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1、作者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除《包法利夫人》外,还著有《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法布尔和佩居榭》等。
2、创作背景
19世纪4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的时期,法国的资产阶级也在“七月革命”后取得了统治地位,并且,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推进,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农业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小说正是刻画了1848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一个乡村医生夫人的服毒案。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1856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
3、推荐理由
小说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为摆脱不幸婚姻,追求不正当爱情而导致堕落毁灭的悲剧。它批判了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尖锐地抨击了外省贵族、地主、高利贷者、市侩的恶德丑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社会风习及小市民的鄙俗、猥琐,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残酷现实。将现实和幻想都作为批判对象,是福楼拜这部小说的独创之处。幻想与现实的强大反差,消极浪漫主义的不良影响和丑恶残酷现实的腐蚀,是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作家苏童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它几乎不带评判色彩地描述了一个女人在追求爱情和物质享乐时的可爱与可气、激情与痴狂以及任性与堕落。
4、经典文摘
1.将来有一天,女性不再用她的弱点去爱,而是用她的力量去爱。
2.新奇的魅力,渐渐地像件衣裳那般滑脱裸露出情爱永恒的单调,始终是同样的模式、同样的腔调。
3.她的心宛如这缎鞋:一旦擦着华贵而过,便留下了无从拭去的痕迹。细节已不复可辩,怅惘却留在了心间。
结语
每一个让自我精神富足的机会都是破局的关口,每一个勇于面对平凡生活的时刻,都是救赎的秘诀,也许我们都是爱玛,但我们都不可以成为爱玛。
来源丨学工办(团总支)
撰稿丨罗淑馨
排版丨马周淼
审核丨张宁
出品丨智慧学院新闻工作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慧学院
202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