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新农人”,新时代呼唤“新农人”。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着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不断赓续传承、创新发展,从“引育用留”全链条精准发力,推动“新农人”队伍快速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稳步提升、作用持续彰显,激荡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多渠道“引”
把“新农人”招进来
“就业不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我们诚挚希望广大优秀青年学成之后能够回到家乡,和我们一起共建家乡、共赢未来。”今年4月,龙岩市在北京召开“共建家乡·共赢未来”百名在京龙岩籍优秀青年学生座谈会,用满满诚意,向广大优秀学子发出“英雄帖”“求贤令”。
一项项给力的政策,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吸引着各地优秀人才在龙岩落地生根。近年来,龙岩市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优势,牢牢牵住优化服务这个“牛鼻子”,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用热心热情服务体现爱才的温度、招才的诚意,打好“事业牌”“感情牌”,让优秀人才与龙岩乡村发展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用心“筑好巢,引凤来”。2019年,龙岩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以返乡农业创业青年为主体的“新农人”协会,五年来,吸纳会员360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232名,会员平均年龄37岁,涉及种植、养殖、渔业、苗木、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服务、电商等各领域,成为全市“三农”领域创业青年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发挥了很好的吸才、聚才、引才作用。
主动“走出去、找上门”。龙岩市在龙岩籍优秀人才或高校生相对集中、海外人才较多的城市,探索设立“外出人才驿站”,对接联系所在城市的龙岩籍优秀人才,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兴业,就业创业,助力家乡振兴发展。先后与82名公费农科生签订乡镇农技推广紧缺专业定向培养协议,为乡镇培养农技推广人才。
创新性“育”
让“新农人”立起来
土生土长的龙岩人廖雪涵,曾长期在外就业,2011年返乡跳回“农门”。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廖雪涵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农旅休闲观光深度融合发展,探索乡村现代化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如今,其公司实现年产芙蓉李、百香果等果酒40万公斤,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1万多亩芙蓉李稳定种植,直接解决了126名周边劳动力就业。
从“门外汉”学成“土专家”,在龙岩,像廖雪涵这样在田园编织梦想的“新农人”不胜枚举。有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钟亮生;成功研究人工培育紫灵芝方法,带动村民规模化种植的“国家林草乡土专家”邱福平;带“艾”返乡,推动艾草产业实现三产融合,申请各项国家专利20余项,生产推出各类艾草产品38款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高浪钦……龙岩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让“新农人”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截至目前,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8.2万余人次。
构建特色体系。吸纳龙岩学院、龙岩农校、龙岩农发公司、人才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参与培训,集聚科研、推广、教育等资源,形成“院校企会社”多元立体的培训主阵地,探索延伸培育链条,打造“高质量”平台培育“高素质农民”。
创新培训形式。强化教学设计,建立课堂精品教学模块、情景模拟教学模块、现场实践教学模块、案例教学模块,灵活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有效性。坚持走出去,组织200余名优秀学员前往北京、浙江交流考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
提升教育资源。开发《龙岩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龙岩市主要茶叶品类提质增效技术》《闽西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等100多门特色课程,遴选“可看、可学、可训”的高标准实训基地100个,串点成线打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休闲农业”等精品现场教学路线7条,2名优秀师资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共享师资名单,6家基地被列入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
开展技能竞赛。龙岩市依托新农人协会,举办高素质农民电商直播、植保飞防、评茶技能、苗木嫁接、动物防疫等技能竞赛31场,坚持学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成功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全方位“用”
让“新农人”优起来
“炎炎夏日,来永平吃瓜,品林芝茶。”方寸屏幕间,龙岩市永平镇朝阳村支部书记兰鹏辉向大众展示最具朝阳味儿的“山、水、风、物、人”。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自2021年上任以来,兰鹏辉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电商工作经验优势,开通抖音号,用短视频宣传、记录村庄日常,以“直播+短视频+电商”形式销售村内特色农副产品。2022年,通过线上渠道,累计销售村内农副产品68万元,有效促进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人才兴,则乡村兴。如今,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专业职业属性正在龙岩乡村振兴舞台上逐步显现,领跑“诗和远方”。
乡村治理献良策。聚焦“党建+”引领,“新农人”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以行动诠释初心使命,有37名新农人协会会员担任村支书,积极为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言献策,为乡村善治贡献力量。
产业发展担重任。据统计有89名新农人协会会员在各自所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32名“新农人”带领的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对象,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
联农帮扶显身手。每年招募30多名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协调能力较强的优秀新农人组成专家服务团,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服务,打通技术“最后一公里”。
品牌赋能共发展。以“新农人协会”为主体,成功申报“红古田”区域公用品牌,覆盖了连城白鸭、龙岩花生、武平百香果、漳平水仙等具有龙岩特色的“红古田”系列农产品516款,“新农人”通过“红古田”龙岩特产馆等抖音账号直播间推荐家乡品质山货,累计播放量1.13亿,累计粉丝数29万。
出实招“留”
让“新农人”富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柳寒是湖北武汉人,之前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作,2021年迁居龙岩。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贴心的关怀与支持让她深受感动,“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筑巢引凤不忘暖巢留凤,“引得来”也要“留得住”。龙岩通过务实的举措,释放温暖与诚意,留住每一颗渴望扎根乡村、逐梦沃野的心。
出台帮扶政策。龙岩市创新出台《龙岩市高素质农民典型认定办法》,2022年以来共评选初创之星、创业之星、实训基地等各类高素质农民优秀典型55个,每名给予1万元~5万元资金奖励,扶持补助资金达153万元;出台《关于稳定发展2022年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鼓励并支持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返乡大学生新农人发展粮食生产。2023年,40户“新农人”种粮8956.12亩,获补助资金144万元;出台贴息政策,对“新农人”生产贷款给予贴息补助,2023年,龙岩市上杭县、连城县贴息补助惠农资金达210万元。
落实帮扶机制。龙岩市采取结对帮扶、送技到户的模式,以训后跟踪服务、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协办项目等形式组织161个专家团队对接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1372个,把农民的“需求清单”转变为“满意清单”。
强化增收举措。选送32名“新农人”参加互联网营销师培训考证,组织新农人企业参加广州招商会、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组团亮相海峡两岸农博会、茶博会。在广州各大商超设立龙岩农特产品专柜、专区,为龙岩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蓬勃动力。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4年第21期
编辑:魏岩矗
监审: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