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医院近来成为全国热点,深圳人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看上高水平的海外医疗和国际名医?
12月6日,深圳举行2024全球招商大会,绿叶医疗集团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签约,计划在深圳试点建设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建市仅45周年。而深圳人更加年轻,全国人口“七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32.5岁。根据智联招聘、泽平宏观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深圳连续两年位居榜首,成为95后人才最想去的城市。
此外,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常住人口1779万,有8.5万户高净值家庭、23.3万境外人士长期在深居住,消费潜力与国际化需求并存。深圳的海陆空交通通达全球50城,辐射深圳都市圈3415万人、粤港澳大湾区8629万人,正加速成为联通全球医疗资源与患者的重要枢纽。前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为外商独资医院在深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等四部门公布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
其中,对投资主体的要求是,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境外投资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以下条件: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
国家四部门《方案》发布后,深圳很快跟上步伐,立即研究制定了“一揽子”支持外商独资医院的措施,将于近期公布。
12月6日的深圳2024全球招商大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对即将出台的支持措施进行了政策吹风,并推介深圳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独特优势。
会上,绿叶医疗集团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这将是国家四部门《方案》公布后,全国首个落地的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
绿叶医疗集团是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的医疗服务板块,1997年成立于新加坡,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均有业务布局。该集团将整合国内外医疗资源,在深圳设立国际医疗总部,并利用海外医疗资源试点建设外商独资三级专科医院,为粤港澳大湾区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在跨境医疗合作、吸引港澳来深办医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行经验、打通了很多“关卡”,形成跨境医疗要素流通、医疗服务贸易发展的“七通”优势。
这“七通”也是深圳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独特优势。
一是“医疗通”。2018年,深圳已承接了港澳服务提供者来深办医的审批权限,医疗机构在深圳取得主体资格后,可直接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目前深圳已开设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禾正医院等12家港资医疗机构,占全省4成。
二是“医师通”。深圳将港澳医师、台湾医师、外国医师等纳入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目前已有509名港澳医生获得内地医师职业资格,首批37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港籍顾问医生被认定为主任医师。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院长卢宠茂就是其中一员,他表示,获得内地“正高”职称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是为港籍医生打破两地执业壁垒,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获得手术资质、科研教学项目资质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三是“标准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授权支持下,深圳编制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CIHA),该标准于2022年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权威认证,上升为与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并肩的“国际标准”,成为跨境医疗互信、获得国际商保机构认可的“桥梁”。目前共有香港、北京、浙江、安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及海南全省等30多家医院参加评审,已有3家内地公立医院、1家香港公立医院获得认证,标志着该标准走向境外。
四是“科教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形成“一区两园”,深港双方在这里同步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推动药械临床试验、审评、检查等规则与国际接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联合香港大学、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合作共建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借鉴香港及国际经验,融合内地实际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目前已完成麻醉科、儿科、神经外科等10个专科培训方案,建立37个专科培训基地。
五是“药械通”。2021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率先在全国试点,将临床急需、香港已经上市并有成功临床应用经验的药品、医疗器械,直接引进该院使用。该做法后来“升级”为覆盖广东省的“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截至2024年11月,深圳有10家医疗机构获批为港澳药械通指定机构,获批使用52种进口药械,惠及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病患约5200人次。深圳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医院可申报“港澳药械通”指定机构。
六是“支付通”。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15年就试点长者医疗券的跨境使用,允许港籍长者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结算就医,目前该计划已扩大到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其中深圳有4家试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金额5200万元。此外,深圳已有20家公立医院可使用国际商业保险直接结算。
七是“救护通”。2024年11月30日,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正式运行。挂有粤港两地牌照的救护车,可将符合转运条件的病人,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点对点”通关转运至香港指定的公立医院,无需在口岸换车、换人,打破转运地域界限,为救治生命赢得时间。救护车上有随车的内地医护人员,可在香港进行有限度注册,获取在香港境内的行医资质。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 黄思华)
编辑:张弛
审读:黄淳 陈苏雅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