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决胜!| 电抗与仿测中心:“热战”收官进行时!

文摘   2024-12-30 19:39   北京  




岁末的寒风呼啸,吹奏着决战的号角,四季度“热战”即将收官,这是检验成果、决胜全年、铺垫来年的关键时段,电抗与仿测中心同志们各个摩拳擦掌,在这关键一局大展身手、热闹收官。

寒气袭人“战”高塔

新人老将劲正扬



“哐当哐当......”列车一路行驶,窗外的树影急速后退,仿测团队的几位专家带着新人“出征”了。此行,他们要在外场开展高塔试验,确保项目节点稳步推进。

试验现场,塔顶的风好似哨子呜呜锐响,吹得人直打哆嗦。看着车上十几箱试验设备,大伙毫不含糊,立马动手搭建试验环境。设备全不全、线缆怎么铺设、大件如何搬运、设备需要加固……问题一个接一个袭来。作为团队的“大家长”,天哥从设备打包到搬运、进场、安装,每一个环节都事无巨细把控到位。他丝毫没有慌乱,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前期准备,迅速指挥大家开展工作,很快试验环境逐步成型。

试验顺利启动后,由于试验项目种类繁多,队员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优化试验步骤,同时同步处理分析数据。首次出外场任务的小魏有点迷茫,“这从哪儿开始,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老将”张工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说,“别怕,跟着我,咱们一步步‘捋清’。”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张工是整个团队的定海神针,他一边给小魏示范,一边从高塔试验的“前世今生”,到整体规划、设计搭建、数据采集、结果分析,每个环节“掰开揉碎”讲解。小魏眼睛亮了,脑子转起来,时不时冒个新点子,给试验增添活力。

众人抱团发力和时间“赛跑”。有一次,试验结果和预期不符,大伙急得团团转。团队“智多星”郑哥挺身而出,他对试验设备和软件产品了如指掌,遇到问题时总能快速定位,为试验保驾护航。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各司其职,反复核对排查,调整优化,纷纷开启头脑风暴,成功解决问题,最终,试验周期比预期缩短三分之一,提前“完美收官”。此时,虽然风是寒冷呼啸的,脸是被冻得通红的,但大家的心是暖的,这寒气袭人的试验场仿佛瞬间被“点燃”了。

余晖隐去“吵”暗室

内场验证见真章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光亮悄然隐去,城市渐渐被静谧笼罩,半实物仿真暗室却仍然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仪器设备高速运转,像马路上疾驰的车流,发出沉闷轰响;专家们正讨论得面红耳赤,思维碰撞出激烈“火花”;设计师们手指在键盘上“狂舞”,编写代码、分析数据,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比白天还“喧闹”。

为验证产品性能,揪出软件“小虫子”,拿到精准数据,大家都卯足了劲,每个人都对试验方案了然于胸,设备状态确认好几遍,测试搞了上百次,眼睛盯数据盯得快“冒火”。电脑里标红标粗的记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草稿,都是他们“战斗”的勋章。

暗室里,小路碰到个“硬茬”——闭环仿真试验中转台飞车。正发愁呢,远在外地出差的郑哥“远程上线”。郑哥靠小路描述“脑补”现场,经验值拉满的他冷静指挥,“先看状态反馈,再查控制指令......”一通电话“会诊”,小路和郑哥默契配合,思路明确,迅速定位问题,对症下药。“搞定!”天色慢慢暗沉,转台终于乖乖听话,试验继续“高歌猛进”,大伙长舒一口气。

暗室试验犹如“探路石”,在可控环境下获取关键数据、验证核心技术。大家如精密齿轮,各司其职又紧密咬合,忙碌却有序,协同而高效。每个测试项目都像拼图的关键碎片,为产品的后续工作做强力支撑。



调试间里“忙”不停

精益求精备大考



要是把暗室试验比作一场“大战”,调试间就是战场的“幕后英雄”。走进这里,热闹得像炸开了锅。小安带着设备、主控和产品在进行桌面联调,不放过一丝异常,嘴里念叨,“配合好,别‘掉链子’。”小刘在模拟器和频谱仪、示波器间来回“穿梭”,确保输出信号准确无误,哪怕一丝细微偏差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小魏抱着电脑开发主控软件,一行行代码“死磕”,他眉头紧皱,“代码得完美,不能‘拖后腿’。”柳哥则沉浸在试验数据里,时而皱眉,时而疾书,严谨得像个“老学究”。老前辈邵哥遇事不含糊不退缩,管理暗室、调试间井井有条,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人。

四季度以来,这忙碌的场景不断“上演”,大家累并快乐着,称自己是“冲锋战队”。可别小瞧这忙碌,它像个“成长加速器”,推着每个人向前冲。

四季度既是“荆棘路”,也是“炼丹炉”。同志们怀着滚烫的心,用实干沉稳收官,以汗水书写航天梦,向着胜利全速启航。这一路,有拼搏的苦,更有成功的甜,他们用行动证明,“困难再多,咱也能‘乘风破浪’,打出漂亮‘收官战’!”

文:路佳玲

编辑:王小燕

团结拼搏  争创一流
点个"在看"再走吧

航天25所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