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读书会(十月)-禅道与人生

文摘   2024-10-21 09:02   四川  

四川清华校友十月读书会


禅道与人生






     在禅道与人生的探索之旅中,儒家的入世智慧、道家的出世超脱、墨家的兼爱理想、佛家的渡人自渡,交相辉映。四川清华校友十月读书会,特邀大咖与校友分享心路历程与感悟,让我们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共话千古智慧的现代启示。


     特邀嘉宾:周昌乐教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创院院长、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任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主要开展心智仿造(意识建模、脑机协同、机器歌舞)、圣学发微、心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数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



一、禅道与人生


      周昌乐教授系统介绍了禅宗的历史与分支,针对不同的观点开展了案例解读,并分享了幸福生活的禅宗哲学与实践。他提出要顺其自然法则而为,即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做事,此为“无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他引用儒家和佛教思想,强调按本善之心和慈悲心行事,也是无为的体现。

     无为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不刻意追求,避免贪婪和仇恨,保持心灵纯净。周教授指出,现代社会人们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却日益空虚,缺乏慈悲和博爱,导致心理疾病频发。幸福是一种体验,而非思维,需要博爱和仁慈的品质。要找到本性,顺应自然法则,通过交流和社会活动产生爱的激素,获得幸福感。

      探索人生意义是精神健康的前提,而相信生活值得过则能创造更好的生活。周教授鼓励人们超越理性局限,多做好事,知行合一,心存善念,以奉献为生活的真正意义。

      最后,周教授总结了幸福生活的秘诀:“积极进取,随遇而安。”即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计较结果,享受过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鼓励人们像镜子一样,不执着于过去和未来,专注于当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鸠摩罗什传


刘一瑶(清华水利系11级本科,建筑学院15级硕士):     

      作为我高考八股文的保留论据之一,我跟很多人讲过鸠摩罗什法师的故事。作为一个龟兹皇室,他本来可以锦衣玉食衣食无忧,可是他却选择了去印度取经,学习梵语,学习佛法。在当时的龟兹古国,全民信佛,但是全是小乘佛法。然而鸠摩罗什法师一个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宣扬大乘佛法经义。小乘渡己,大乘渡人。

     结果乱世浮生,前秦王苻坚派大将吕光,也就是后来的后凉太祖,将龟兹灭了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吕光必须要将法师打下神坛。于是他强迫法师娶了妻子,当时的某位不知名龟兹公主,从此法师在历史上就饱受诟病,甚至一度不为世人所知。当我看完了《鸠摩罗什传》,看完他一生的故事之后,我才彻底折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人间佛法。

      具体的我就不赘述了,法师的一生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不是我这里两三句话能说清楚的。后来看建筑艺术,偶然知道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克孜尔石窟,看见了石窟中鸠摩罗什法师的雕塑。只是静静地隔着电脑屏幕看着照片,联想到法师一生的故事,我都会默默的流下泪来。直到现在,我其实都在刻意的回避我们陕西户县的草堂寺,还有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以及克孜尔石窟。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因为懂得,所以难舍。很难想象,鸠摩罗什法师同时精通龟兹语、梵语、汉语,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正如当代的季羡林老爷子。千年之前的大漠孤烟中,不知鸠摩罗法师是否也曾喃喃低语—— “愿携挚爱,共沐喜乐,没有背叛,亦无欺骗。”



三、传习录


金航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阳明心学经典之著《传习录》,叶圣陶老师校注版。阳明心学从我的角度可概括为四点:首先,心即理,意味着所见、所感、所认知皆由心境决定,相由心生。其次,知行合一,我主张知行信合一,因知行虽常被提及,实践却难,它是我人生的奉行主题,也是王阳明所倡的正能量宗旨。第三,良知,即人之初性本善的具象显化,心学修心即修善,善恶之别源于内心观念折射。最后,因材施教,源于生命多样性,其不可预测与不确定性构成了生命之美。过去不再来,未来不可追,唯有当下最真实。这四点共同构成了我对阳明心学的理解,体现了其对个人成长与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

      另外,本期读书会,周老师对“禅道与人生”的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解读,通过诙谐和幽默的生活化语言阐释了国学的精髓。  

     《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慧能闻此言而解悟。开悟的人生,不着相、不执著,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人生幸福的主旨很简单:循天道、修心性、献社会。在变革的时代中生存的我们突然拥有了源源不断涌上心头的正向能量。



听众感想


姜占英(清华人文学院2009级):

      本期读书会——禅道与人生,选题与内容均触动心灵。如何过好这一生是每个人都曾问过自己的问题。幸福人生是心、身、物的平衡,多读一本书就多一份对世界的感悟。知行合一,接受生命的无常,无相无念无住。在每个“当下”积极进取,做好经手的每一件事。就像鸠摩罗什,接受无法解脱“囚禁 ”的现实,于是“随遇而安”,选择翻译佛经这样一件事来使他的人生多一点意义,结果其翻译的《 金刚经》等浸润国人心灵上千年。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已然成势。然而宏大叙事之下,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和平生活,过好每一个“今天”。就像今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去组织一场读书会,让一个普通周末多一些快乐。


王振(清华美院2006级):

      今天的读书会,我对周教授讲述的这段话,“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印象深刻,这种心态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如周教授所讲,不为昨天的事情后悔,不以明天到事情而苦恼,这种心态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教导人们如何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所左右,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这种心态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刘思彤(清华精密仪器2018硕):

      在驻村的过程中,让我有两个困惑。一是为什么农村里一些物质水平不高的人,反倒是比城市里物质水平高的人快乐很多?二是我们受到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一反应也是从书中寻找解决方法,但为什么一些读书少的人,反倒更有生活的智慧?

      周教授的回答解开了我的疑惑。读书是为了启发我们向内求,无论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追求,其实都是在向外求。如果我们能做到“读万卷书,心里不留一字”,把书本上的枝枝蔓蔓都剪掉,最后能做到什么都是从心生发,一切都从心涌出,那就离智慧更进一步了。积极进取,随遇而安,没有一种生活不值得过。


张学(清华-协和2018级):

      积极进取,随遇而安。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了,原来真正的躺平是先积极进取,然后拥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在工作上,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与回报成正比,殊不知回报不仅与你自身有关,还与周围人、环境相关,个人并不能决定回报的丰厚。它警示了我自己,在工作上应积极努力做好当下的事项,对于回报不要想的太多,而应有一种“躺平”的心态。心态好了,人生也就美好了。


吕志彬:

      听了周教授的讲座,被周教授的博学和才思所折服。对佛学,对无为,对有为,对中西方的文化人生差异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如何处理人生中的求学,婚姻,子女教育等重大问题有了解法。无相无助,直心向善。



清川读书会



活动时间:一月一次。

活动预告:三星堆与古蜀文明(十一月)

参与方式:1、清华校友总会及四川清华校友会、四川清华人文分会、读书会群内报名;2、希望提前群内交流的校友可私信后台或在本文留言。

特别鸣谢: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场地。


清川读书会
清华四川校友会读书会公众号,我们将一月一次举办线下读书会,欢迎广大高校校友参加! 读书使人明智。希望大家在线下交流中,彰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