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里的“敬老院”

时事   2024-12-18 12:04   陕西  

12月15日上午10点多,周至县广济镇小留村79岁的陈平骑着代步车来到隔壁骆峪镇向阳村一个农家院子,等着吃午餐。不一会儿,田关生、赵岁章等老人陆续都来了。离午餐时间还早,老人们迎着冬日暖阳,三三两两坐在小院门前,聊天、喝茶。

  

老人们说,免费吃饭,还有人一起聊天,这就是幸福生活。

  




独居留守老人在这里找到精神寄托



  

老人们聚集的这个农家院子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每天免费为独居、留守老人提供早餐和午餐。

  

从陈平家到这里有10里路。五六年前开始,每逢阴历初一、十五,陈平就来这里吃饭。今年6月,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生活的陈平来这里的次数更多了。“孩子们都在县城,我一个人在家也孤单,平时老人们在这聚聚、拉家常,还有人来唱戏,来给我们理发、看病,都是免费的,好得不能再好了。”说起这些,陈平赞不绝口。

  

73岁的田关生是向阳村村民,去年冬天老伴去世以后,他每天7点就赶到这里。吃了早饭后,回家做点家务,10点多再返回敬老院,帮忙整理桌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这里,对他来说是个心理寄托。“小田这人好得很,其他地方二三十里的人都来这儿,像河滩的、楼观的人都会来。”田关生说。

  

七八年前,71岁的赵岁章开始来这里吃饭。老人独居20多年,小院温馨的气氛,给了她家的感觉。在这儿,她还交了很多老朋友。“小田对我们也特别好,敬老院一定要继续办下去,我们太喜欢这里了!”赵岁章说。

  

在来吃饭的很多老人心里,这个农家小院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一抹暖色,给他们带来快乐。


  



农家小院变身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老人们反复提到的小田叫田根全,今年59岁,“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创办者。敬老院所在的小院,正是田根全的家。

  

这是一处拥有一栋二层小楼的农家院,一楼几个房间放着单人床,平时会有老人在这里住一阵子。二楼有一个办公室,是田根全忙活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院子不仅带有围墙,还加了遮阳挡雨的顶棚,整个被改造成了一个公共活动场所,还搭建有舞台,院内摆满了方桌。老人们在这里吃饭、喝茶、看节目……院子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田根全解释,“没有围墙”的意思是来吃饭没有门槛,老人们只要有需要,就来吃。还要吃好,吃开心。

  

中午12点,午餐时间到了。午餐是臊子面,上餐期间,田根全反复叮嘱老人们坐好,小心被烫到。“吃好了么?”吃饭期间,田根全挨桌询问老人们的感受,收集大家的意见。有些老人放不开,田根全就不停地问,他要把每个来这里的老人照顾好。

  

把每个老人照顾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耗费很大心力。作为同村村民,赵岁章眼看着田根全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每天给老人做早午饭,全年无休,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老人说。

  

外人看起来辛苦,田根全却乐在其中。为了把大家的生活搞得好一些,田根全后来决定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给老人们改善生活。老人们吃的花样多了,娱乐休闲方面也丰富了。 ‍

 


 



开办近10年已服务15万人次



  

多年前,田根全一直在西安做生意。2010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回到老家。一年后,父亲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让田根全心里留下深深的遗憾。

  

2014年3月,田根全参加一场活动时了解到很多尊老孝亲的故事,便萌生为母亲及村里老人做点事的想法。在他看来,农村老人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是大事。他管母亲一人是管,多管几个也是管。于是,他着手办起了敬老院。

  

不过,现在看着热闹的敬老院,刚开始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清。“敬老院的前身是爱心餐桌。2015年,我在村卫生所旁边租了一处50平方米的场地,搭起棚子,摆放了4张桌子,买回餐具和两个蜂窝煤炉,免费供餐。”田根全说,当时,村里的老人并不愿意来,甚至有疑虑,他只好挨个给老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放宽心。慢慢地,来吃饭的人多了,爱心餐桌做起来了。再后来,就有了现在的敬老院。

  

田根全说,看着老人们生活好了,他心里很开心。这些年,通过媒体和大家的宣传,许多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出钱出力。所有提供给老人的服务,一直都是免费的。至今,敬老院已经服务了15万人次。

   

 



社会各界的支持助力敬老院正常运转



  

两个儿子在西安工作生活十多年了,田根全去的次数很少,他实在没空。

  

每天清晨5点30分,小院里便准时升起炊烟,大家忙着蒸馍、熬稀饭、洗菜、炒菜……6点30分,老人们陆续前来,7点20分,早餐准时开始。9点多,他再次走进厨房,开始准备午餐。直至老人们吃完、散去,收拾好一切,到了下午1点多,他才能坐下吃点东西喝点水,休息休息。

  

每天至少二三十位老人等着吃饭,田根全也停不下来。村里有红白事,他要去当执事,做不了饭,他就带着老人们一起去当事人家吃饭。总之,只要他在,老人们的饭就有着落。

  

志愿者王绒绒是向阳村邻村的村民,她来敬老院做志愿者五六年了。在她的介绍下,朋友孟恒慧等人也先后来当志愿者。她们的帮忙,大大减轻了田根全的负担。除了志愿者,爱心企业、相关部门的帮助,也让敬老院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多年来,田根全共拿出30多万的积蓄为周边的留守和独居老人免费提供早餐和中餐。由于坚持不收一分钱,田根全一度面临资金压力。2017年,敬老院在周至县民政局正式登记。自那时开始,周至县民政局每年给他一定的运营补贴;一直还有爱心企业、好心人,给敬老院捐赠的米面油等;逢年过节,市慈善会还专程送来慰问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敬老院一直正常运转着。

  

谈起敬老院的未来,田根全说,自己快60岁了,自从做了这个事情,他不敢有事不敢生病,责任感一直支撑着他。他已经和大儿子说好了,如果真有一天自己突然生病了,干不动了,就由大儿子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





“智能三件套”

让独居、空巢老人更有安全感


独居老人在家突发疾病、不慎跌倒,电话打给谁?谁来为他们提供应急救助?心脏不好、血压高的老年人独自出门,怎么才能第一时间联系上?……现在这些问题有了新办法,记者获悉,今年10月至2025年10月,西安市民政局开展应急呼叫服务试点工作,为西安市户籍(城六区内)的1000名75周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年人免费提供应急呼叫服务。按照“试点先行、一次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将逐步覆盖全市独居老人。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老人有何反响?12月16日,记者走进社区居民家中进行探访。

  

老人外出遇到“紧急情况”


可通过智能移动胸牌呼救‍

  


12月16日10:00,家住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青东社区的76岁老人陈玉兰,热情地开门迎“客”。面对上门安装“智能三件套”的师傅和社区工作人员,老人一会儿端上茶水,一会儿递去水果。“天气冷,你们过来安装设备,感谢你们!”陈玉兰老人说。

  

进屋不到20分钟,“智能三件套”已经安装完毕。记者看到,陈玉兰老人家里的卫生间安装了紧急呼叫器,卧室床头一侧装上了红外感应监测。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递给老人一个“老年人智能移动胸牌”。

  

“老年人智能移动胸牌相当于一个‘移动小电话’,主要是为了防止老年人外出发生紧急情况。”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苑超说,老人在外面一旦面临突发疾病、遭遇险情等“紧急情况”,可通过老年人智能移动胸牌呼救。智能移动胸牌上设有SOS报警键,同时有3个应急呼叫电话,可以与子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西安市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平台取得联系。一键紧急报警,获得及时的救助。同时,智能移动胸牌的背面还可以装公交卡,方便老年人携带。

  


在老人家中,王苑超打开笔记本电脑,向记者展示了西安市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平台。打开页面,可以看到已录入系统的长者信息、定位以及报警记录等相关内容。“目前还在安装调试阶段,报警信息是调试过程中产生的。”王苑超说。

  

陈玉兰老人的家有一室一厅一卫,平日里,老人独自生活,她的四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有啥事都是电话沟通。“我喜欢唱秦腔,每天都到外面唱,还结识了很多有着同样爱好的朋友。社区有啥活动也经常参加!”陈玉兰说,她老伴走得早,孩子们都在外面奔波忙碌。她现在身体还算硬朗,耳聪目明,每天想吃什么自己做,日子过得也充实。“家里有了应急呼叫装置,我就放心多了!有啥事只需要一键按铃,马上就有人来帮忙。”陈玉兰说。

   

独居老人家中配备应急呼叫装置


让老人和子女都放心‍

  

听说有师傅要上门安装“智能三件套”,家住青东社区的85岁独居老人席应学一早便把他的儿子叫到家里来帮把手,顺便下载“子女APP”,将家里的应急设备与子女的电话绑定在一起。“我给您讲讲这些设备具体怎么使用。很简单,您一看就会!”安装师傅冯超对席应学老人说,床头安装的是红外感应监测,如果您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可以拉这条红绳,也可以按紧急呼叫键,或者喊“救命、救命”,这三种方式都可以报警。接到报警通知后,第一紧急联系人是您的子女,如果子女没有处理,平台工作人员会通知第二紧急联系人,也就是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网格员等,确保您的紧急情况得到解决。

  


“红外感应监测支持语音通话、按键和拉绳报警以及无生命活动报警、关键字语音识别报警,设备通过报警及时救助。”冯超说,卫生间安装的紧急呼叫器,自带拉绳与按钮报警功能,通过物联网将信号传输到服务平台,便于老年人突发事件紧急求救。

  

席应学老人有两女一儿。儿子席中育虽住在西安市,但平时工作忙,回家看望老人的机会不多。席中育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老人吃饭等问题,他们请了一位阿姨来家里做饭、打扫卫生。平日里,他的父亲喜欢书法、画画、养鸟,兴趣比较广泛。“我父亲年纪大了,有时候一个人出去,我很不放心。”席中育说,“现在好了,家里有了应急呼叫装置,不管父亲一个人在家或者外出,遇到紧急情况,只要一键按铃,家人、社区将立刻‘闻铃而动’,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

  

应急呼叫服务试点项目


连接三级应急联动救援机制及保险服务‍

  

“应急呼叫服务试点工作由西安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国电信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服务对象提供老年人智能移动胸牌、红外感应监测、紧急呼叫器等‘智能三件套’。”西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采取无线连接技术的“智能三件套”,当老人发生跌倒、突发疾病或火情等意外后,智能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传送至应急呼叫平台。接到预警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即可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及时救援服务。

  


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苑超介绍,西安市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服务试点项目连接三级应急联动救援机制及保险服务,明确老年人亲属、监护人为第一级救援力量。按照救援距离远近,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为第二级救援力量。确定相应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为第三级救援力量。在启动第二、第三呼叫救援力量时,同时呼叫保险人员跟踪掌握情况,便于后期相关财产损失等理赔服务。

  


“西安市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为出发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老年人居家养老风险预警。”王苑超说,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西安市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平台及呼叫中心建设、智能终端设备发放、居家养老应急告警和预警等工作。截至12月17日,已安装“智能三件套”设备860户。

  


“后期,平台将逐步完善老年人应急救助服务,打通社区医院、120服务等功能,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实时监测守护老人健康,采集健康数据及一键呼叫功能,着力打通服务老年人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王苑超表示,同时还将扩充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帮助政府、社区卫生中心、医院有效提高运营效能。功能延伸至居家和社区生活的老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行等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不脱离原有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不改变生活习惯,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为、有所乐。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瑞丹 刘晓云
图/视频: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瑞丹 王旭东
编辑:芝伊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数字报

西安日报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旗下《西安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