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学术   2025-01-14 04:37   山东  
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锰量为20~100mg/kg,也因生长条件、作物种类、土壤种类及PH值的不同,使植株中锰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锰在植物体内有不可代替的营养功能。在供锰充足的条件下,锰在植物根系处可以积累。但是当作物锰含量低于20mg/kg时,植株容易表现出缺锰症状。


锰的营养功能

锰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必需营养元素,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植物体内各项代谢反应。

光合作用示意图(左侧为光反应,右侧为暗反应)
参与光合作用
锰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叶绿体中,锰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酶蛋白,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缺锰,植物膜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叶绿体解体,叶绿素含量下降,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行成和干物质的积累。

三羧酸(柠檬酸)循环
参与酶的组成和酶的活性调节
锰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许多酶结构活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促进氮素代谢、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等,都是通过酶活性来实现的。

植物生长过程示意图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锰能促进种子萌芽和幼苗早期的生长。在锰的影响下,不仅对胚芽鞘伸长产生刺激作用,而且还能加快种子内淀粉和蛋白质的水解,使植物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能够及时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

土壤中锰的形态

在土壤中,锰是以多种氧化物形态存在,而作物主要是吸收Mn2+离子。锰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即水溶态锰、交换态锰、易还原态锰、矿物态锰和有机态锰,前两者主要以Mn2+的状态存在。

水溶态锰
主要是土壤溶液中的Mn2+,容易因淋洗而损失或向土壤深层次移动。在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态锰极少,且难以测出。水溶态锰含量极低,它与土壤的PH值和电极电势(Eh)有关,若在强还原条件下能够显著增多,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有机络合离子态或无机态存在。

交换态锰
主要是指能被土壤胶体表面以静电吸引方式吸附的,通过离子交换解吸进入溶液的Mn2+。交换态锰几乎都能被植物吸收,但其含量较低约为0~100mg/kg,随土壤pH值和电极电势(Eh)的变化而异。

矿物态锰
矿物态锰是土壤中锰的主要形态和有效锰的潜在来源,它包括土壤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中的锰,常以锰的混合价态出现。

有机结合态锰
有机结合态锰是指土壤中能够与难溶性有机物结合的锰,还包括以螯合方式结合的难溶性有机锰。其含量因有机质的含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易还原态锰
当土壤中Mn3+和Mn4+的氧化物晶粒较小且结晶程度较低时,容易被还原成Mn2+的常被称为易还原态锰。因土壤pH值的不同,易交换态锰和易还原态锰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当pH值上升时,交换态锰减少,易还原态锰增大;pH值下降时,易还原态锰减少,交换态锰增多。

植物缺锰症状
葡萄缺锰

作物缺锰常表现出叶片失绿并伴随有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在成熟叶片中,锰的含量(干重)处于10~20mg/kg时,即接近缺锰的临界水平。


部分作物缺锰症状
玉米缺锰:植株幼叶发黄,叶脉保持深绿色,和植物缺铁表现出的症状相似,叶柔软下披,从植株叶缘往内,脉间逐渐失绿呈条纹状,新叶出现淡绿色并有轻微条纹。

小麦缺锰:早期叶片易出现灰白色浸润状斑点,失绿最开始主要出现在新叶上,新叶脉间逐渐褪绿黄化,叶脉呈绿色,随后叶片黄化部分变褐坏死,并形成和叶脉平行的长短不一的短线状褐色斑点,叶片易折断,称为“褐线萎黄症”。

水稻缺锰:新叶叶脉间常出现条纹状黄化,并有淡灰色或灰黄色斑点,被称为“灰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全部黄化,病斑呈灰白色坏死,且叶片旋转扭曲,易破裂或易折断下垂。

马铃薯缺锰:叶脉间失绿呈浅绿色或黄色。严重时,脉间几乎全白,并沿叶脉出现许多棕色小斑点,最后小斑点会枯死、脱落,引起叶片残缺不全。锰过量时,马铃薯植株茎部发生线状坏死。

棉花缺锰:幼叶先失绿,叶脉间呈灰红或灰黄色,可见网状脉纹,对光观察更明显,叶片偶尔还会出现淡紫色或淡棕色斑点。

黄瓜缺锰:缺锰的症状首先从新叶开始。表现为叶肉失绿,叶脉仍为绿色,叶脉呈绿色网状。叶肉凸起,叶脉间凸起的部分形成失绿小片,性质不规则,以后失绿小片扩大相连,叶片皱缩,生长停止。

柑橘缺锰:不论新老叶均能显现症状。症状从新叶开始发生,叶脉保持绿色,叶脉间为淡绿或黄色,即在淡绿或黄色的底叶上显现出绿色的网状叶脉。缺锰的柑橘叶片寿命短,冬季大量落叶,影响第二年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文章由孟葆隆大农业团队整理编写,转载请注明




与土壤对话
倾听自然的声音,与土壤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