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同学们在家中放松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电信诈骗。现如今,网络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学生这一群体很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所以同学们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网络信息,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平安享受假期生活。
守住“两卡”,筑牢反诈防线
“两卡”犯罪,即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活动。电话卡包含手机卡、物联网卡等,银行卡涵盖储蓄卡、信用卡等。这些卡片本用于正常通信与金融交易,却被不法分子利用。他们借助买来的“两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卷入“两卡”犯罪,卡主可能会面临信用社受损,影响贷款、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同学们在防范“两卡”犯罪时,要做到“三不两及时”。不随意出借、出租、出售电话卡和银行卡;不点击来路不明的办卡链接,不贪图小利参与“跑分”等违法活动;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发现异常及时挂失账户,察觉涉两卡犯罪线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远离“杀猪盘”,守护财富与真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杀猪盘”这类新型诈骗手段愈发猖狂,发案频率急剧上升。“杀猪盘”是一种精心布局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先在社交平台伪装身份,与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获取信任,再以投资、博彩等借口诱导其转账,最终骗取钱财。这种骗局危害极大,不仅让受害者在经济上遭受重创,可能积蓄全无甚至背负债务,还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使其陷入自我怀疑与痛苦之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防范“杀猪盘”时,同学们必须牢记“三不三要”。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被网络上的甜言蜜语迷惑,不参与对方推荐的投资、赌博等项目;要保持理性,遇到涉及钱财的要求,冷静思考;要谨慎核实对方身份,多渠道查证;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警方求助。
“刷单”套路深,千万别当真
“刷单”是商家或个人通过虚假交易虚构销量、好评等数据,营造虚假繁荣的商业行为。刷单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误导消费者决策,还常与诈骗紧密相连。诈骗分子利用人们想轻松赚钱的心理,打着“高额佣金刷单”的幌子,先以小额返利取信,诱导受害者投入大额资金,随后便消失无踪,让不少人血本无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学们要想防范刷单,首先需摒弃不劳而获的想法,明白没有轻松就能赚大钱的好事。面对那些超高回报的兼职承诺,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再者,要学会识别刷单骗局,正规兼职不会要求先垫付资金,也不会以各种名义索要个人敏感信息。若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老师、家长咨询,或者向警方求助。只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能有效避免落入刷单的陷阱。
远离“网贷”,守护财富
网络贷款,本质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金融借贷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贷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借款人只需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申请资料,就能快速获得资金支持,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看似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资金周转便利。但网络贷款潜藏着巨大危害,一些非法网贷平台设置高额利息与复杂手续费,令借贷人还款压力剧增,陷入债务困境;部分平台还会恶意催收,骚扰借贷人及其亲友,严重影响生活;同时,借贷过程中个人信息易泄露,给借贷人带来隐私安全隐患。
对于网络贷款,同学们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消费观,不盲目攀比,克制超支欲望。同时,增强金融知识储备,了解正规贷款流程与网贷陷阱,警惕网贷高息和隐藏风险。遇到资金难题,切勿轻信网络上的贷款广告,若有不法分子以网贷诱骗,果断拒绝并向学校或警方求助,保护好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面对“两卡犯罪”、“杀猪盘”、刷单返利、非法网贷等诈骗陷阱,同学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贪图小利,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多学习防骗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远离诈骗阴霾,与家人共同享受平安、快乐的寒假生活。
来源丨学工办(团总支)
撰稿丨王颖
排版丨马周淼
审核丨王泽锟
出品丨智慧学院新闻工作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慧学院
202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