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冬灌有利时机,在新华镇宣威村塘坝及泵站设备管理房内,塘坝管理员林国军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来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整个这个塘坝浇的1700亩地,用化肥将近30多吨化肥,这一片大概是多少亩地,用多少化肥都计算好,你投进去之后就往滴灌里面送。以前浇地的时候,老百姓怨言很大,现在在家里来都不来,我把泵一合,有专门放水的人,1700亩地前前后后浇,刚好一礼拜。”宣威村塘坝管理员林国军说。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这是曾经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年过六旬的田富银是新华镇宣威村种地大户,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到浇水的时候,老两口便为此事犯愁。
“以前我种35亩地,浇水就要浇三四天,两口子提上挡水板,穿上雨鞋。”宣威村村民田富银说。
这几年,新华镇结合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区改造提升工程,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水肥一体化”和“一户一块田”为方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巴掌田”聚成“一块田”,土地平整后机械化大面积推广,农资统购统销,还提供统一机耕深翻、水肥一体化等综合服务,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投入,亩均节水300立方米、节肥60公斤,节本增效约500元。也给像田富银这样的种地大户带来了诸多便利。
“地平掉滴灌用上,确实节省人工,人也不辛苦,浇水也快,水费节省一亩地80元,35亩地2000多元,化肥省3000多元。”田富银说道。
近年来,临泽县抢抓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红利,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农户分散种植的“巴掌田”建设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大块田”,让粮田变“良田”,形成农业集聚规模效应。做好“现代农业”文章,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将优势农业服务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中,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并举,注重良方配套、农技农艺融合,严格落实玉米制种、小麦等作物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测土施肥、水肥管理、花期调节、浅埋滴灌等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单产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高质高效。(程莉 肖佳悦 张光皓 张国军)
编 辑:赵 棠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张朝军
更多新闻请扫描关注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