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核心圈,多出了N个“微公园”

楼市   2024-08-17 09:0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让我们去看看,首都环境建设重点项目现在啥情况?


在北京市西城区梅兰芳纪念馆东侧,今年新添了一处“微公园”,玉兰树、黄杨、凌霄参差错落,娇艳的花朵点缀其中。正在绿植旁座椅上休息的78岁李阿姨说:“这块原来是围起来的一块绿地,中间有电箱,周围的墙上都是电线,绿地里也时不时有行人随手扔的垃圾,很不美观,现在改造后,景色变美了,我们平时遛弯儿也多了一个‘微公园’。”



原来,这是近期刚竣工的德胜门内大街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带来的变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规划处的杨双成介绍说:“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花园城市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聚焦重大活动保障和群众“急难愁盼”环境诉求,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首都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其中,德内大街项目是2023年首都环境建设18个市级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沿线串联7个社区、26条传统街巷,1条文化探访线路,1处湿地公园,庆王府、梅兰芳纪念馆等一众文物保护单位在大街两侧星罗棋布。



整治前,存在建筑风貌不佳,历史资源散点化,行道树不连续,步行空间不通畅等问题。什刹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微修缮、微整治、微更新、做减法”为原则,目前共增设了人行步道9处700余米,路侧机动车停车泊位101处,共享单车停放57处,小微绿地、路旁花池60处,减少各类杆体77根。串联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衔接文化探访线路,打造京味老巷,极大提升了健步悦骑体验,重现了老城京味传统生活场景。”


北京建筑大学设计师张曼认为,街道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从交通、公共空间、居民使用、建筑风貌、文化遗产传承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柳荫街周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里的柳荫街袁满囤烈士园,通过优化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居民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柳荫街社区党委书记范丽丽介绍,街道整治中实现了人车分离,拓宽了便道,增设了无障碍设施,并通过居民调研让居民参与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此外,垃圾分类是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一环,我们沿街的商户,常常举办一些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比如参与店内垃圾分类游戏的消费者,可以参与商品八折优惠。



西单-积水潭桥街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里的灵境翠园,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四横两纵”重要街道区域,通过整治,同样焕发出新的活力。所在区域整治前,存在私搭乱建,建筑附属物杂乱,历史文化建筑周边及老城空间节点区域环境品质不高,交通拥堵,绿化缺失,慢行空间不连续等问题,通过规范城市家具设置、绿化种植补植, 实行“多杆合一”、“箱体三化”,新增机动车道、公园,改造西四地质科普广场,打造了一条有空间可休憩、有林荫可纳凉、有历史可发掘、有文化可传承,满眼绿色、慢行通畅,悠悠古韵与时尚现代紧密融合的活力大街。



据了解,其他首都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实施,近期陆续完工。


期推荐

 向雨而行 住建担当 | 住建人, 这首歌为你们而写

 村镇垃圾治理有啥新道道?

 新政令人鼓舞 基层狠抓落实|东四街道走进南新仓 开展垃圾分类培训讲座

江西宜春:亮眼成绩单是这样“炼”成的

 专家观点|清华大学刘建国教授:生活垃圾分类阶段性特征分析与前景展望

 看过来,看过来,京味儿的垃圾分类宣传真精彩!

END


-主 编-

王 庆

-编 辑-

游 希


长按扫码关注

《中国市容环卫》公众号

为建设美丽城乡一起行动!
邮箱:zgsrhw@126.com
电话:13621260793(微信同号)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聚焦垃圾分类,关注绿地共享,展示美丽城乡……以宽阔的产经视野,洞见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行业中的独特风景,倡导美好人居环境,为住建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绿色生活新风尚鼓与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