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至正月十五。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活动。正月初四,又被称为“羊日” ,在民间传统习俗中,这一天承载着诸多美好寓意和独特活动,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迎灶神是初四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传说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过去一年的善恶情况。到了正月初四的晚上,灶王爷便会返回人间。为了迎接灶王爷归来,人们早早准备好丰盛的供品,摆好供品,燃起袅袅香烟,恭敬地叩拜,祈愿灶王爷庇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衣食无忧。
初四还有“扔穷”的习俗。经过年前的大扫除和春节期间几天的生活,家中积累了不少垃圾。初四这天,人们会把这些垃圾清扫打包,扔到离家较远的地方。这一行为寓意着将过去一年的贫穷、晦气、不如意统统丢弃,期盼新的一年能远离贫困与烦恼,迎来富足、好运的生活。
“吃折箩”也是颇具趣味的习俗。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准备了丰盛的美食,经过几天的吃喝,会有不少剩余饭菜。初四这一天,人们就把这些残羹剩饭合在一起加热食用,称作“吃折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折箩”,回顾春节期间的欢乐点滴,欢声笑语中满是温馨。
正月初四的习俗,无论是迎灶神时的虔诚祈愿,还是扔穷、吃折箩,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些习俗的传承中,春节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家人们的情感也在节日氛围中愈发深厚。
来源丨学工办(团总支)
撰稿丨时金鹏
排版丨时金鹏
审核丨张宁
出品丨智慧学院新闻工作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慧学院
2025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