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
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现以黑膏药为主举例如下:
一、狗皮膏
【药方组成】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独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续断、白薇、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自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陈皮、清风藤、木香、肉桂各10克,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克。
【药物制作】以上43味,除樟脑外,木香、肉桂、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枳壳等34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750~105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将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肌体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5克或30克。
二、追风膏
【药方组成】牛膝、桃仁、麻黄、当归、生草乌、红大戟、天麻、羌活、穿山甲、细辛、乌药、白芷、高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肉桂各50克,地黄、熟地黄、续断、苏木各24克,五加皮、蛇蜕、生川乌各12克,蜈蚣15克,乳香、没药、雄黄、血竭、檀香各7.4克,冰片、麝香、丁香各2.4克。
【药物制作】以上35味,肉桂、乳香、没药、血竭、丁香、檀香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与冰片、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膝等26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48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1500—210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加温软化,贴予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2克。
三、万应膏
【药方组成】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乌药、甘草、独活、玄参、大黄、木鳖子、穿山甲各15克,麻油2500克,黄丹适量。
【药物制作】以上共19味药浸入油内,文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停火片刻,滤去药渣,取油液适量,按每公斤油加入黄丹500克,搅匀至黑亮如镜、滴水成珠为度。摊涂膏药于裱背材料上,对折即成。
【功效】消肿止痛,拔毒生肌。
【主治病证】治痈疽发背,对口痰核流注,一切毒疮肿毒。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治上述病证时,未溃者敷贴可消,已溃者敷贴可敛。
四、止痛膏
【药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洋金花(果实)各150克,细辛50克,松节油15毫升,香油250克,樟丹120克。
以油丹为基质,兑入各药提取浸膏,制成改进黑膏药。
【功效】驱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寒湿痿痹,筋骨拘挛,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加热化开后,贴于关节痛处。每周换1次。
【说明】此膏制作十分繁琐,请参阅《中药药剂学》教材346页。
五、白鲫鱼膏(白膏药类)
【药方组成】鲫鱼600克,蓖麻仁、巴豆仁各360克,蟾蜍5个,血余、冰片、乳香细粉各15克,宫粉1200克,麻油1440克。
【药物制作】将处方中前5味药,用麻油浸泡3日,加热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将药油炼至滴水成珠,离火,至100℃左右时,加宫粉搅拌使其成膏。再加入乳香细粉搅匀即得。摊涂时将膏药软化,加冰片混匀,摊于牛皮纸上,即可。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恶疮,溃破流脓或肿毒坚硬不溃,脚生鸡眼。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重量0.3—0.32克。
六、万灵膏
【药方组成】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自然铜、红花、没药、血竭各30克,半两钱一枚(醉淬),川牛膝、五加皮、川芎、石菖蒲、茅术各25克,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附子、半夏、石斛、萆藓、鹿茸各l0克,虎胫骨1对,麝香6克,麻油5000克,黄丹25013克。
【药物制作】血竭、没药、麝香分别研细末另包,余药先用麻油微火煨浸3日。然后熬黑为度,去渣,加入黄丹,再熬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末放入,搅匀取起,去火毒,制成膏药。
【功效】散瘀消毒,舒筋止痛,祛寒通络。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后期寒湿为患,局部麻木疼痛者。
【用法】烘热外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医宗金鉴>。
七、风伤膏
【药方组成】牛膝、归尾各120克,生地180克,三棱、红花、莪术、穿山龙、五加皮各90克,羌活、独活、生川乌、生草乌各60克。
【药物制作】以上12味粗料用净茶油1250克,桐油375克同人火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上以下9味细料:乳香、没药、肉桂各30克,栀子90克,北芥子45克,三七、楠香、沉香各60克,炒黄丹750克,搅匀取起,去火毒,制成膏药。
【功效】活血定痛,祛风活络。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用法】将膏药摊在布上,温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八、舒筋活络膏
【药方组成】当归、松节、稀莶草、蓖麻仁、双钩藤、海风藤各60克,木瓜、蚕沙各30克,穿山龙、五加皮各90克。
【药物制作】以上10味粗料,用净茶油750克,桐油250克,同入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入以下6味细料:乳香、没药、蚯蚓干各30克,蛇蜕15克,麝香3克,炒黄丹500克,搅匀取起,去火毒,制成膏药。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用法】将膏药摊在布上,温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九、跌打膏
【药方组成】乌药30克,白芷、何首乌、穿山龙、当归、五加皮、生川乌、生草乌各60克,威灵仙、木通、苍耳叶、桂枝、木瓜、杜仲、金银花、泽兰、大黄、地榆皮、五倍子、破故纸、炮山甲各30克,生地、淮牛膝各90克,川芎45克,郁金、生半夏、小茴香各15克。
【药物制作】以上27味粗料,用茶油3000克,桐油1375克,同入大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上以下ll味细料:血竭、三七、朱砂、楠香各60克,肉桂、沉香、川连、北芥子各30克,乳香45克,西红花15克,炒黄丹2000克,搅匀取起,去火毒,制成膏药。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局部肿痛或风寒湿入络者。
【用法】将膏药摊在布上,温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十、虎骨膏
【药方组成】虎头连项锁骨、穿山甲连项锁骨各1穿,败龟背骨、乌贼鱼骨【去甲)各60克,狗头骨1枚(以上5味烧成灰,研为末),日炙沙60克(雨后地卷皮是也。净者火锻),白丁香(尖者,炒)30克,花乳石60克(锻令化)。
【药物制作】上为细末。每用1大匙,醋煮粟米粥,入药趁热搅匀,摊在帛子上,裹痛处。
【功效】活血止痛,健骨生肌。
【主治病证】骨折损伤等。
【用法】裹痛处后,如得痛定,每日1次,洗换新药。
【说明】处方源于《圣济总录>。
十一、伤湿止痛膏
【药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公丁香、马钱子、肉桂、乳香、没药、防风、薄荷脑、冰片、椰子油各960克,骨碎补、山奈、老鹳草、荆芥、五加皮、落得打、樟脑、凡士林各1.92千克,白芷、干姜各2.98千克,颠茄浸膏、冬青油、芸香膏各1.42千克,橡胶1.536千克,汽油4.32千克,羊毛脂3.84千克,氧化锌1.92千克,松香1.536千克。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风湿痛,跌打损伤等。
【用法】贴患处。
【说明】因药物制作太繁琐,请参阅《中药制剂手册》。
十二、红油膏
【药方组成】九一丹10份,东丹1份半,凡士林100份。
【药物制作】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为膏。
【功效】化腐生肌。
【主治病证】溃疡久不收VI。
【用法】将药膏摊在敷料上,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讲义》。
十三、活血膏
【药方组成】自陶土200份,黄柏、栀子各10份,樟脑、薄荷各1份,蜜糖适量。
【药物制作】共为细末,水、蜜各半调制成膏。
【功效】散瘀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将药膏外敷患部。
【说明】处方源于《陈修园医书》。
十四、消肿膏
【药方组成】五灵脂500克,穿山甲150克,红花、栀子、乳香、没药、大黄、桃仁、合欢皮、血竭各100克,冰片10克。
【药物制作】研为细末,炼蜜调膏。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红肿热痛等症。
【用法】将药膏临时涂布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骨伤科学》。
十五、氧化锌橡皮膏(胶布)
【组成】天然橡胶(一级生胶)24千克,松香27.7千克,氧化锌(特级)29.5千克,凡士林10.7千克,液状石蜡1千克,汽油77千克。
【说明】供外科保护创伤及固定敷料用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