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智慧学院】智慧学院红色故事系列分享活动(十一)

文摘   2024-12-15 22:57   山东  



红色故事诞生于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初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每一段经历都饱含着热血与理想,为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智慧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24年12月13日开展“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红色故事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智慧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王泽锟老师主持,2024级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活动分为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讲述红色故事、党支部书记总结两个部分。


1

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讲述红色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3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班的王冉,下面由我为大家带来本期的红色故事。

王进喜,出生于1923年,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人,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王进喜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在会战过程中,他表现出非凡的意志和拼搏精神。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当钻工时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担任了钻井队队长,带领钻井队朝着目标奋进。在他的激励下,队员们齐心协力,将原本被称为“豆腐队”的队伍转变为先进队。

1958年,他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纪录,这个成绩在当时的国内石油行业引起巨大轰动,1960年春,我国发现油田,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但是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王进喜没有放弃,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打第二口井的时候,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同志的这种“铁人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体现了中国石油工人为国家建设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高尚品质,成为一个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3级现代通信技术一班的张文泰,下面由我为大家带来本期的红色故事。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省香山县今翠亨村人,由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1879 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教育。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期间,他目睹了香港的繁荣与清政府统治下内地的落后,思想受到极大冲击,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894 年,他上书李鸿章,提出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的改革主张,但未被采纳。这让他认识到,通过改良拯救中国是行不通的,于是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 “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然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但都未取得完全成功。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孙中山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道路。他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国民大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1925 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留下了未竟的革命事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其革命活动和思想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


2

党支部书记总结



智慧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王泽锟老师对以上两位入党积极分子同学讲述的红色故事进行总结。他表示“铁人”王进喜和孙中山先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王进喜同志凭借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推动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们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这些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无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辈豪情铸赤魂,基因一脉永留存”。讲述红色故事,感受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坚定信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饱满、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红色信仰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源泉。


END


来源丨学工办(团总支)

撰稿丨王冉 张文泰

排版丨李贵博

审核丨王泽锟

出品丨智慧学院新闻工作站

智慧学院

2024年12月15日

威海职业学院智慧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智慧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