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分类及使用方法

学术   2025-01-14 04:37   山东  

生物防治就属于绿色防控的一项常用技术,本文提到的植物源农药又是生物防治中利用生物调控害虫密度,或抑制病原菌的传播蔓延的一种手段。



植物源农药从狭义上来说是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从人工栽培或野生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其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中的一些、甚至大部分有机物质。


具有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作用方式特异、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抗病性、种类多、开发途径多等特点。


按防治对象来说,植物源农药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螨剂三类。


国内常见的植物源农药

(有效成分名称+毒性级别)


杀虫剂:苦参碱(低毒)、藜芦碱(低毒)、烟碱(中等毒)、油酸烟碱(低毒)、血根碱(低毒)、毒藜碱(低毒)、百部碱(低毒)、辣椒碱(低毒)、莨菪碱(低毒)、马钱子碱(剧毒)、乌头碱(剧毒)、苦皮藤素(低毒)、鱼藤酮(中等毒)、茴蒿素(低毒)、新狼毒素A(低毒)、川楝素(低毒)、印楝素(低毒)、蛇床子素(低毒)、茶皂素(低毒)、异羊角扭苷(低毒)、桉油精(低毒)、闹羊花素一Ⅲ(低毒)、八角茴香油(低毒)。


杀菌剂:苦参碱(低毒)、小檗碱(低毒)、丁香酚(低毒)、香芹酚(低毒)、儿茶素(低毒)、大蒜素(低毒)、乙蒜素(低毒)、大黄素甲醚(低毒)、黄芩甙+黄酮(低毒)。


杀螨剂:植物源杀螨剂不到整个市场比例1/10,与日益增长的需求比较看,开发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能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在农药信息网登记的只有藜芦碱(低毒)、印楝素(低毒)用于防治茶黄螨、红蜘蛛。


如何使用?

预防为主

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

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

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如何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

看天


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风。


温度不仅作用于生物杀虫剂孢子,而且还作用于害虫本身,从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  

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害虫;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在施用时应尽量避开强光,如下午4时以后使用效果较好;

对粉剂生物农药的飘移和扩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风下施用粉剂,作用效果最佳。

看地


不同地区,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在干旱地区要加大喷药用水量,这样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同时可在制剂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质和增加溶液黏度的物质,如淀粉、动物骨胶、草木灰浸出液等,以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


看虫

对于不同类型及特性的害虫,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害虫一生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各个发育阶段对生物杀虫剂的抵抗力不同:


选择害虫低龄幼虫期施药,能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效果,从而达到“治小,治早,治了”的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害虫取食特点使用不同类型的生物杀虫剂。


看机械

由于生物农药生产成本高,因而应优化用药技术,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如采用弥雾法(利用高速气流将粗雾滴破碎、吹散)喷施,从而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降低生产成本。


看剂型

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根据防治对象、气象条件和使用时期,正确选择适当的剂型:对于食叶量很大的害虫,如菜青虫可采用将可湿性粉剂加水配成悬浮液的方法喷雾,效果较好。胶囊剂不但有较长的防效,而且还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可用于大棚撒施。


看品种

在生物农药的实际利用中,不少人误认为生物杀虫剂可杀害一切害虫,因而便不加选择地购买使用,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增加生产成本,增加防治难度,而且还会延误防治时期。实际上,生物杀虫剂的专一性很强,杀虫谱不广。因此,应针对不同害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


根据害虫迁飞特性


在生物农药的实际利用中,应根据害虫的迁飞特性采用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配合使用,两者相辅相成。

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从商业化角度看,以上介绍的植物药剂由于缺乏商业化所需的生物活性和防效的标准和技术而受到了限制。植物化学物质的固有特性(作用慢、防效变化大、持效期短)和没有统一标准的技术是其农业市场进入率低的主要原因。而蛋白类化合物比次生代谢物在环境中更稳定和持效期更长,可利用纳米粒子工程化技术优化而更好地被昆虫摄入和接触然而,依靠种植作物来专门提取杀虫剂、杀菌剂的道路还很遥远,因为这需要在土地和技术上进行巨大的投资。


如果能以低成本、高效率容易的合成,特别是预测和合理设计蛋白质结构以增加其生物活性,就可获得大量的此类物质。



来源:生物农药视界、生防宝典、现代农药等


与土壤对话
倾听自然的声音,与土壤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