔商住小区销售经理王霞说。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凝聚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下一步,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坚持按照‘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助力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简化流程、压减时限,让办理不动产登记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宋正邦表示。(吴玉杰 郭 浩)
中国甘肃网
临泽:强“种子芯片” 筑发展高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金秋时节,临泽县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走进临泽县种业产业园,只见甘肃良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种子加工车间一派繁忙的景象,玉米制种种子一车又一车运入烘干车间。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车间内一排排崭新的烘干、脱粒、包装设备开足马力运转,实现了集种子烘干、脱粒、储存、分装加工的智能环保自动流水线,确保种子的质量安全。
甘肃良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特用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种子选育研究和生产经营,以及爆裂玉米原料生产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现有年产1万吨玉米脱粒清选成套线、糯玉米种子精选加工成套线、甜玉米种子精选加工成套线各一套。“我们车间采用智能化操作系统,仅需6名工作人员即可控制全部生产环节,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公司副总经理赵云告诉记者。
在甘肃润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两条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经过一道道工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从全自动生产线上不断产出,工作人员进行定量包装,一袋袋优质的玉米种子在码垛机下堆积如山,等待装车发货。
作为一家以种子育、繁、推为一体的种子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加大玉米制种新品种自主研发力度,做强“种子芯片”,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加大种子研发力度,现已通过审定品种2个,待审品种4个,为全县的种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该公司副总经理史君君说道。
种业是一个触及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依托优越的自然禀赋,临泽县多措并举推进玉米制种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配套建设“一站两台三中心”,实现了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国家级玉米DNA数据库实时互联,业务遍及国内17个省(区、市),进一步确保了农业用种的安全,攥紧农业“芯片”,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源基础。
如今,全县常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产玉米种子1.5亿公斤左右,供种量约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13%,2024年全县落实玉米制种基地31.8万亩,亩均产值4000元,预计全产业链产值可达30亿元。同时,坚持把做强玉米制种“五化”基地、扶优种业企业、提升种子加工产能作为推动种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将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张掖有种种天下’的主人翁精神,突出重点、积极作为,为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贡献临泽力量。”临泽县种子管理站负责人说道。(通讯员 吴玉杰 郭浩 文/图 )
张掖日报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枣老板”程金军
小枣成熟时节,临泽县的田野四周、房前屋后,都能看见一抹夺目耀眼的红,从椭圆的翠绿色的枣叶间渗透出来,密密匝匝的红彤彤的小枣压弯了枝头。
从临泽县城出发,驱车沿临平公路向西北方向行进40多公里,便来到程金军的有机枣园。300多亩枣园一眼望不到头,红枣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等收拾完庄稼,他和家人才顾得上去摘枣,拿着大杆子,挎上篮子,铺开篷布,带上一沓尼龙袋子,驾上三轮车,全家老小齐上阵,演绎枣儿红了的丰收场面。
程金军从2004年起便开始从事红枣产业,对于临泽小枣,他有着非常深厚且无法割舍的情感。“红枣养育了临泽祖祖辈辈的人,红枣产业无论是对生态绿化或是养家致富都有好处,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不能忘记红枣对临泽的贡献。”
在红枣销售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后,程金军发现,自己一直处于红枣销售的原料贩售阶段,根本无法实现红枣销售的利益最大化。2009年,程金军转行进入红枣加工行业,通过对本地收购的红枣进行过筛、挑选、装箱等流程,实现了红枣产品的初级加工。就是这一举措,让他在当年的红枣销售行业中实现利润增加,攫取了红枣加工业的“第一桶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012年3月,程金军注册成立甘肃自强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1万吨优质红枣智能化分级精选、2万吨枣汁饮品、红枣精深加工生产、枣泥生产等7条生产线,万吨恒温保鲜库5座、标准化生产基地1.15万亩,注册有“程金军”“枣老板的朋友圈”商标,研发生产枣夹核桃、奶酪枣、奶芙枣、枣仁派等十大系列 30多种特色产品,产品远销台湾、上海、广东等地。
为进一步提升红枣产品品质,程金军打算从源头做起。2018年,他投资500万元开始种植有机枣,从土地平整、树种选育到田间管理各环节,都亲力亲为,眼看嫁接的枣树出了新芽,绿叶掩映里开出米粒般枣花,却因遇到大旱,导致身处荒漠地带的枣园当年绝收。
“那几年的心血白费了,当时本想放弃,可看着枣树便想到它的气节,做人也该像枣树那样,叶不争荫,花不争春,果不争时,一生花迟节晚,坚实纯朴。总之,要让这片枣林活下来、绿起来,让枣乡的丰收永远延续下去。”程金军满怀豪情地说。
在哪摔倒就在哪爬起来。没有水,程金军就想办法开渠引水,修建塘坝,采用滴灌进行果园灌溉。终于,在他的努力下,枣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青翠欲滴的小枣缀满枝头。
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红枣种植人工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将红枣种植由劳动密集型转为资金、技术、机械设备密集型产业成为发展壮大红枣产业的必由之路。
说干就干,红枣打了近二十年交道的程金军,在老家平川镇承包300多亩荒地,实施特色林果提质增效项目,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对红枣进行疏密改造、科学施肥、整形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管理措施,注重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加大有机肥增施力度,提升红枣的品质和产量。
“我们的鲜枣矮化密植,树木基本在两米到两米二左右,适合工人采摘,我们每年都做小枣的有机认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经过这几年的培育,现在我们的枣子一斤卖10块钱,含包装能卖到12块钱。”说起这几年的有机红枣种植历程,程金军侃侃而谈。
程金军经历了红枣市场的最高潮,也经历过红枣市场的低迷期,但他坚持守住红枣产业的发展方向,没有放弃红枣生产及深加工产业链。用他的话来说,这不仅是自己对事业的坚持,也是终身守在枣乡大地,对红枣事业的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现在,他的公司已发展成集红枣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研发生产了临泽小枣、鸡心脆枣、临泽焦枣等十大系列 30多种特色产品,通过“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校+互联网”的产业化融合联合发展经营模式,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红枣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科技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之一。
如今,在枣乡大地上发展起来的红枣加工企业不仅有程金军的自强枣业,还有祁连红、西域、枣尚好等红枣加工企业7家。依托张掖(丹霞)京东5G零碳智能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临泽小枣数字化溯源种植基地达4个551亩,同步开展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红枣企业特色产品也进驻京东线上临泽特产馆,远销国内外。(程 莉、张钰伟)
编 辑:赵 棠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徐 焘
更多新闻请扫描关注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