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金融专题招商会即将召开。据悉,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增加值3771.75亿元,同比增长2.4%。在最新一期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 36)排名中,深圳位列全球第9名,其中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3名。
高质量增长 近三年平均增长率全国第一
近年来,深圳金融业呈现规模稳步扩张、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9月末,深圳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13.61万亿元、9.47万亿元,稳居内地城市前三;保险法人总资产7.2万亿元,位居内地城市第二;证券业营业收入、净利润长期位居内地城市首位;私募创投位居国内第三,有26家创投机构入选清科2023年度百强榜单;截至2024年9月底,深圳A股上市公司419家,数量居国内城市第三;总市值8.66万亿元,居内地城市第二名。
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37家,截至9月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13.64万亿元,同比增加同比增长4.75%,资产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高效能服务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深圳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3.9%、制造业贷款增长10.6%、科技型贷款增长9.5%、绿色贷款增长20.4%。
创新发展科技金融。制定印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政策,提出五方面、20条具体措施;印发《关于做好深圳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制定科技支行认定标准体系,认定两批45家科技支行;依托深交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成技术服务交易23单11.54亿元;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累计发行规模超230亿元,规模全国第一。
积极培育绿色金融。2021-2023年连续三年在香港发行绿色市政债;绿色金融、碳金融案列不断涌现,如中信信用卡中心“中信碳账户”、南方基金ESG综合平台获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等。
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深化“金服平台”和“金融驿站”,设立金融驿站网点197个,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金额超3800亿元。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提速,归集22亿条涉企信用信息数据,支持银行提供融资超过2700亿元。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开展“百行进万企”等系统工程,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深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4年年均增长32.5%,居全国城市首位。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截至2023年底,深圳21家银行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332.16万户,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养老理财”业务试点资格,规模占全国45%。
深入推进数字金融。百行征信、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重点基础设施相继落地,招商金科、微众银行、华锐技术等一批代表性金融科技企业加速成长,行业生态日趋成熟。深圳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开立钱包3800万个,居全国城市首位。
高水平开放 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近年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等,深圳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资本市场重大改革频频落地。深证100ETF期权、“深新ETF互通”“深瑞通”、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深港通标的等资本市场重要改革逐步落地;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ETF”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国首家“双牌照”外资银行大新银行深圳分行于2022年落户前海;摩根士丹利基金于2023年完成股权变更及增资,成为深圳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今年6月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科技子公司,是首个民营银行“走出去”案例,目前正在推动科技子公司返程在深设立离岸研发中心。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截至9月末,深圳已有51家跨国公司参与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试点业务规模达2123亿美元。“跨境理财通”试点不断深入,至9月末,深圳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6.3万个,占大湾区47%;跨境收付超404亿元,占大湾区44%。
金融支持前海、河套平台建设。“前海金融30条”落地事项超80%,企业“不落地购汇”、前海“港企贷”、深港跨境“数据通、征信通”等多项创新举措落地。“前海港企贷”、“跨境征信通”、河套“科汇通”等试点硕果累累。
今年6月,正式成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成为深港金融政策设计、业界交流、监管合作的又一重要机制。
创新不止,动能不息,深圳金融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记者获悉,深圳前海股交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已获得证监会备案公示,按照“1板3层3平台5中心9基地”的规划,将全力建设深圳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型生态体系;深业上城基金小镇、城脉中心财富管理园区等将揭牌启用,首批代表企业深业资本、和高资本、华拓资本以及大童保险、中付支付、信银金科等首批重点机构入驻,为湾区金融注入创新动能。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