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
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的深圳
既见不到纷飞的雪花
也感受不到凛冽的寒风
中国南海边的深圳与中国陆地最北的漠河
有着近50度的悬殊温差
2024年即将结束之时
在生机盎然的深圳
一座宏大建筑的优美形态已经初现
已经封顶的深圳自然博物馆。
受岭南 “三角洲” 启发的设计理念
以蜿蜒河流为灵感的造型
人工建筑与自然生境的融合
它就是深圳人翘首以待的——
深圳自然博物馆
Shenzhe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深圳自然博物馆愿景图。B+H、3XN和筑博联合体绘制
这座充满生命张力的自然博物馆
与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完美融合——
在深圳
已发现记录到的生命物种接近2万种
《深圳野生动物资源图》(1985年)。图自《深圳市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图集》 广州地理研究所编 科学出版社 1985 年出版。(注:图中一些动物的名称为广东本地的俗称)
《深圳野生动植物数量图》。数字截至2024年10月23日。兰建军/绘
事实上
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陆地
1140平方公里的海洋
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穹顶
日夜开放的——
全域自然博物馆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博物馆里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一花一鸟
都是这个城市珍存和呈现的藏品
《深圳山岭山势图》。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山地的面积超过60%。审图号:粤BS(2021)085号
深圳中心区域延绵的塘朗山、马峦山与银湖山。朱明亮/图
《一座城市的山地王国》(左右滑动查看)。深圳的山岭是物种最多样、层次最丰富、食物链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方向/绘
2020年5月13日,人迹罕至的山岭中,红外监测相机记录到的中华穿山甲。穿山甲是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李成/摄
2023年11月20日深夜,在密林中嬉戏的豹猫。豹猫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刘美娇/摄
2017年11月3日,荒野保护协会创始人徐仁修在七娘山记录到的豹猫。整个中国有12种野生猫科动物,生活在深圳的只有一种——豹猫。
2017年12月23日,生长在山岭深处的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刘美娇/摄
《深圳市森林分布图》。深圳是一个森林覆盖了39%土地面积的城市。深圳的森林由多样的植被构成: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季雨林、红树林、竹林、灌丛、草丛……。审图号:粤BS(2021)085 号。
梧桐山中的南亚热带沟谷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是陆地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藏身地,森林中寄居着其他生境里难以见到的大型与珍稀动物。南兆旭/摄
2021年1月20日,密林深处的褐渔鸮,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深圳,褐渔鸮是唯一择水而居的猫头鹰。刘美娇/摄
2018年10月12日,隐身在丛林落叶层中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缅甸蟒。缅甸蟒是深圳体型最大的蛇类,在深圳发现的蟒蛇最大体长超过3米。刘美娇/摄
2020年7月7日,停歇在枝叶间的乌桕大蚕蛾。乌桕大蚕蛾是世界上体格最大的蛾,前翅最长可到25-30cm——比得上一个足球的直径。翅膀上夸张而迷幻的花纹酷似蛇头,用来恫吓天敌。南兆旭/摄
《深圳水系图》。在深圳,流域面积大于1 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310 条,大大小小的水库161个。水岸、水底和水面寄居着多样的生命。深圳水务局/供图
① 华艳色蟌 ② 网脉蜻 ③ 红尾水鸲 ④ 沼水蛙 ⑤ 石蝇稚虫 ⑥ 香港瘰螈 ⑦ 麦氏拟腹吸鳅 ⑧ 沼虾 ⑨ 香港南海溪蟹 ⑩ 溪吻虾虎鱼。
《一条溪流的朋友圈》。一条健康的河流是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河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是蜻蜓、蜉蝣、石蛾幼虫的食物,同时,它们也是鱼、虾、蟹的猎物,而鱼、虾、蟹,又是岸边的翠鸟、池鹭的美食……大自然编织出一条生机勃勃的食物链。周小兜/绘
深圳与香港的界河——深圳河,连接起了南岸的郊野与北岸的都市。深圳的河流超过65%汇入海洋,日夜流淌的河流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南兆旭/图
2020年10月23日,争抢配偶的香港瘰螈。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香港瘰螈是深圳唯一的有尾类两栖动物,是 “娃娃鱼”大鲵的近亲。刘美娇/摄
《深圳海域、海岸、海岛全图》。深圳4个海湾的海域共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260 公里。海岸、海底与海面是多样生命的寄居地。图自《深圳市地图集》,审图号:粤 BS(2021)085 号
① 黑背蝴蝶鱼 ② 扁脑珊瑚 ③ 纽虫 ④ 刺冠海胆 ⑤ 海葵 ⑥ 裸掌盾牌蟹 ⑦ 管虫 ⑧ 双边鱼 ⑨ 烟管鱼
《珊瑚,海底的热带雨林》珊瑚生态系统是浅海中生物量最大,最活跃的生态系统之一。余婉霖/绘
一条小丑鱼长大后,会设法找到一片海葵。看上去诱人的奶嘴海葵含有毒素,小丑鱼的天敌对其敬而远之。沈晓鸣/摄
2021年7月15日,深圳大鹏湾中的布氏鲸被深圳人取名为“小布”,它是在深圳海域停留时间最长、最健康、活动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沈晓鸣/摄
《深圳城市公园与绿地分布图》。图自《深圳市地图集》,审图号:粤 BS(2021)085 号
《城市公园里的一角》。周小兜/绘
《山海连城步道两侧的生机》。周小兜/绘
《城区中心与人相伴的生命物种》。在变化与动荡的生境里,都市生态系中的动植物有着与环境融洽相处的适应能力。兰建军/绘
红耳鹎是都市深圳里最常见的鸟儿之一。南兆旭/摄
都市公园里的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是城区里数量最多的毒蛇。幸好毒性弱,没有致人死亡记录。南兆旭/摄
在都市绿化树中采食花蜜的巴黎翠凤蝶。南兆旭/摄
《红树林自然保护地里的生命舞台》。一片红树林湿地犹如一个舞台,生命缤纷杂陈,戏码轮番上演。周小兜/绘
2023年5月15日,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里飞翔的裳凤蝶。裳凤蝶是深圳体型最大的蝴蝶,华贵秀丽,也是深圳仅有的国家级保护昆虫,被列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南兆旭/摄
2023年10月24日,七娘山自然保护地里记录到的深圳最美丽的壁虎——黑疣大壁虎,黑疣大壁虎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足垫和脚趾下密布着一排一排微米级的绒毛,可以让大壁虎可以在光滑的墙面上倒立爬行。南兆旭/摄
2017 年12月5日,排牙山下的黄胸鹀(禾花雀),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度濒危(CR)物种。南兆旭/摄
在广袤宇宙的辽阔天空之下,在蔚蓝色的星球之上,深圳的缤纷景象与万千物种组合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穹顶、日夜开放的自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里的展品是大地海洋,是山川河流;是开花结果的草木,是游走奔忙的动物;是时时刻刻呼吸的空气,是无声无息润物的流水;是瞬息万变的云朵,是亘古闪亮的星辰……
这个博物馆还是人类聚集的生境,是万物共居的住所;是缤纷生命组合的互联网,是万千物种编织成的食物链,是千万年里原住民的寄居地,是数十年里新移民的落脚处。
这个生机勃勃的博物馆,还是我们的学堂。在这个奥妙无穷的学堂里,我们学习建设,创造历史,知晓自然的美好,探究自然万物之间环环相扣、唇亡齿寒的关联,寻找与自然和睦、平衡、长久、可持续的相处之道。
蓝色星球上的深圳家园。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作者:南兆旭
编辑:钟汝芳
设计:张弛
审读:黄淳 马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