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8岁的蒋介石仿佛预感到大限将至,急忙召来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的秦孝仪起草遗嘱。
交代完政事后,他用力抓着儿子蒋经国的手说:“我死之后,一定要穿七条裤子,棺材四角放置浮木.....”
蒋经国谨遵父亲遗嘱并将灵柩放于慈湖,因为那里的风景很像奉化老家。
前去慈湖祭拜的人,想不明白为何蒋介石死后要身穿七条裤子,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01
蒋介石,1887年生于浙江奉化。
他的父亲蒋肇聪从事卖盐,从古至今盐、糖行业都是暴利,所以家中钱财颇丰。
母亲王采玉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父母两人年纪相差很大,同父异母的大哥竟然比蒋介石大了整整12岁。
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父亲健在时,家里自然是风平浪静。
但生老病死,不可控制。
蒋介石八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家逢巨变。此后,蒋介石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平静和幸福。
当时,大哥蒋介卿已经成年,他强烈要求分家,还以长子地位为由要求分走绝大部分家产。
其余家产再分配时,势力单薄的蒋介石母子插不上话,也无力反抗不公,最终竟只分得一幢摇摇欲坠的破屋子,和一块杂草丛生、碎石散落的土地。
就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尽管生活困顿,母亲也从没想过改嫁,她含辛茹苦地养育蒋介石,还鼓励儿子读书上进。
所以,蒋介石在母亲爱的关怀下,并未变得颓废,依旧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这大概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果不其然,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对军事的兴趣和才华。
1908年,21岁的蒋介石远赴日本学习军事,但因为不是公费派遣未能直接进入军校。
不过,他又怎会轻易放弃呢?
于是,他决定换种方法,先在日本的东京清华学校安定下来,有书可读,再谋求他法。
果然,条条大路通罗马。
后来,他成功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并继续在日本的其他军事学校深造。
02
在海外留学期间,蒋介石遇见了陈其美,两人很投缘,在陈其美的引荐下,他加入同盟会,并结识了孙中山。
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介石不顾自身危险,枪林弹雨中保护孙中山长达40天。
在这段时间里,孙中山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机敏和能干,所以危机解除后,蒋介石得到器重,并成为他的铁杆心腹。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出于种种考虑,孙中山把自己最重视的黄埔军校托付给蒋介石,任命其为校长。
蒋介石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也为自己奠定了政治基础。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完全掌握了国民党军队。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行动,蒋介石逐渐夺取了军权和领导权,可谓权势滔天,日理万机。
但蒋介石的一些操作却令人哭笑不得,还因此喜提了“微操大师”称号。
据传,他在抗战期间,还要过问重庆街头的垃圾桶该怎么放。
以“微操”技能闻名于世的蒋介石,他的官职简直是一部职务百科全书。
有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在黄埔军校却成了流水的营盘,铁打的校长。
从1924年到1948年,整整24年的时间,蒋介石即便身为国民党第一领导人,都不愿放弃黄埔军校校长的职位,可谓是“长青不倒”。
他不仅是黄埔军校的常青树,还兼任了陆军大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职,简直是教育界的“全能王”。
在军事领域,蒋介石更是“多面手”。
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到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再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军事委员会几乎成了他的“私人订制”,连国民政府主席都要“靠边站”。
自1938年起,他担任了长达37年的国民党“总裁”,尽管中间出于政治原因退位,但很快他总能找到办法继续上位,堪称国民党内的“不倒翁”。
然而不管他有多少权势、多少荣誉加身,但在晚年,他也不过如寻常人一般,是个思家恋母的孩子罢了。
03
35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在外心硬如铁、施展雷霆手段的蒋介石哭得像个孩子。
后来,蒋介石给自己定下规矩:“以后但逢母亲忌日,我不食荤,不动气,不御色。”
他还时常会写下怀母的文字,心情烦闷时,唯有想想母亲才能得以慰藉。
在大陆的时候,除了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老家祭祖,并在母亲坟前静坐,但是到了台湾后,他再也没能回去一趟。
1949年,仓皇逃窜到台湾后,一开始蒋介石还雄心壮志要统一大陆。
但随着大陆的不断繁荣发展,那时的台湾处境却日益危险,堪称四面楚歌。
在国内,失尽民心,人民对于国民党的失败拍手称快。
在国外,中日、中美关系缓和,20多个国家纷纷与共和国建交,与台湾地区绝交。
而他本人也似乎糟了霉运,祸事连连。
1969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坐车前往台北近郊散散心,途中却发生了车祸。
一切来的太快了,始料未及。
尽管司机尽力全力躲避,但由于他没有系安全带,强大的冲击力让身体撞上了驾驶座的后侧隔板,当场被撞晕。
车祸导致蒋介石的心脏受到了影响,落下了病根。
之后,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还得了慢性前列腺炎。
1972年,一场小感冒却引发了肺炎,他的情况更差了。
时光流逝,年逾八旬、身患多种疾病的他终于再也支持不住了,卧床不起。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油尽灯枯,他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
叶落归根,大概是每个身处他乡的中国人,晚年最大的愿望。
1975年初,蒋介石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因此把蒋经国叫到身边做最后的嘱托。
他交代儿子,自己死后棺材要放在慈湖,因为那里的风景很像老家浙江奉化。
同时,他还郑重的和蒋经国说,自己死后一定要穿上七条裤子,棺材一定要离地三寸,不能接触地面。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这其中的用意,直到宋美龄晚年的时候,她说出了真相。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是奉化的一种习俗,当地人如果客死他乡,必须穿上七条裤子才能魂归故里,而棺材离地三寸是为了以后方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