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艺术落脚乡间 舞出振兴风采

文摘   2024-11-06 11:22   北京  
青年舞蹈家、乡村振兴践行者、新知青艺术公社发起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福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三明市青联委员……这些“标签”与荣誉,都属于同一个人——周青。
怀着对艺术、对乡村的热爱,她和爱人洪纬一起从浙江来到福建乡村,从“艺术家”变成了“新农人”,他们携手在半山村创办了致力于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建设的新知青艺术公社,搭建起青年人与乡村之间的桥梁。
经过5年耕耘,半山村有了新气象,新知青艺社成为尤溪县网红打卡地,这里还培育了一批愿意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的青年艺术家和大学生。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强大的力量,如春风般重新浸润这片乡土,半山村距离周青心目中的“青年第二家园”越来越近。

躬身入局启“兴”程
“周围人都无法理解我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从城里来到乡下,但这些质疑的声音没有影响到我们。”当现代人与乡村变得遥远和生疏时,周青则希望用艺术与乡村建立关系,建构充满生机的新业态。
13年前,周青夫妇双双从浙江歌舞团“裸辞”,在杭州外桐坞村成立艺术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2019年,周青开始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些山村复制“画外桐坞”模式,仅仅一年,原本寂寥的村庄在春节里竟办起“村晚”,好不热闹。
2020年,在宁德南岩古村的一个乡村交流会上,来自三明尤溪县半山村的村支书林上斗盛情邀请周青夫妇到半山村开办艺术工作室。自此,周青开启“艺术点亮乡村”的新篇章。
“我们第一次来到尤溪半山村,就被古民居的建筑之美和朱子文化深深吸引了。”回想起和半山村的“初见”,周青仍历历在目。即使当时的古民居已经闲置、杂草丛生,但仍给予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冲击,当下,他们便决定留下来。
2021年5月,在半山村一座一百多年的老宅院里,新知青艺社正式揭牌。从浙江到福建,从外桐坞村到半山村,“新农人”周青带着她扎根乡村八年的丰富经验,开始全新的乡村文化志愿工作。
通过在互联网上发起驻村活动号召,在高校进行乡村振兴宣讲,周青成功组建起一支乡村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周青、洪纬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半山村有了美育课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他们还发动村民成立半山白鹭艺术团,在古民居拍摄小剧场短视频,利用互联网将这里的点滴故事传播至五湖四海。
5年过去,周青完成了“外乡人”到“当家人”的身份转变,与她一起改变的还有脚下的这片土地——漫步半山村的田间地头,院落民居都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一幅“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艺“百花”绽四野
起舞田野间,逐梦乡村里。周青正带领她的团队蹚出一条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何让村民“艺”起来?
“我们是一群喜爱乐器的农民,有了新知青艺社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技能有长进,也有了更大的舞台。”农民乐队成员周茂淋是一名摩托车维修工,喜爱笛子、电吹管、电子琴等乐器。经过勤勉练习,他登上了新知青艺社策划的“遇见半山·首届村晚”舞台。这个由新知青艺社和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让半山村在“福建发布”平台上露了脸,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半山村的古韵与新生。
谈及“村晚”,周青连用了三个“又”字来形容这场演出——又要创作、又要组织、又得照顾。在表演者、策划者、组织者的身份里来回切换,周青没有三头六臂,拥有的只是纯粹的热爱与无私的付出。
扎实的工作获得了认可。2023年9月,新知青艺社收到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邀请,周青和洪纬带着村民们从小山村登上大舞台,参演《乡村振兴协奏曲》节目,用艺术形式分享乡村振兴故事。
如何让乡村“兴”起来?
2021年“五一”期间,周青和洪纬动员业内好友,为半山村带来了一场以“灵秀半山”为主题的水上舞台晚会。连续5天的晚会,载歌载舞、欢声雷动,慕名而来的游客达12万人,村集体收入达16.8万元。
2024年7月4日,新知青艺社参建的国际青年文创硅谷项目基地开工仪式在书京村隆重举行。书京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拥有众多古迹和80余幢古民居。新知青艺社与书京村已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将号召更多大学生青年来到这里,参与实施国际青年文创硅谷、文化旅游特色民宿等项目,并打造非遗手工体验坊、星空露营等热门景点。
与此同时,村里的牛栏咖啡与朴青书屋的改造工程即将圆满完成,进入试营业阶段。该项目的所有装修改造均采用工料法,不仅能节约项目资金,‌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实现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农民就业增收、‌传统技艺传承的多方共赢。周青团队希望从书京村动工的项目做起,重新组建一支“工料法”建设队伍,让以后的乡村项目建设更精准高效。
当艺术之风刮过乡村,沉寂已久的土地,有了更美丽、更美好、更富裕的样貌。根据不同村子的特性,因地制宜留住文脉肌理,周青以艺术为笔墨,让乡村振兴画卷充满质感。

半山村修葺一新的望桂民宿

“双向奔赴”逐梦田
流水潺潺的庭院里,古朴的老宅被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区间,根据青年志愿者的特长,设有绘画、书法、设计、手工、直播等工作室。随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来到这里,如今的新知青艺社安放着五湖四海志愿者的“诗和远方”,更是“变志愿者为创业者”的孵化基地。
“和陌生人产生羁绊,让生活实在起来。”这是王哲宇加入新知青艺社后的真实感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手机上看到新知青艺社的直播,屏幕里的年轻人们正在福建的乡村里过着一种他从未设想过的生活。他们的热情和专注深深吸引了王哲宇。经过深入了解,王哲宇决定放弃国企的稳定工作,成为新知青艺社的一员。现在,王哲宇负责艺社在沙县黄溪坑村的新项目,他将协助当地设立闽台大学生青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携手村民探索新型乡村文旅业态。
脚踩福建土地,用艺术激活乡村。从一束光到满天星,在新农人周青的感召带领下,五湖四海“新知青”相聚艺社,他们运用影视、音乐、舞蹈、手作等各种艺术语言,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者。目前,已有2000多名大学生参与到她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和乡村、村民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短期来看,我们的志愿者可以在艺社的麦兜奶茶店里帮忙,也可以在庭院里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皂。艺社里还有专门做民宿的客房,志愿者清理房间后也有额外的收入。”周青说,“放眼长期,我们鼓励志愿者学会艺社发展、运营的经验后飞出艺社,飞出尤溪,利用自己的才智点亮一个又一个乡村。新知青艺社愿与每一位热爱乡村、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青年们携手并进,共同照亮乡村的未来!”
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但对周青而言,路虽远,幸有明灯。她始终牢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未来,她将呼唤更多“青春力量”,让更多人看见福建乡村的秀美风景,看见艺术与乡村的巧妙融合,看见一个又一个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4年第21期

编辑:魏岩矗

监审:王雪梅


农村工作通讯
聚焦三农热点,服务农村干部;解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农口部门工作部署,交流各地农村改革与发展经验。《农村工作通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性重点综合刊物,上世纪5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