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钙素主要有无机态钙和有机态钙两大类,具体到形态有,矿物态钙、交换态钙、溶液态钙和有机态钙。
(1)矿物态钙 一般占总钙量40% -90%是主要钙素形态,但矿物态钙存在于土壤固相的矿物品格中,是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钙。土壤含钙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如钙斜长石、钠钙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等;还有非硅酸盐含钙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硫酸盐类的石膏和磷灰石等。含钙矿物分解后进入土壤溶液,大部分被淋失,一部分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成为代换性钙,还有一部分与重碳酸根离子结合成重碳酸钙。矿物态钙是土壤钙的主要来源。
(2)水溶态钙 指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钙,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钙素形态。
(3)代换态钙 指吸附在胶体表面的,能被其他代换性阳离子所代换出来的钙。一般代换态钙占总钙量的20% -30%。土壤代换态钙也是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态钙。
(4)有机态钙 指存在于土壤中动、植物残体中的钙,分解后一部分被淋失,一部分转化为代换性钙。
在四种钙素形态中,水溶态钙和代换态钙是作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态钙,矿物态钙和有机物中的钙一般作为作物钙营养的供应潜力来看待。土壤供钙水平主要取决于代换性钙的供应容量的大小。
什么情况下容易造成作物缺钙?
土壤本身的含钙量较为充足,但是只有能溶于水的那部分钙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即离子态),而土壤中多数的钙因不能溶于水,而不能被吸收利用(即化合态,比如某些石头的重要组分碳酸钙),不同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决定了能被吸收利用的钙元素的多少。同时,作物生长环境条件也对土壤中钙离子能否被吸收运输供给植物生长发育,需要起到重要影响。
1、土壤酸碱度过大
南方酸性土壤容易造成缺钙:南方酸性土壤风化更为彻底,土壤的基本颗粒更为细小,土壤颗粒中的钙等元素释放更为彻底而难以被吸附住,并且南方降雨频繁,降雨量大,再加上较高的温度条件,使这些被释放出来的钙元素(呈离子态)很容易在降水向深层土壤中下渗的过程中,被带到植物根系所不能抵达的深层土壤,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在碱性较大的西北地区也容易造成土壤缺钙,其原因在于,在碱性超过一定界限之后(pH值8.5以上),土壤中的Na(离子态)释放量会明显增加,土壤中过多的Na离子,会和土壤中原本具有活性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钙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导致原本是有效态的钙转变为碳酸钙等难溶化合物,从而失去活性而不能被植物生长吸收利用。
2、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后形成胶状体,这些胶状体可以将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钙离子包裹住,从而避免这部分钙被降雨、渗水淋失,也可以避免与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变成难溶的固体沉淀而失去被吸收利用价值(比如与土壤中的碳酸根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时候,土壤中的胶体含量就少,对有效态的钙的存蓄能力就弱,从而造成土壤缺钙。
3、氮、磷、钾施用不当
在根系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吸收时,如果土壤中的氮(主要是铵态氮)或钾含量过大,与可吸收利用的钙比例失调,就会造成对钙的吸收能力降低,即双方存在拮抗作用。而磷元素在土壤中多以磷酸根等形式存在,如果含量过高,就会与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导致钙由有效态变为无效态。
4、寡照高湿
钙自身的原子量比较大,也就是比较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钙,需要强大的蒸腾作用提供的蒸腾拉力,但是在光照弱或者设施内空气湿度较大时,作物的蒸腾拉力就会因蒸腾作用的降低而减弱,致使对钙元素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作物缺钙。
来源 每日农村闲谈、植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