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引领、促进集群发展、提速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昂首阔步新姿态,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发展新能源设备,建造新能源基地,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形成配套产业集群;打造“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服务”资源深度融合的综合型科技创新园区,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的西安,正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引领。我市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必安派特亚太研发中心及风机制造等项目,技术水平领先,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集群发展。我市持续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
——提速项目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45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年进度的84.7%,较去年同期提高16.2个百分点;入库率94.5%,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强化精准服务,“一企一策”抓好重点企业稳产扩产,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要素集成和资源配置,细化投资管理和全过程管控,始终强化“全市一盘棋、发展一幅图、资源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四位一体”系统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正持续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打造国家重要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攻坚发力,不断强化园区承载,加快17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4个产业片区规划建设和土地整备,切实增强产业承载力和集聚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强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持续加快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氢能等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确保一批重点项目按节点投产达效、释放产能,让项目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有力支撑。
文化地标+2
长安书院 长安云
展现“写意长安” 畅游“知识海洋”
长安书院图书馆内部效果图。
12月10日,记者从西安浐灞国际港获悉,西安即将迎来两大新地标——长安云和长安书院,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将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新去处。
长安书院 书籍绘画新空间
12月10日,记者走访长安书院时看到,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备受关注的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与奥体中心隔河相望,集图书、研学教育、美学生活、文化活动、互动体验于一体。从空中俯瞰,长安书院的建筑好似一本打开的书卷,等待着众人求知、研读,展现出一种“写意长安”的韵味。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建成投用后的长安书院,不仅将成为集合书籍绘画、美学生活、文化活动的新空间,更会发展成放松身心的潮流之地。
长安书院建筑分为地下两层,地上A、B、C、D四个单体建筑,即将率先开放的是图书馆项目,分布在C馆、D馆,总面积约7.6万平方米。
其中,C馆总藏书量约3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最大可同时容纳7000位读者在馆,具备公共图书馆服务、文献存储集散、线上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服务功能,能够实现与省级、区县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联动、协同发展。
D馆以汇聚人文思想、建设高品质文化消费新场景为目标,采用“阅读+”模式,突出精品图书、生活美学、潮流文创、科技体验、古籍文玩、出版研学、餐饮服务等功能,打造更有创意、更加多元、更具魅力的阅读新空间。
记者注意到,上述建筑的不同楼层也有相应的主题。在以“活力多元+文汇古今”为主题的一层,无论是畅销图书,还是经典古籍,种类繁多的书籍能够满足不同种类的阅读需求。
在以“探索发现+新奇体验”为主题的二层,《永恒的传奇·守卫秦陵》《四渡赤水》等多个全感沉浸剧场VR体验区,能够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历史与现实交融的魅力。
在以“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为主题的三层,出版文化体验区、文创空间及研学服务配套区等板块,能够为大家提供多样的“悦读”新体验。
另外,在以“匠心品牌+潮越古今”为主题的负一层,集合了西安老字号餐饮、茶文化体验馆以及文化大讲堂等,打造“摇曳生香”的别样文化体验。
长安云 与市民生活同频共振
长安云坐落于浐灞国际港奥体中心片区,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
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长安云围绕科技探索、美学熏陶、自然观察、城市探究、国际交流与互鉴五大功能定位,以科技馆、规划馆为核心布局,集自然馆、气象馆、陶瓷(艺)馆、综合配套服务区、城市艺术中心等“五馆一区一中心”于一体,打造与西安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同频共振的知识中心、体验中心、交流中心。
其中,科技馆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设置科学探究、硬核力量、逐梦空天、生命健康、科学童梦园等7个主题展厅,拥有近400件沉浸式互动展品展项。
规划馆设置千年溯源、西部先行、追赶超越等6大区域,以“规划”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古都西安的发展与变迁。
自然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置生命奇观、隐形高手、翱翔精灵等7个单元,展现秦岭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绚丽。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微小生命的无限魅力,能够近距离观赏并参与互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气象馆建筑面积约1180平方米,设置大气长安、洞见天机、风云万象等5大区域,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气象历史故事和气象知识,以及气象灾害、气象实时监测等。
陶瓷(艺)馆融合陶瓷艺术作品展览、陶瓷工坊、研学活动与艺术交流,为市民、游客和陶艺爱好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交流中心。
秦岭生态走廊集中展示太白山、终南山和华山等秦岭陕西境内西、中、东3段的核心场景及自然生态。
城市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承担着追溯城市历史、传承城市记忆、塑造城市精神、打造城市生活、创意城市文化等功能。
综合配套服务区融合亲子科教、文化美育等元素,能够满足研学团队、亲子家庭等核心客群的休闲、用餐、体验等需求。
新动能新优势
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
完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80亿元
汇川技术过渡厂房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
“过渡厂房投产不到9个月,已实现产值超10亿元。新厂房(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生产面积比现在的还要大5倍多,完全达产后年产值80亿元不在话下!”12月9日,西安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敏说起建设中的汇川新基地难掩兴奋。
时间回到2023年5月,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与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川技术”)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汇川技术将投资16亿元在沣东新城建设汇川技术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汇川技术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两个项目。
“自签约落户以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龙、一站式、全方位服务。2023年9月企业确定过渡厂房选址,2024年1月完成装修,3月中旬完成产能转入,仅用10个月就实现了项目投产。”王洪敏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与汇川技术沟通初期,沣东新城就成立了项目推进小组,通过专员负责制,一对一、点对点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在过渡厂房租赁装修、生产配电扩容、员工食宿、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了全要素保障,确保了过渡厂房如期投产达效。
在位于普洛斯沣东产业园的汇川技术能源产品制造基地(过渡厂房)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抓生产、赶订单,冲刺年末“收官战”。
据王洪敏讲,该过渡厂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约9000平方米,现有工人200名,主要生产储能变流器,涵盖大储PCS、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系列产品。自投产到现在,产值已超过10亿元。
一边是过渡厂房的生产忙,一边是新厂房的建设忙。在沣东新城天章二路与丰安路十字西北角的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挥舞、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由汇川技术投资建设,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厂房2栋(约4.8万平方米)、办公楼1栋(含储能研发)、食堂1栋、停车楼1栋,打造以生产储能变流器、逆变器、光储变流器、升压一体机、储能一体机等新能源储能设备,以及拉丝机电源、等离子电源、制氢电源及成套设备等电源设备为一体的生产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
王洪敏介绍,在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沣东新城管委会、沣东新城招商部门、先进制造产业园等各级各部门同样为企业提供了全周期服务,在手续办理、资源协调等方面,保障了项目持续快速推进。
“2024年1月开工建设,11月初5栋主体全部封顶,现在正在进行外立面、管道、二次结构等施工,最快2025年6月实现竣工交付、10月全面投产。届时,我们过渡厂房的所有设备、人员将搬迁到新厂区,新基地完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80亿元,带动就业约1500人,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为区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洪敏表示,作为国家级新区、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政策机遇叠加、要素汇聚,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近年来,西咸新区借助政策叠加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布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汇川技术项目落地为契机,盛弘电气、安科讯、瑞智新能源等一批上下游合作伙伴纷纷落地,并与绿能慧充、氢易能源等储能企业一起,推动储能产业聚链成势。
打造“世界之最”
12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及智能产线建设项目
助力形成世界最大航空锻压聚集区
12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及智能产线建设项目效果图。
12月10日,记者走进阎良区(航空基地),实地了解12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及智能产线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10月24日正式开工,由西安三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总投资25亿元,用地面积约267亩,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包含主厂房2栋,研发办公、动力配套、综合楼等3栋,计划2026年12月建成,目前正在前期筹备阶段。
项目涉及的相关设备垂直公称压力11万吨,水平公称压力1.25万吨,具备多向精密模锻能力和普通模锻能力,具备恒应变速率锻造等先进控制模式,主要生产大型模锻产品,包括大型飞机机身结构件、大型飞机起落架锻件、直升机旋翼系统结构件、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盘类和长轴类锻件等。
设备建成后,将对我国民用大型客机大型锻件研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助力航天、核电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是我市和清华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又一典范,是解决国家重要型号研制所需大型精密模锻件的关键技术平台。项目将建成全球最大的液压机,设备总锻压能力将达到23万吨,助力阎良区(航空基地)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锻压聚集区。”西安三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亚介绍道,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对加快我国航空、航天及核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航空先进制造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连日来的走访中发现,作为“航空重镇”,阎良区(航空基地)的航空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沉淀、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拥有强大的机体结构生产能力、领先的航空材料研制能力、一流的飞机装配制造能力。
如今,这里已汇聚上下游企业2000余家,实现了钛合金、陶瓷基、碳纤维等先进材料领域的突破……
12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及智能产线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吸引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高强度铝等上游材料企业落户,带动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装备等下游零部件生产企业聚集,形成100亿元至2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效益,为阎良区(航空基地)乃至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据了解,西安三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作为陕西省航空产业链链主企业,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发动机大型锻件核心供应商,拥有4万吨热模锻液压机和3万吨等温精密模锻液压机,加上本次开工建设的12.5万吨多向模锻液压机项目,阎良区(航空基地)将有望形成世界最大的航空锻压聚集区。
该项目的达产及未来配套产线的落地,将加强三角防务与相关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与链主企业的密切联动,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树立标杆工程
西康高铁秦岭太兴山隧道项目
建设争分夺秒 预计明年1月20日贯通
项目建设现场。
大雪节气过后,寒意渐浓。记者来到位于秦岭小峪口内的西康2标段二工区驻地,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秦岭太兴山隧道项目建设正酣。记者了解到,按照工程进度,该隧道预计于2025年1月20日贯通。为确保项目进展,近期,整个项目克服严寒争分夺秒。
据了解,由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西康高铁站前工程XKZQ-2标段,北起西安市长安区,南至柞水县营盘镇,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两隧一桥一路基”。
采访中,该项目部总工程师朱袁军介绍,截至目前,项目路基工程已完成94%,桥梁工程已完成95%,隧道工程已完成95.5%,无砟轨道试验段顺利通过验收,正式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阶段。
“待全线贯通后,从西安驶来的高铁,第一个进入的就是太兴山隧道。因此我们一直要求进度领先、质量领先,用高质量打造全线标杆工程。”朱袁军介绍,秦岭太兴山隧道地处秦岭中高山区,全长18.8公里,是西康全线最长的一级高风险隧道和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隧贯通时间计划为2025年1月20日。
因距离西安城区20余公里,采访当日,记者在项目所在地感受到的温度,明显比城区低得多。秦岭太兴山隧道内,数百名工人分布在不同的施工环节紧张有序施工。
记者了解到,因该隧道内地质复杂,穿越4条深大断裂、10条次级断裂,岩爆段落长,断面变化复杂,斜井施工距离长,通风和反坡排水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所以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们克服了岩爆频发等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推动高铁建设。
冬季的严寒天气,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多困难。据项目部副经理聂川勤介绍,比如寒冷天气道路结冰,混凝土运输就比较困难。加之冬季工人衣着厚重,施工起来也不太灵便。对此,在正式进入冬季施工前,项目部通过对参建人员培训、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制定冬季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质量安全。
大型项目的坚守,除了技术和环境上的攻坚克难,大量人员的坚守,成为项目的常态。
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活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穿透式管理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成本的全面管控,为秦岭太兴山隧道的整体贯通和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将大幅缩短关中城市群与陕南秦巴山区的时空距离,改善沿线地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对释放关中与陕南间的运输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领全产业链
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保障高品质 实现产业跃升 惠及周边群众
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今年5月才动工建设的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如今已初现成效,6号冷库和5号分选包装车间已投入试运营,入库猕猴桃超过1600吨,正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高标准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大步迈进。”12月10日,记者在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现场采访时,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作为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由西安农投集团子公司——西安都市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力组织实施。
项目位于周至县哑柏镇新区,总占地面积达 179.71亩,投资总额约25674.24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88.447亩,总建筑面积约 38530.14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涵盖20000吨高标准智慧冷库、猕猴桃研发营销中心,以及自动化分选包装车间、科研楼、转运堆场和其他配套公共设施。
记者近期在走访时看到,项目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建设景象。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的6个核心单体建设顺利,单体厂房主体结构陆续完工,相关运行调试工作效果良好。”
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记者了解到,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亮点纷呈,成为当年开工、当年运营的项目。在试运营期间,已有3家企业进驻园区,主要分选品类包括“徐香”“海沃德”“阳光金果”等优质猕猴桃品种,这些猕猴桃在入库前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和良好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引入了整套全球领先的猕猴桃分选设备,分选效率高,并且采用全球领先的视觉抓取技术,多通道分选系统能够高度自动化轻柔吸附抓取,极大地降低了果品损耗。
特别是相关设备具备稳定的光学分选准确率,运用行业领先的瑕疵检测光学分选系统及内部检测系统,对每颗果子进行360度无死角拍照,拍摄照片超过240张,借助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精准识别各种细小瑕疵……为提高品质、扩大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区域提供150个就业岗位,产生的效益以分红形式,将让山区4镇36个村8万余群众受益。
“我们秉持‘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的运营理念,以共享平台方式进行合作运营,吸引头部果品企业入园发展,共享硬件产能,共创现代化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西安都市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猕猴桃全产业链引领者,全面保障果品的高品质和高商品性,实现产业跃升。”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梁璠
记者 李欣怡 康乔娜 于忠虎 吕聪 骆妍
受访单位供图编辑:小璐
审核:彭城、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