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间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四川省简阳中学官微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系列文章,供广大师生学习。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2013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习近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新征程上,全国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节录深刻阐述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家精神对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节录内容的详细解读:
一、教师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这一表述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就没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承担重任
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教育家们心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育家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家们注重启发学生的智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教育家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探索和实践,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家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愿意为学生的进步付出一切努力。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教育家们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关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三、新征程上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以教育家为榜样
全国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牢记初心使命广大
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志向和抱负广大
教师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个人的成长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德修身、潜心治学
广大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平提升,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广大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END-
来源 | 《论教育》
编辑 | 丁 怡
一审 | 蒋 毅
二审 | 王彦博 朱 平
终审 | 苏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