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网、凤凰网、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刊聚焦我县党建品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文明乡风、生态保护等特色亮点工作,多角度进行深度宣传报道,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撑。其中,光明日报推出的《甘肃临泽:枣乡党旗红 乡村发展旺》,反映了临泽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半月谈》特稿:勃发中的河西走廊,讲述了梨园村的前世今生,体现了红色精神在临泽薪火相传的生动故事。
快来一起看看吧!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临泽县:聚力打造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体系
蔬菜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临泽县从“一棵菜苗”发力,“全链条”生产,全面推动蔬菜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在临泽县新合作百惠集团物联网远程控制室,智慧物联平台占据一整面墙,整个园区的运行状况、数据统计、环境监测、温室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工作人员只需操作鼠标,便可实时了解园区各个生产环节情况,“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园”成为现实。
“以前都是通过人工放风卷帘,现在数据连接到大屏上后,它会实现自动报警功能,温度高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在手机app上操控,然后进行放风卷帘,确保了我们植物正常生长的温湿度,也节省了园区很多的劳动力。”临泽县新合作百惠集团经理王金霞说道。
新合作百惠集团是临泽县重点培育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2020年开始,该公司立足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以全面促进戈壁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示范应用设施农业轻简化建造、工厂化育苗等高效集成技术,完善配套物联网控制中心、智能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实现了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生产要素的精准调控,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引领全县现代农业不断向绿色化、集约化、产业化、循环化方向发展。同时,依托地处城郊、靠近市场的区位优势,由其牵引带动的“一棵菜”蔬菜全产业链,覆盖“育、产、供、加、销”各环节,满足1.2万亩蔬菜基地、80多家专业合作社、2000多户菜农种苗培育、基地建设、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等需求,带动全县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27.8亿元。
今年以来,临泽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各项措施,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开展高原夏菜生产、订单加工蔬菜、尾菜回收利用等绿色蔬菜全产业链生产,全年落实高原夏菜生产面积8.7万亩,生产各类蔬菜种苗近3亿株,全年加工西兰花、加工番茄、四季豆、食用菌等产品原料25.2万吨,生产速冻西兰花、蔬菜粉、脱水四季豆、冻干果蔬、油炸果蔬脆片、番茄酱等精深加工产品3.3万吨,全县蔬菜精深加工产值收入达到3.5亿元。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甘肃临泽县:深耕文旅沃土,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魅力无边的金沙湾、雄奇壮美的羊台山……赋予了临泽类型全、品位高的旅游资源。临泽县乘文旅融合发展东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做好“文旅赋能”文章,有力推进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县接待游客864.3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8.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3%、65.7%。
全力支持丹霞景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张掖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申报和丹霞公司挂牌上市,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彩虹张掖·七彩丹霞”冠名高铁开通运营,张掖七彩丹霞专刊在《读者》增刊发售,丹霞景区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开发建设金沙湾沙漠旅游度假营地、阳台山旅游综合开发区等体验项目,打造丹霞生态康养谷、曹家生态湖、屯泉小镇、葡萄欢乐谷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南有七彩丹霞、中有流沙河景区、北有戈壁露营的旅游大通道。
当地着力培育“文旅+”新业态,50多种“一品丹霞”系列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全面开售,丹霞口裕固音乐餐吧、有动力乐园、VR体验馆、啤酒烧烤美食街、流沙河景区西游夜市建成运营。举办“乡村年货节”“千人徒步七彩丹霞科普品鉴草芽鸡”、风筝美食节等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开展特色美食品尝、文创产品展示展销、西游沉浸式巡演、非遗展演等活动30多场次。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集美食、音乐、时尚、惠民等元素于一体的流沙河景区西游夜市,带动夜间经济、主题街区、线上线下购物等消费新趋势。
同时,临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多维度展现临泽文旅品牌形象,组织本土特色企业及文创产品参加“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和“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积极参与“走进彩虹张掖·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采风创作”“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飞越彩虹·张掖诗会”等大型文旅宣传活动。邀请市内外知名文旅新媒体达人,从旅游、文创、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运营营销,不断提升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持续举办生态马拉松品牌赛事,借助节会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光明日报
甘肃临泽:枣乡党旗红,乡村发展旺
产业发展势头正劲,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初冬时节,以优质红枣闻名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处处彰显发展活力。今年以来,临泽县以“枣乡党旗红·全域强功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有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全县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走进临泽县蓼泉镇唐湾村肉兔养殖基地,一排排兔笼排列整齐,干净整洁的养殖笼上挂满食盒,一只只肥壮的肉兔正在进食。
发展肉兔养殖是该村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一次尝试。“去年,党支部因引领发展能力不足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我们痛定思痛,经过深入考察,依托村集体公司建成65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从外地引进种兔进行养殖,实现年销售肉兔1.1万只,增收近4万元。”唐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吉明对村里的发展满怀信心。
临泽县鸭暖镇大力发展富锶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养殖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临泽县委组织部供图
临泽县把建强基层队伍作为基层党建“强基固本”的重要抓手,一体推进星级标准化支部争创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排摸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个,培树省市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48个,其中四星级以上党支部占比达90.2%。修订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开展村委班子履职分析和村级后备力量储备行动,调整不胜任工作的村干部9名,并以奖代补引导115名村干部提升学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效增强。
“耕、种、管、收全部托管给‘兴农人公司’,我家500亩制种玉米田节省了成本近4万元!”临泽县板桥镇种植大户贾登伟喜气洋洋。今年,该镇整合1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临泽县兴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农资统购统销、农机服务、农业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实现了农户节本、集体增收、产业增效。
据介绍,临泽县在张掖市率先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意见,制定产业链党组织运行规范,指导15个产业链党组织延链补链强链;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用好用活省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推开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以“党组织+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预计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8万元。
“为基层减负,减到了我们的心窝里。”连日来,临泽县倪家营镇的党员干部奔走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工作现场,一项项减负措施,让乡镇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抓项目落实。临泽县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通过清理“满意度”评价事项、压减督查事项等措施,会议、文件、活动有效减少。
临泽县物流快递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临泽县委组织部供图
“社区驿站为我们提供了饮水、充电等服务,每次在驿站歇脚,都感到心里暖暖的。”临泽县外卖员宋文娟说。临泽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联合体8个,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8%、100%。临泽县分领域培树特色党建品牌,评选命名“党员诚信经营户”和“最美党员货车司机”“先锋骑手”,新建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和先锋驿站,为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路径。
经济日报客户端
甘肃临泽:24小时工会驿站让城市更有温度
近日,全国总工会发布第一期工会驿站创新典型案例,其中甘肃临泽县“把24小时智能化驿站建在物流快递街区、让工会服务暖在快递小哥心窝”的创新做法案例入选。
走进临泽县快递物流街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占地96平方米的驿站内配备了桌椅、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工具箱等服务设施,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经过智能化、可视化改造升级后的劳动者驿站,还延伸8小时外服务,增设人脸识别门锁、人流检测、远程开门等智慧管理功能,户外劳动者可通过刷脸、读取身份证信息进入,享受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服务。为更好地服务街区快递员、外卖员,临泽县总工会联合铁塔能源公司,在驿站附近安装了电动车换电柜,方便快递员快捷更换,有效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
近年来,临泽县按照“建好服务阵地增强劳动者归属感,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劳动者幸福感”的建设理念,建立以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会驿站体系,着力改善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用暖心服务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驿站要建好,更要用好。临泽县总工会精准对接职工小需求,做好服务大文章,围绕“月月有主题、特色成品牌”的理念,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帮扶维权、公益慰问、技能培训等服务,将职工集体庆生、兑现“微心愿”、共度“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作为增强户外劳动者心灵归属感的有效措施,通过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的关爱服务,引导动员更多职工加入工会组织,让越来越多的户外劳动者群体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农民日报客户端
甘肃临泽:“敬比赛夸”助推“三和乡村”建设
“平时在接送孩子、到村上办事的时候都可以到广场上看一看,这些先进典型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他们每个人虽然做着平凡的小事,但对大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甘肃张掖临泽县倪家营镇下营村“敬比赛夸”主题广场上,群众边走边看,不时地还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近年来,该镇坚持把深化拓展“敬比赛夸”特色品牌活动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成为助推“三和乡村”建设的“新引擎”,“和美乡村”俨然已成为倪家营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真实写照。
和睦家庭美 汇聚“家”合力
走进“好婆婆”王培香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和万事兴”的牌匾,大门上还悬挂着“和美乡村·幸福小院”门牌,屋内赫然摆放着多年来荣获的“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众多荣誉证书。王培香老人告诉我们,自从儿媳嫁过来到现在,她把儿媳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对待,儿媳也懂事,对待婆婆像亲生母亲一样,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美满……这便是倪家营镇常态化开展“敬比赛夸”活动,推进“和美乡村·幸福小院”建设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乡村要变美,家风是底色。今年以来,倪家营镇以“和美乡村·幸福小院”建设为契机,按照“六美”建设标准,深化拓展“敬比赛夸”活动内涵,从“小庭院”入手,以“家元素”为核心,为“和美乡村·幸福小院”示范户家庭量身打造二字、三字、四字家风家训门牌,将家风家训挂在门头,让精神文明树在心头。同时,以“幸福小院”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晒幸福·话幸福·传幸福”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经验分享会、家风宣讲会等“接地气”的方式,引导鼓励广大群众传承良好家风、学习身边榜样。
和谐邻里情 激活凝聚力
“现在年纪大了,儿女们又常年在外,村上的志愿者隔三差五地都会来家里帮忙洗一洗、晒一晒被褥,他们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呀。”下营村二社葛国堂说。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近年来,倪家营镇坚持把融洽邻里关系作为乡村治理的“突破口”,常态化开展“五星文明户”“好邻居”等先进典型评选、孝善养老金发放等活动,让“邻里小美”汇聚“社会大美”。在黄家湾村开展的“敬老爱老迎重阳”活动现场,“理发师”熟练地为村民们修剪头发,精湛的手艺让大家焕发新的精神面貌;在“晒被子·比孝心”活动现场,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床床干净整洁的被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越发温暖。
倪家营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中枢神经”,积极推行“邻里小院”议事模式,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邀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常态化开展“邻里小院”议事活动,向群众答疑解惑、解决问题。“邻里小院”议事已成为了群众的“村务监督会”“民众点单会”“干部答疑会”。至目前,倪家营镇依托“邻里小院”议事共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群众的满意度达到100%。
和美乡村靓 凝聚向心力
随着“敬比赛夸”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今,沿着干净整洁的倪沙路进入倪家营镇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的精致“小花园”“小菜园”成为扮靓乡村颜值的点睛之笔。
曾经的梨园村,基础设施落后,土路土墙土坯房,环境脏乱差,村民没有致富产业。如今,村社道路通畅平整、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芬芳、致富项目遍地开花……从“脏乱差”到“净齐优”,从“吃饱饭”到“不差钱”,生活的变迁,见证着梨园村一路走来的美丽“蜕变”。
乡风淳,乡村兴。近年来,倪家营镇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在“敬比赛夸”活动的“加持”,全面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巩固提升梨园、南台2个省市级首批“和美乡村”,汪家墩、黄家湾等4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八改”工程,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深化拓展“敬比赛夸”“晒被子·比孝心”等活动,一体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积分兑换、“幸福小院”评比创建、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邻里小院”民主议事等行动,深入推广“疏、解、帮、教、引”五字工作法,让和美之风蔚然成风。
半月谈
勃发中的河西走廊
打开中国版图,可见一条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带的地理大通道,犹如长廊般承东启西。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名“河西走廊”。
这条东西长约1000公里的走廊,既是苍凉的,也是雄壮的;既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既是历史的,也是鲜活的;既是厚重的,也是勃发的;既是诗意的,也是务实的……它从不封闭自己,而是包容并收;它带着厚积的历史走来,向着更好的明天不断生长。
戈壁明珠
深秋时节,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武威市古浪县瓜果飘香。驱车行至距古浪县城30余公里的一处小镇,戈壁绿洲映入眼帘。沿着通达的街道往深处走,可见温室大棚鳞次栉比,高楼瓦房新居成群。车流穿梭,烟火不息,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左右环顾,误把这座小镇当县城。
小镇取名绿洲小城镇,与周边依附的12个新村,同属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短短数年,这里开发出一片甘肃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这里农民种的大棚蔬菜卖到粤港澳,古浪县牛羊年交易额超过80亿元……”谈起近些年的发展,当地干部难掩自豪之情。
古浪县所在的武威市,有“五凉都会”之称。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均在此建都。隋唐时期,凉州更称得上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王朝成功开拓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取武功军威、张国臂掖、有泉若酒、盛大辉煌之意。大汉王朝正是由此西出中原。
时移世易,河西走廊伴随一个个王朝换代历经兴替。从唐代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盛,到明朝撤销屏蔽西陲的“沙洲卫”(今敦煌),河西走廊逐渐被遗忘,似乎只剩下“大漠孤烟”的苍凉和“春风不度”的苦吟。
若不是亲眼所见,半月谈记者也很难想象,眼前的这处黄花滩生态移民区,10年前仍是一片戈壁。人们治风沙、勤耕作,数年间草长莺飞、牛羊肥美。如今,这里居住着来自古浪县南部山区73个村的村民。大家从不同村庄迁来,有着不同家庭情况和风俗习惯,却合村而居,生产生活有条不紊。
2012年以来,古浪县为从根本上解决南部祁连山区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实施生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建成黄花滩生态移民区,6.24万人从大山搬出,搬进新型城镇化社区。
特色小镇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河西走廊城镇化进程提速,城乡结构发生改变,呈现出三种趋势:农业向集约化发展、农村向城镇化迈进、农民向职业化转型。
2018年,李应川一家从古浪县南部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搬迁至黄花滩的富民新村,住进一栋独院房子,分到一座日光温室和7亩耕地,在当地农技员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辣椒吊绳、施肥、温室通风等日光温室生产技能,生活有了奔头。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村民在管护番茄 范培珅 摄
目前,河西走廊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内陆河生态绿谷、培育特色生态小城镇等措施,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关系逐渐优化。
河西走廊城镇化不断提速,既缘于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的历史机遇,也因这里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走进河西走廊,一座座因国家使命、国家战略、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城市在戈壁上拔地而起。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嘉峪关市,1958年随着新中国“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全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94.67%。因矿产资源建城设市的金昌,挖出“中国镍都”和世界第二大镍矿资源带,让我国一举摘掉“贫镍国”帽子。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其中诸多航天材料出自河西走廊。
沿线干部群众表示,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一轮政策对西部倾斜力度不断加大,河西走廊城镇化将再上台阶。
河西走廊看似贫瘠,实则有独特优势。这里有丰富的光热资源、风力资源,祁连山上丰厚的永久积雪和2680多条冰川,带来清澈的雪水,滋养着河西走廊中的绿洲。时至今日,河西走廊仍是关乎新亚欧大陆桥畅通的“锁钥”,从农产品到新能源装备,经贸往来、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连接中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夜已深,敦煌市区仍然灯火通明,街头铺面人流如织,文化汇演歌舞未歇。行走在河西走廊,仿佛汉唐时期一场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并未离我们远去。
古曲新韵
如果到嘉峪关品美食,当地朋友定会为你递上一把烤肉,颇带幽默地说一句:“全国的烤肉,皆从嘉峪关而来。”
在嘉峪关魏晋墓六号墓内的画像砖上,仆人们忙碌地烤炙着滋滋作响的肉串,炉火映照下的佳肴,见证了古人对美食的钟爱。这是现存记录古人烧烤活动最早的文物,“全国烤肉从嘉峪关走来”的说法由此而来。
嘉峪关魏晋墓中的烤肉饮食文化
这是河西走廊各地群众推荐文旅资源的生动一面。
这条走廊,纵贯中华文明历史。丝绸之路从这里向世界延展,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岁月如沙,回响其间的,既有战场上的双方呐喊与战马嘶鸣,更有往来商队的驼铃悠悠。
夕阳西下,微凉晚风中,阳关遗址周边的光线开始昏暗。恍惚间,仿佛看到西出长安的使团、商队翻越河西走廊东部起点的乌鞘岭,带着一身风尘,在阳关大道的喧闹声中,穿越历史而来。
驻足莫高窟,仿佛仍然能听到工匠斧凿的丁当声。自公元 366 年乐尊和尚开凿第一个石窟以来, 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把自己的信仰和祈愿,纷纷向这座陡坡凿进。
印度的飞天,道教的朱雀、玄武,以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伏羲、女娲、雷公等形象同处一室,东西文明汇合、神人交融,随着线条与色流,倾注到了石窟的洞壁。
莫高窟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看尽。历史中的工匠艺术家,尽情驾驭着瑰丽色彩,让现代的观众忘却时间,在时空中忘我飞腾,时而从炽热走向温煦,时而鼓荡胸襟,在历史的不同景深中切换自如。
不论唐代的笑容,宋代的华冠,还是古印度秣菟罗风格的衣饰、波斯联珠纹样,都是河西走廊在浩瀚长河中蹲身撷取的浪花。
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鸠杖头有“不噎之鸟”的美好寓意,以其为原型制作的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产品成为热销伴手礼;张掖市博物馆的战国铜立鹿生动刻画了麋鹿突然停步的神情,它与传统扎染相结合创作的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漫步敦煌夜市,游客随时可将模拟莫高窟壁画形态、用矿物颜料画就的“九色鹿”泥板画带回家……
今年暑期,嘉峪关开启夜游模式。当四方俱黯,嘉峪关关城古老城墙上流光溢彩。游客们漫步关城,移步换景,沉浸式欣赏灯光秀。古老城墙化作一幅巨大的画布,光影在城墙上流泻,阵阵鼓乐声显得空廓而响亮。一场场光影秀,让饱经风雨的“天下第一雄关”,学会用年轻化、数字化的创新表达,在夜间展示出她的别样风情。
“技术+创意”使河西走廊上许多文物火爆“出圈”,不断拓展文旅资源推陈出新的想象边界。
今年1至9月,1900多万游客蜂拥入敦煌。《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4场剧目轮番上演,在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加持下,丝绸古道上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复活”,传奇的东方神韵在这里激荡回响……这些大型剧目场场座无虚席,各地游客摩肩接踵而至,只为“一眼千年”,阅尽丝路繁华。
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焕发时代华彩。近年来,西部丝路游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线路之一。从河西走廊今年各大博物馆和“文旅地标”的热度来看,平均旅游接待人次比2019年增长约50%。
凉州会盟的遗址仍可寻访,鸠摩罗什寺、武威文庙的钟声依稀能闻,榆林窟中最早的悟空形象引人追捧……河西走廊文脉历经千年,在现代社会愈发熠熠生辉。
乘风追光
祁连山深处,丰厚的永久积雪和2680多条冰川,带来清澈的雪水,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和党河五大水系,一片片绿洲在走廊内以片状、带状星罗棋布,为“河西殷富”创造了条件。
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河西走廊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农业。这从河西走廊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沙井文化遗存,可得印证。古代敦煌郡也曾出现宜禾、鱼泽、美稷等地名。河西走廊,并不是一度看上去的那般贫瘠。
在武威,曾经的戈壁荒滩绿意盎然,数千座日光温室内四季如春,牛羊交易市场客商如云;张掖市临泽县,古时粮仓变“种仓”,全国两粒玉米种子就有一粒产自这里;酒泉市肃州区已成为全国重要蔬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蔬菜、花卉种子年产量占国内用种量的50%,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50%和70%……
河西走廊农牧业正以新的方式、新的样态,延续“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的盛景。
当然,今日河西走廊的经略者,所谋更为宏大。他们“追光”“乘风”“逐绿”,借新质生产力,加速转换新旧动能,为河西走廊打开一幅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在敦煌,茫茫戈壁滩上一望无际,此时一颗耀眼光点绚丽夺目。循光而至,这万丈光芒来自1.2万面“超级镜子”的反射。每面镜子采光面积为115平方米,呈同心圆状在地面排列,如同向日葵般追逐太阳,将阳光反射汇聚到圆心一座260米高的吸热塔顶端。在那里,熔盐被加热到500摄氏度以上,之后通过高温熔盐发电。
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范培珅 摄
人们惊呼,这是自然力与人类智慧的完美创造:戈壁荒滩上“种”出了人造太阳。这个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占地面积相当于780个足球场,每年所生产的绿电可减排35万吨二氧化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关山月》描绘出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古人借风感怀,抒发胸臆,浩荡长风是边塞诗人与故乡产生联系的一条情感纽带。而今,风有了新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油与气、镍与铁、风与光……河西走廊沉睡的“宝藏”不断被唤醒,各类生产基地拔地而起:
1952年底,玉门油田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1958年成立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钢种覆盖面大、涵盖品种全、产品类别多的精品不锈钢生产基地;
从1958年的一块“孔雀石”揭开金川硫化铜镍矿面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1997年,甘肃建成首座风力发电厂试验场,拉开河西走廊新能源发展序幕……
新时代,这些老字号没有吃老本,而是励精图治,用新质生产力强筋壮骨。
在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里,过去冶金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笨重”的木模、金属模少了,创新推出的是高精度、高细节度的3D打印砂模。
在中国“镍都”金昌,当地围绕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下游产品,打造电解液、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77%以上的电池原材料可以在本地配套,逐渐形成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金昌市GDP增速达19.5%,领跑全国。
在玉门,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今年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甘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新材料投资项目。
甘肃在河西走廊初步构建了风电、光伏、储能等较完整的全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完整、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基地。
薪火相传
《又见敦煌》剧目缓缓落下帷幕,90分钟的演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历史中走来,带领观众走过千年。
张骞、霍去病、解忧公主、鸠摩罗什、玄奘、林则徐、左宗棠……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人生华篇;使者高僧、儒家贤达在这里找到心灵栖息之所;帝王将相,在这里激荡经略四方的壮志雄心……
“越走,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越多。越走,对这片土地越是敬畏。”当《又见敦煌》曲终人散,意犹未尽的观众发出一句感叹。剧目的创作者也如此自述:“到敦煌,最多的感受便是敬畏。”
敬畏,岂止在敦煌。
从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下高速,便抵达家喻户晓的八步沙。这里流传着一段凡人治沙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八步沙,出门八步就是沙,“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
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八步沙6位年逾半百的老人在承包合同上按下手印,背起铺盖,拿起铁锹,走进茫茫沙海,开始与吞噬乡土的沙魔斗智斗力。他们饮冷水、睡地窝,用“人背驴驮”等方式,将苗木、水和麦草运往沙漠压沙治沙。
八步沙的树绿了,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六老汉们立下“父死子继”的约定,将治沙铁锹传递给后代。如今,六老汉的孙辈又加入治沙队伍,薪火相传,在沙地播撒绿意。
40多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0多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40多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3000多万株。在八步沙“六老汉”奋斗精神鼓舞下,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带领年轻人跑上“接力赛”,开着工程车等大型设备挺进荒漠。
八步沙林场门口,曾经被沙子轻易淹没的公路如今车流不息。“过去难觅一片荫,现在难寻一片沙。”当地干部自豪地说,“全县沙化土地已得到初步治理。你看路两边都盖了棚圈,家家户户都搞起养殖。”
河西走廊,不仅是辽阔雄浑、连绵不绝的地理尺度,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一。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精神赋予这片古老土地以神奇色彩。张骞、班超不畏一路艰险,出使西域,才有了古丝绸之路的贯通与繁盛。在张骞出使西域近800年后,又有玄奘不畏艰险舍身求法,一步一修行,终使大唐声誉远播万里,汉传佛教影响至今。
酒泉市瓜州县到敦煌市的戈壁滩,有一条110多公里长的戈壁路线,被称作“玄奘之路”。专家考证,这一段是玄奘取经艰难跋涉之地。每年“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这里举办,一条风化千年的戈壁路,已变成数十万名户外爱好者的“徒步圣地”。
该赛事创始人表示,这项活动旨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力量、有骨气的东西,通过戈壁徒步让更多人感受玄奘取经的艰辛不易,传承他的伟大精神。
精神的传承不拘一格。
走进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新建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荫环抱,整村干净靓丽、生机勃勃,一幅全新的诗意乡村画卷铺展开来……87年前,红西路军在此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就坐落在这里。
临泽县曾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和总指挥部所在地,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停留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和战斗遗址最多的地方。
1936年10月起,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肩负起在河西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在河西走廊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奋战,以巨大的牺牲支援、策应河东红军的行动。梨园口战役正是这段悲壮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留下的印记却镌刻在这片土地上不曾磨灭,激励人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随着红色旅游升温,前来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梨园村红色记忆馆的人越来越多。2020年,梨园村被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如今的梨园村,集红色遗迹瞻仰区、精品民宿体验区、游客接待服务区、户外拓展健身区于一体,将西路军精神传承拓展地和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地有效融合。
随着红色美丽村庄的建成,梨园村在发展玉米制种、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的同时,依托周边设施农业、千亩特色梨园,深度开发现代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拓展红色文旅产品、特色农产品、研学旅游、特色民宿、红色体验、户外拓展训练六大项目,多业并举带动全村百姓脱贫致富。
河西走廊,正在发生沧桑巨变。不变的,是那巍巍祁连耸立,是那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开拓进取、包容海纳的精神不灭,激励后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创造新的奇迹。
新华网
临泽:项目落地生花 发展储能蓄力
今年,临泽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科学论证储备招商项目,不断创新拓展招商渠道,加大力度开展精准招商,持续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眼下,走进上谷智造(张掖)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各类工程车辆轰鸣作业,建设者抢时间、抓进度,确保项目尽早完工投入使用。
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约175亩。于今年6月底分两期开工建设,一期主要建设3GWh新型锂电池电芯和3GWh锂电池总成生产线各一条。目前,已完成厂房地下桩基修建,计划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32亿元,税收超6000万,就业人数超600人。我们年产6GWh的锂电池电芯项目,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储能领域和非道路车辆的电池领域。”公司总经理邹善军介绍。
该县顶格部署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常态化“走出去”招商,高质量“请进来”对接洽谈,靶向发力、精准招商,持续跟进对接洽谈意向性项目,由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分工牵头负责,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主抓,成立专班、配备专人,及时提供项目前期调研所需资料、回复投资客商关切和咨询等服务,“一企一策”定期与客商深入交谈,推动投资线索向合同项目转化,以洽谈促签约,以签约促落地,以落地促建成投产。京东、上谷智造、中交天和等11个“大块头”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国电投、易事特等6家新能源、行业领军“500强”企业先后落户临泽,“兰洽会”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43.54亿元。至目前,已落实省外到位资金53.58亿元,同比增长31.6%,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现在设备运行情况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协调解决?”近日,临泽县重点项目中心副主任刘建军来到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运行情况。
总投资27.5亿元的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今年全面并网发电,为更好服务落地项目,该县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部门牵头、要素部门配合、工业园区协调推进的全周期服务机制,强化土地、水电、用工等全方位要素供给,切实加大招引项目跟踪服务力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全力保障招商项目落地投产。
“当初办理土地审批手续时,许多资料手续不清楚,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相关部门主动帮忙代办,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并网效率。立项之初,相关部门就给我们开通了自来水,保障了我们的基本生活。”国电电力甘肃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鸿飞建晟光伏电站站长袁亚男说。
今年4月,临泽县凹凸棒产业初级加工园区至窑泉产业道路正式通车,该路段通车后两地间的行程减少一半,为北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条件。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临泽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印发相关工作方案,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12345”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有效发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100%。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指挥长负责制、“五个一”“六包”工作机制,优先、快速、有效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要素保障等困难问题,用心用情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打造审批最快、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首席官”服务制度,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力争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郑安博 程 莉 尹自贤)
新华网
临泽:让“朝阳”蓬勃“夕阳”绚烂
“一老一小”历来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如何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临泽县坚持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每天上午11点半,74岁的宋虎林都会步行来到沙河街社区敬老爱心餐厅就餐,热气腾腾的饭菜让老人感到十分暖心。“这儿的饭菜味道挺好,离家近,价格也合适。”宋虎林说。
沙河街社区敬老爱心餐厅是该县第一家社区食堂,每周一至周五,餐厅按照老年人用餐习惯和饮食特点,供应易消化、调味清淡、营养均衡的餐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菜品。“敬老爱心餐厅目前有120位老年人登记就餐,菜谱每周更换,每天不重样,确保老年人吃得舒心。”餐厅工作人员张晓燕说。
聚焦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养老难题,该县在沙河镇各社区建成助老爱心餐厅5个,嵌入式设置老年食堂和助餐服务点12个,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聚焦独居、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筹资246万元免费为城乡1200户老人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全方位守护独居老人安康。统筹利用镇、村闲置资源,建成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乡村互助幸福院5个、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个,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托、短托、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就餐送餐等养老服务,切实撑起老人晚年生活“暖心堡”。
老有所养,让“夕阳”更美;幼有善育,让“朝阳”更蓬勃。下午五点半,走进沙河镇颐和社区托管班的活动室,志愿者正组织小朋友们画画、做游戏,活动室充满欢声笑语。“每天放学我都来这里等爸爸妈妈,这边图书很多,小朋友也很多,这里工作的叔叔阿姨还经常带我们玩游戏,我非常喜欢这里。”学生蓝湉说。
“托管班不仅会在暑假、寒假提供托管服务,也会在日常放学后看管职工子女,并在节假日期间组织特色研学活动、亲子互动活动等特色托管服务,缓解带娃难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宋海娟介绍。
该县积极搭建青少年教育管理实践平台“彩虹课堂”,高标准建设职工子女托管班8个,围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智、体、美、劳相关项目,开设美术、棋类、手工、书画等课程,紧贴儿童兴趣爱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让家长“托”得放心。同时,聚焦“幼有所扶”,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11名孤儿,8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养尽养。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机制,结合“结对帮扶·爱心临泽”工程建设,持续深化拓展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从基本生活、教育资助、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切实用爱心和行动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汪永凡 史雪婷)
凤凰网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抢占"鲜"机打开致富门
张掖临泽在"渔"乐圈闯出名堂
临泽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化养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建立以经济鱼类为基础,冷水鱼为特色,富锶螃蟹为优势,南美白对虾为抓手的渔业综合养殖结构,持续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冬时节,走进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虾池整齐排列,水生态养殖净化监测设备正常作业,温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虾池里大小均匀的白对虾,随着供氧水泵形成的浪花在池中欢快游弋。
“经过去年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年我们养殖的技术逐渐成功,系统也比较完善,我们现在的养殖密度也比较大,一立方水体可以达到15斤左右的产量,我们一年产4茬,一年四季不间断出虾,这个棚每年的产量大概在6万斤,目前的销售还是比较稳定。”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志刚说。
同样,在临泽县新华镇大寨村红卫泉河渔夫山庄文旅融合示范点,只见一座座养殖鱼池依次排开,大小各异的金鳟鱼、虹鳟鱼在池中怡然畅游,养殖户刚往鱼池撒下一把饲料,成群的鱼儿立即跃出水面,争相觅食,溅起片片水花,好不热闹。
新华镇大寨村地处祁连山扇形冲积平原北麓缓坡地带,涌出的地下泉水清澈见底、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新华镇利用优越的条件,不断加大冷水鱼新品种引进力度,总面积127.7亩的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在这里落地实施。
“我们前期示范引进虹鳟、金鳟鱼苗能够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优质鱼苗进行示范养殖,此类鱼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低,水温保持在7到18度之间就可以正常养殖,先后投放虹鳟、金鳟鱼苗80000尾,目前长势都很好。”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陈自定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临泽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充分挖掘富锶水资源优势,依托现有8000亩水域资源条件,实施设施化水产养殖等项目,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建成古寨富锶螃蟹、白寨望水轩冷水鱼、化音磨沟冷水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6个,年投放虾、蟹、鱼等各类苗种1500万尾,年可产水产品1000吨,产值达1亿元。(程莉 李廷全)
张掖临泽农田装“智慧大脑”
手机一点精准灌溉
眼下,正值农田冬灌关键时期,临泽县组织各水管所抢抓有利时机,紧锣密鼓地忙着让农田“喝足”冬灌水,为来年农作物稳产增收打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倪家营镇,田间地头随处都是波光粼粼,水管所工作人员正忙着开闸引水,清澈的河水顺着一条条蜿蜒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流进一片片孕育生机的农田。
“2024年倪家营灌区冬灌面积4.62万亩,渠灌面积3.88万亩,高标准农田0.79万亩,于11月5日开始冬灌,截至目前已完成灌溉任务的80%,下剩灌溉任务将于11月底全面完成。”临泽县倪家营水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张光鹏介绍道。
在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管水员王真操心着管好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的灌溉闸门。王真的手机24小时不离身,既要随时接听村民完成灌溉的提醒电话,又要盯着手机上的App,看准闸门编号适时开关。在这个有30多年管水经验的老管水员看来,管水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智能,手机屏幕俨然变成了一幅“田管图”。
“以前提闸放水都是用开关,自从自动化闸门安装以后,我们巡渠、看水尺,看渠里水的大小,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提闸、压闸,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临泽县倪家营水利管理所管水员王真说道。
借助梨园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临泽县为高标准农田灌溉装上“智慧大脑”,倪家营水管所辖区内的10条干支渠配备了108套测控一体化闸门,通过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和手机APP可实时监测、操作各闸口的运行状态,用水计量更加精准,灌溉方式更加智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得到了更大保障。
“通过实施梨园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改造项目,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用水方式由常规用水向节约集约用水转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97提高到现在的0.635以上,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临泽县倪家营水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张光鹏说。
倪家营镇冬灌新景象,是临泽县现代化灌区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截至目前,临泽县累计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6.38万亩,鸭暖、平川、蓼泉、梨园河等灌区均已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逐步迈向农田灌溉自动化、灌溉方式高效化、用水计量精准化和灌区管理智能化。(汪永凡 胡建彬 刘翊丞)
甘肃日报
图片新闻
11月20日,在临泽县平川北滩新能源规划区,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光伏组件。(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殷旭 郭浩)
甘肃经济日报
临泽:守护一河一林的绿色使命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白鹭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早上8时,临泽县鸭暖镇林草河道管护员普建国沿着黑河鸭暖小鸭段开始巡河,一边查看河岸环境,一边捡拾岸边垃圾、枯枝,突然芦苇丛中飞起几只白鹭。
这条巡河路上,普建国每周都像会见老朋友一样,沿着河道去看看在河岸边嬉戏的白鹭、在水中游泳的野鸭。黑河鸭暖小鸭段河道总长度17.19公里,林草及湿地面积2000多亩。在一次次的巡护中,普建国穿林带、走河道,身为管护员的他,保护生态环境的初心始终如一。如今,整个管护队伍的结构和体系更加优化,他不仅是河道保洁员,还是林草和湿地管护员。
为何护林员兼任护河员呢?这源于今年4月全县推行的林草河道湿地管护人员整合优化制度改革。以往,护林员与巡河员分别聘用,各自为政,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巡护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如今,县里按照“多员一体”“优胜劣汰”“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将现有的专职护林员、护河员、网格员三员整合,把护林资金、巡河资金、乡村振兴资金“三资整合”,构建起统一布局、分级负责、覆盖全县的管护人员体系,降低行政执法成本,进一步强化管理体系建设。
“以前各巡各的,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整合后,林草河道湿地可实现‘一条路巡护’‘一次性上传’,而且我们的劳务报酬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制度变革给管护工作带来的变化,让普建国感触颇深。
要成为一名管护员并干好这项工作,绝非易事。起初,镇上发布公告、举办管护员招聘会,普建国这位地地道道的当地人踊跃报名。在他看来,能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心中倍感自豪。当然,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做好管护员不仅要胜任野外巡护工作,还需熟悉周边林情、河情、村情、民情,熟练使用巡护APP软件。普建国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顺利成为一名管护员。
成为管护员后要管什么呢?普建国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了如指掌。每周,他都会对管护区内的林草、河道、湿地进行日常巡护和设施维护,加强重点火险期和重点季节的管护,及时排除管护区域的安全隐患。对管护区域内发生的毁林毁草、林草火情等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村民委员会或镇人民政府报告。
有一次,普建国在巡林途中发现有人违法放牧,他立即拍下现场情况,予以制止并上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随即赶到现场,成功查处这起违法行为。
“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在普建国看来,违规取水、倾倒垃圾、乱搭乱建等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只要发现得早,就能避免很多问题。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了,后期处理起来就会轻松许多。“这类现象偶尔会发生,在我们巡护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制止,并进行政策宣讲和劝导。如果不从源头上控制,等到事态蔓延,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独木难支,合抱成林。在工作中,普建国在做好本区域管理的同时,还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管护员对接沟通周边情况,相互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区域,形成共同保护林草、河道、湿地资源的强大合力。
“群众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熟人,但职责所在,他会直言相劝。普建国说,时间久了,每个护林员都有自己的“土办法”。村民们理解了管护员的工作,也会更加配合。“树木更绿了,河道更干净了,村民们护河护林的意识也更强了。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反映,从‘一人护’变成‘家家护’,生态环境也越来越美。”
如今,既要巡林,又要巡河、巡湿地,还要及时处理报告异常情况,普建国比以前更忙碌了,但群众的变化、生态的变化,让他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干劲。“这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明显减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觉得很值得。以后我也会认真履行管护员职责,加大巡查管护力度,做好政策法规宣讲,让家乡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普建国说。(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通讯员 李炳 张朝军)
新甘肃
【市县融媒声音】临泽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进行了公示,全国60个县(市、区)入选,甘肃省两个,临泽县榜上有名。
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是在地方申报和省级农业管理部门推荐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条件,由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层层筛选产生的。临泽县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临泽县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观光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是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乐在其中的氛围,以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园的温馨。
临泽,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之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农副产品,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旅游业态丰富。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在临泽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临泽县依托良好的旅游优势及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高品质乡村振兴“旅游版”。积极推进红沟、南台、汪家墩、五泉村等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和高家大院国家等级民宿创建,组织实施“城里人游农村”“百元乡村体验游”等特色体验活动,打造壕洼金沙湾、阳台山、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构建以旅游干道为纽带,风景道、自然风光带为廊道,景区景点为依托的北部旅游大通道,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高效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程莉 杨钧国 李世栋)
新甘肃
【市县融媒声音】临泽县农特产品“云端”畅销
今年以来,临泽县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坚持把发展电商作为支撑产业经济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聚力提升“临”字号农特产品在国内市场品牌知名度、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全力做好电商平台打造、电商人才培训、特色品牌培育、线上促销等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以品牌为关键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力度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的红枣系列饮品……”在通达公司直播间,枣干、枣夹核桃、红枣枸杞汁、嘎嘣脆枣等一系列具有临泽特色的农副产品摆满了货架。直播中,主播将一个个农特产品进行现场展示,核小味甜、肉质细腻的临泽小枣,在主播幽默的描述下,点燃了网友们的消费热情,订单纷至沓来。
临泽县不断深化“临泽珍美”区域公共品牌应用,以“临泽小枣”为核心,打造辐射全域的农产品品牌,积极推进与京东集团合作,开设临泽特产馆等线上店铺8家组成店铺矩阵,上架西域、红桥、祁连红等企业的枣产品、玉米、枸杞、葡萄酒、冻干产品81种185个组合进驻京东【中国特产·临泽馆】,组织开展2024“临泽好礼 枣香满庭—京东·临泽县优品购物节”专场促销活动,持续扩大产品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同时,依托临泽县电商同城配送平台运营,吸引18家企业上架优质产品150多种,至目前,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1200万元。
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农特产品销售业态
“大家来看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有我们的临泽小枣、红枣枸杞汁、富锶螃蟹、银先葡萄、一品丹霞等特色产品,现在下单包邮到家,省内1天能到,省外2天可到。”在临泽县举办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10多名网络主播正在直播间火热推介,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向网友推介临泽特色产品和丰收节盛况。
临泽县先后组织开展“临泽年味 远播四方”直播带货暨迎新春年货节促消费活动、甘肃省第三届直播电商大赛、第六届双品网购节等活动,通过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网红打卡采风、电商主播培训交流等,丰富电商直播带货活动业态,着力提升本地农特产品线上流量,扩大临泽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期间,多次组织西域、红桥、鸿宝康、自强、绿然等20多家企业,展示推介临泽小枣系列产品、红桥葡萄酒、丹畅、鸿泽蘑菇脆、红黑枸杞等深具地方特色的本地农产品,助力销售收入增加。
以培训为支撑全面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素质
“这次培训,让我在直播时学会了如何去描述产品、跟粉丝沟通、如何上货等,接下来我会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直播技巧,积极把优质农特产品推广出去。”直播助农开展以来,临泽县积极整合县内教育资源,打造临泽县成君职业培训学校、职教中心等电商培训基地,组织开展电商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农村电商从业者的业务素质。邀请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公共事务机构负责人冯全普围绕《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提振》开展专题辅导培训,聘请甘肃直播产业研究院知名教师组织开展甘肃省贸促会定点帮扶直播电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县内50多名电商网红开展座谈交流,举办电商从业人员培训交流,推荐4名主播和4户供应链参加甘肃省第三届直播电商大赛活动,1名主播入围全省决赛。
如今,直播带货逐渐成为拓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临泽县顺应“在线新经济”发展形势,通过云端吆喝,走出了一条“电商直播+特色产业”联合发展新路子,助力农产品“飞”向更大市场。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电商销售3.14亿元,同比增长9.8%。(李伟丽、边鑫)
每日甘肃网
临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汪永凡)农产品加工转化是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途径。近年来,临泽县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走进临泽县新合作百惠集团冻干生产车间,一股清香的柠檬果味扑鼻而来,工作人员熟练操作着切片机,将柠檬切成规定的厚度,整齐摆盘上架后,运到冻干舱进行速冻锁鲜。在零下40℃的低温环境中,柠檬片将通过低温真空脱水技术,开始“升华”。
“我们现在生产香水柠檬是来自安徽的订单,这一批有30多吨,持续生产到11月底。”新合作百惠集团生产车间经理李玉军说道。
新合作百惠集团生产的果蔬冻干是一种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将蔬菜脱水处理的新型零食,凭借其保留营养、便于食用和美味的特点,迅速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集团现有年产1000吨冻干食品生产线、1000吨脱水蔬菜生产线、2000吨速冻食品生产线各一条,成功研发出燕窝银耳羹、冻干蔬菜粉、速冻混合蔬菜、果蔬冻干、奶制品等20多个果蔬精深加工新产品。
李玉军介绍说:“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加工的种类有草莓、芒果、水蜜桃、香水柠檬等,加起来有1000多吨,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我们这边工艺加工要求比较高,产品质量比较好,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挺满意的。”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临泽县以壮大经营主体、丰富产品类型、加快品牌培育为抓手,持续推动特色农产品供给体系扩量提质、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的发展思路,以加工番茄、干制辣椒、四季豆、食用菌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500亩加工番茄生产基地2个,千亩干制辣椒生产基地8个,全县加工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9万亩。支持新合作百惠、康利、金沙、新天昇、鸿泽农业等6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成改造提升速冻、冻干、脱水、制酱、油炸等精深加工生产线8条,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全链条增值空间。截至目前,临泽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
每日甘肃网
【图片新闻】临泽县:路畅业兴幸福长
图为日前拍摄的临泽县推进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实现互联互通的情景。
近年来,临泽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配套的东西连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实行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实现从“一路美”到“全域美”、从“交通线”到“幸福线”的蜕变。同时,实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公交车开到了田间地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张掖日报记者 王 将 摄
张掖日报
临泽:工业经济向新向强
临泽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强工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工业大县建设目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力突破重大项目、聚力提升保障能力、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力推进技改提升,全县新型工业化动能后劲持续增强。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56户,规上工业企业34户。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29.41%;规上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6.8%,全市排名第二。
立足产业定位上项目。抢抓河西走廊建设清洁能源、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发展机遇,依托工业产业基础和县域资源禀赋,布局发展风光电新能源、凹凸棒石新材料、通用航空、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2023年以来,聚力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先后签约落地易事特储能装备制造等工业领域延链条招商项目31项,谋划实施宏鑫80万吨综合选矿、惠临10万吨凹凸棒综合开发利用等本地企业产能提升项目46项,已建成投产24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
着眼延链补链聚集群。聚焦“六料”方向,落实“五专”机制,引进培育企业14户,初步形成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建成全省首个运营A1类张掖丹霞通用机场,着力打造集研发、组装、销售、运维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累计飞行超10万架次,跻身全国通航机场15强。做足乘“风”借“光”文章,建成和在建风光电新能源项目186万千瓦,天海共享储能等补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上谷智造新型锂电池等一批延链项目即将建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加力做好“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接二连三”文章,“种畜菜果”加工能力分别达25万吨、4万头、25.2万吨、1.28万吨,加工转化率达75%。
优化营商环境强园区。坚持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要素向园区聚集、政策向园区倾斜,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功能区,形成“一区五园”空间规划体系。累计投资23.1亿元,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吸引157家企业入驻。统筹推行“园区+”工作机制,以“企业点餐、园区接单、部门落实”为重点,全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保姆式”等联系帮扶制度,全县1240名领导干部主动投身开展包抓联服务,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23个。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十强”园区。
紧盯“三化”方向促转型。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省市奖励资金1439.8万元,实施新天昇10万吨番茄酱加工、西域食品数字化车间改造等总投资11.9亿元技改项目21个,示范带动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和改造升级,认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2个产品荣获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三等奖。坚持稳存量与扩增量双向发力,引导优质企业通过产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朴森药业等“僵尸企业”8户。(赵学荣 刘旺君)
编 辑:赵 棠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张朝军
更多新闻请扫描关注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