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文摘   2024-07-31 11:59   四川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苏轼,似乎人们总能从东坡先生身上找到相同之处、也总能从苏轼流传千古的诗词中产生共鸣。那么,苏轼到底长啥样?以此次“你眼中的苏轼”读书会为契机,催动我对“我眼中的苏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以下仅是我个人很粗浅的几点认知。

一、苏轼画像


       其实,自苏轼降世(公元1037年)以来,历朝历代的画家都热衷于通过画笔勾勒出他们心中的苏轼。其中最可信的是苏轼挚友李公麟所绘的《东坡扶杖醉坐图》,结合对史料的考究,主要有四个证据表明此图所绘与苏轼真实长相最为贴近:首先,当时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家很多都为驸马王诜座上客,因此苏轼和李公麟经常见面,李公麟对于苏轼长相很了解,李公麟也是著名画家,有实力能画出苏轼真实面貌。其次,李公麟和苏轼是挚友,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友谊,李公麟为人人品很好,有意愿画出苏轼真实面貌。然后,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表示此画最贴近苏轼长相,他作为学生直接表明了此画的真实靠谱。最后,从史料中可以得知苏轼面高奇异,高颧骨、胡须少、入云眉,画中皆有体现。因此按照现有资料李公麟所绘《东坡扶杖醉坐图》最接近于苏轼长相。


[北宋]李公麟《东坡笠屐图》、《东坡扶杖醉坐图》


二、苏轼身份


       苏轼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在诗人心中,苏轼是苏仙;在词人心中,苏轼很浪漫;在美食家心中,苏轼是做菜好手;在画家心中,苏轼偏爱怪石和竹子;在学生心中,苏轼不失为良师益友.....那么,如果让苏轼自己给自己打一个标签、找一个定位,苏轼会怎样定义自己呢?我想,或许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家。纵观苏轼的一生,其都在为民请命、为民造福。乌台诗案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如此。

尝试给苏轼打个标签

        一方面,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苏轼。北宋偏向于集官僚、学者、文士三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来治理社会。苏轼可以说是北宋年间文人治世最杰出、最出名的代表之一,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王水照先生在王安石全集中有这样的见解,出现文人治世这一现象并非偶然,除个人的秉赋、勤奋外,当时的社会政治也有所需求。北宋时期精英的理想标准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同意,这是当时士人的终身追求。另一方面,苏轼的其他身份都对其政治家的身份有所贡献。作为文学家,其“奋厉有当世志”、“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作为医药学家,其借用对“圣散子方”的理解和运用,救染疫病患无数,形成了独特的防疫方法,为疫情的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美食家,其每到一处,都充分利用当地产出,创造出独特的美食,满足口腹之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使得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三、苏轼读书


       论作诗,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作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论为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论书法,苏黄米蔡,苏轼又列“宋四家”之首,《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论绘画,苏轼是“文人画”派的开创者与奠基者;论为师,培养了海南的第一位举人、第一位进士;论才华在宋神中眼中,李白也要落于下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有人说,“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又有人说“宋韵千年怎能不念东坡”,还有人说“墨迹千年说不老,遍数风流看东坡”。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取得如此瞩目成就,今人又能从其身上学会如何治学读书?从其本人为文作词中可窥一二: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苏轼《稼说·送张琥》

       按照苏轼说法,首先人精力有限,要按需读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最后要坚持读书。


四、合时宜的东坡与不合时宜的苏轼


       《梁溪漫志》中载有苏轼一趣事,苏轼曾笑问婢女自己腹中有何物,众婢女答曰:“都是文章。”“都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轮到宠妾王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从遭遇来看不合时宜的是苏轼、合时宜的是东坡;捧笑的是东坡、坚守的是苏轼。
       苏轼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回归内心的持守。东坡的乐观之处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自洽而怡然。
人们对英雄有不同的定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对英雄都有不同定义。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又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英雄,不过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在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也不要沉沦,只要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终会发现自我,呈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东坡这样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这样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如果说将苏轼和东坡割裂开来,非要做一个选择。我想:做朋友,选东坡;做伙伴,选苏轼。


文: 宋辞 (2018级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硕)

编辑:刘一瑶(四川清华校友会联络处)

2024.7.31

清川读书会
清华四川校友会读书会公众号,我们将一月一次举办线下读书会,欢迎广大高校校友参加! 读书使人明智。希望大家在线下交流中,彰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