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腔声腔的改革与探索,秦腔工作者们从未停下脚步。11月29日晚,为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声腔的改革与创新,新编小型历史剧《虞姬别霸王》在西安易俗大剧院由振兴秦腔实验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首演。该剧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依据,以全新的视角另辟蹊径,用全新的表达形式塑造了绝代佳丽与盖世英雄身陷重围之中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以梅派经典名剧《霸王别姬》名噪一时。秦腔《霸王别姬》也是秦腔艺术作品中的经典。
新编历史剧《虞姬别霸王》主要描述西楚霸王项羽在四年楚汉战争中,最后兵败给刘邦,自知大势已去,突围前夕不得不与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该剧视角独特,层次分明,演绎细腻。观众可以从主角的一言一行甚至是眼神的细微转变中感受到项羽的英姿与虞姬的多情,使得项羽与虞姬两个主角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秦腔是陕西特色的文化名片,也是西北人的精神寄托。这一次,《虞姬别霸王》首度挑战秦腔声腔改革,为传统“同腔同调”的发展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省文化和旅游厅努力探索新时代秦腔艺术新的表现形式,适时安排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深入全省秦腔院团体察民意,集思广益,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论证,积极听取广大戏迷的意见和建议,尝试创作新编小型历史剧《虞姬别霸王》,对秦腔男女声演唱“同腔同调”进行改革。
现行秦腔男女声演唱“同腔同调”,定调偏高,适合女演员声腔,不适合男演员用声腔塑造人物,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声嘶力竭“吼秦腔、挣破颡”,影响男演员的成长,制约秦腔艺术传承发展。而《虞姬别霸王》打破了固有的“同腔同调”演唱模式,尝试改为“同调(F调)异腔”。设置花脸、正旦两个行当进行声腔改革,减少了板胡包腔频次,为后续改革做好铺垫。对老式传统过门加以改良,使演员声腔音乐化表达,赋予其准确的人物形象和新的美感。用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将唱腔作为乐队一个声部创作,使全剧音乐、唱腔与乐队风格统一,改变了以往传统创作百戏一味的形式,追求专曲专用的个性化表达。合唱、伴唱紧扣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从传统板式、唱腔中挖掘音乐素材再创作发展,改变以往合唱、伴唱游离传统板式、唱腔之外,与整体剧目音乐风格油水不沾的问题。
“革新短板,开拓长板,细腻的表演层次和更加饱满、清晰的声线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 好看、好听,有时代特色。”观看了这部剧的戏迷王先生对该剧大力赞扬。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编辑:安之
审核:吴飞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