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的高尚品德与卢氏宗族文化

文摘   2024-10-02 07:43   北京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族文化的形成,往往与其代表性人物有着密切关系。代表性人物必定是本宗族里口碑最好、品德最高、业绩最突出者。品正成模,德高为范,只有品德最高的人,才称得上模范,才能成为后世的榜样。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就是影响与规范后辈们自觉地光大其品德,传承其精神,使宗族保持长久地繁荣昌盛。自傒公肇卢以来,卢氏宗族秉持厚德载姓,尽忠为国,行善惠民,积仁旺族的宗旨,立于天地之间,作为人世社会,所以,才不断地发展壮大。在2700多年的时间里,卢氏宗族出现了不少被社会称道、被人民敬仰,彪炳史册的人物。在这些模范人物中,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卢植,就是杰出的代表。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将领历史文献记载,卢植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勇于担当,为世人及后世所称道。卢植曾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潜心学习经常,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卢植曾先后担任过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担任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因不与宦官同流合污,被诬陷下狱。接替他的董卓失败亦未平反,直到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与皇甫嵩和朱儁同称为汉末三将。又因反对董卓废帝,险些被杀,仍被免官。卢植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可以说卢植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人,按三不朽的说法,卢植乃是一代圣人,所以,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卢植的学识和品德不仅影响其子孙成为杰出人才,也对卢氏宗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此,后世名人对其有着高度的评价和尊崇,就连与其同时代的枭雄曹操都称他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给予极高的评价。
卢植文化的精神内涵

回顾卢植的一生作为,他有着举国敬仰的国格、至仁至善的人格,也代表着卢氏宗族的族格。所以,他的思想,他的品德,他的学识,他的胸怀,以及对社会的奉献,都深深地影响和规范着卢氏宗族的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宗族文化。我们今天对这种文化进行梳理和提炼,有利于卢氏宗亲的团结与亲善,有利于卢氏后辈的成长与进步,有利于卢氏子孙的交流与互助,有利于卢氏宗族的繁荣与昌盛。

根据我们对卢植一生活动轨迹的认识与追踪,对其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探究与思考,对历史作用、影响和价值的挖掘与评定,以卢植为代表的卢氏宗族文化内涵概括起来为:刚直正义的大胆略,务实负责的大担当,远见卓识的大智慧,追求卓越的大作为。

一、刚直正义的大胆略
经过400多年的风云变幻,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社会积怨越来越深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卢植恰恰出生在这一时代。凭他的学识和对社会的认识,卢植敏感地意识到社会矛盾的激化,必将会引起社会生活的动荡,所以,他总在担心人民的生活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时候,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私欲膨胀后的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官加爵,29岁的卢植以忧国忘家的情怀,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其封爵,以免激化统治阶级内部和社会矛盾。然而,窦武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在当年九月的政变中,因走漏消息导致失败而被杀,也从此把东汉引向了更加动荡的历史旋涡。卢植的这封劝阻信【1】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有理有据,但毕竟因人微言轻而未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也足以看出卢植的刚直正义,更看得出他悲天悯人的思想与情怀和刚直正义的气魄和胆略。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何进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何进不听。【2】 又因何进决断不力,发生政变,何进被宦官斩杀。宦官张让、段珪等人挟持何太后、皇帝及一些官员从复道走北宫。这时,尚书卢植带领一干人执戈于阁道窗下,截住这些人等,并厉声责备段珪。段珪惧怕卢植威严,乃释放太后及少帝刘辩等人,避免了太后及皇帝等被劫持的严重后果。【3】

董卓依先前召令入京,果然不出卢植所料,掌控朝政,专权祸国。不久,董卓意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当时无人敢言,均唯唯诺诺,只有卢植一人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坚决反对,堂堂大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董卓恼羞成怒,拔剑而起,欲杀卢植。卢植面无惧色,抗争到底。幸有蔡邕为其求情,议郎彭伯也赶紧上前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暂时作罢,将卢植免职罢官,但杀卢植之心仍在。【4】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董卓批准后,卢植立即离开洛阳,并弃大道而抄小路,以避危险。董卓表面批准卢植返乡,但暗中果然派人截杀,但是,终因卢植有先见之明而躲避了追兵而无虞。从此,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韬光养晦。军都山这个地方地势偏远,人迹罕至,董卓力不能及。天下大乱之时,卢植参加了袁绍讨伐董卓的大军并为军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学生刘备、公孙赞都在平定董乱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天妒英才,在卢植53岁时便离开人世,乃是最大的遗憾。【5】

从上面的史实可见,卢植不仅有扶大厦将倾的作为,又有不避生死的勇敢,这都源于他靖国赴难的大担当,更源于他舍身取义的大胆略。董卓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残暴之徒,杀戮成性,有时一言不合,便拔剑杀人。凭卢植的见识和对董卓的了解和判断,先是谏言何进不要召董卓入京。在何进一意孤行的坚持下,董卓带兵进入都城后,果然骄横凶蛮,制造白色恐怖,以震慑百官。以卢植的学问与思考,会深知冒犯董卓必然会带来杀身之祸。在众人尤其达官贵胄皆缄口不言,折腰是从的情况下,只有卢植一人敢仗义执言,据理抗争。这种胆略,不是一般人能有,更不是所谓“聪明”人之所为。只有舍生取义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者,才敢也才能彰显中流砥柱之本性。卢植敢言众人心中之言,敢为众人希望之举,才造就了他的大胆略和真勇敢。正如元代大儒郝经在其《续后汉书》中所言:“植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6】
二、务实负责的大担当
史籍记载,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根据这一记载,折合成现在的指标,描绘出的卢植形象是:1米90的个头,高大威武;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性格刚正,毅力超人;品德高尚,堪为师表;有强国富民的情怀,有济世惠民的志向;不喜欢辞赋,专注于学问;能饮酒,且是豪饮,一次能喝30来斤。这样一位高大威猛,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充满正能量的卢氏祖先,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时,也会有大量的粉丝或追随者。卢植被人称道的不只是形象,更是他务实负责的大担当。

卢植拜当朝太尉陈球和大儒学家马融为师,陈球博览儒学,熟悉法令,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卢植心无旁骛地潜心学习,受到老师的赞赏,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授徒,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7】历史上的刘备和公孙瓒都是韬略出众,武艺高强之人。作为二人的老师,再结合卢植高大威武的形象,可以推测出,卢植亦是文武双全之人。果然,在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影响了民众生活。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不负君恩和众望,临危赴任,组织有方,恩威兼施,很快便平定叛乱。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8】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刻成石碑的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很快得到朝庭批准,参加了这一有利千秋万代的文化事业,凭借他跟陈球和马融学习以及几年教学的实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 

后来,庐江郡又发生了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卢植果然未辱使命,又很快平定了叛乱,使当地恢复了正常生活。【10】

汉灵帝光和七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黄巾之乱”,天下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经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府衙商议并推荐,皇帝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12】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为减少伤亡,命令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待条件成熟便攻城。【13】

从上述历史记载来看,卢植在国家危难之时,能挺身而出,力克强敌;在国家进行校勘经典,刻石流传的千秋盛事时,能毛遂自荐,认真订校。卢植以勇于负责、严谨务实的作风,以博古通今、旁征博引的才华,出色地完成任务,为朝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以说卢植以务实负责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卢植为民族大业,为国家前途敢于担当的本色。
三、远见卓识的大智慧
在动乱的年代和情形下,卢植能够独善其身,即使有危难,也能化险为夷,与其远见卓识的大智慧有关。

智慧之一:知微见著。古往今来的智者,都能从事未发之时而知结果,都能从危险中得以保全,都能从困境中找到出路。卢植能从窦武封爵的想法中看到危险与后果,并上书规劝。这种知微见著的洞察力,实在让人敬佩。如果窦武能够够接受劝告而做一些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的事情,能够收敛一下私欲而为天下社稷着想,不仅能改变其个人的命运,而且能改变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在何进提出召董卓入京的时候,卢植第一时间反对;在董卓残暴相已露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制止其废帝的做法,也会消除社会的冲突,减轻社会矛盾至少缓解一下对立的情绪。可是,当政者皆忘乎所以,才导致个人身败名裂,并使国家和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智慧之二:知危解困。在社会上生存,经常遇到危险,尤其是时时藏着杀机的动乱年代。在危险和危机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是否有智慧,其结果却大不相同。卢植深知反对董卓把持朝政并废帝,一定会引起了董卓的愤恨,必然会狠下毒手。虽然经蔡邕和彭伯相救,董卓只是暂时放过他,但以董卓暴戾狂妄的性格,一定会致其死地而后快。所以,在得到董卓批准返乡后,立即采取了抄小路急走的办法,终于躲过了董卓的截杀。在躲过截杀后,又防止董卓的追杀,所以,选择在偏远且人迹罕至的军都山隐居,所以,能保全下来,以便在后来讨伐董卓的斗争中发挥作用。世上之事,总有存在的道理,也有解决的途径,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卢植知危解困的智慧,不只用来保护自已的身家性命,更是用在了江山社稷上。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1、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2、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3、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4、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5、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6、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7、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8、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这八个建议,都是卢植站在江山社稷的高度,根据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提出的应急和长治的办法。认真地审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八策有着缓解社会矛盾的急迫性,有着能付诸实施的可操作性。如果皇帝刘宏能采纳并循序渐进地办理的话,东汉末年的矛盾不至于被迅速激化,天下也不会逐步走向动乱。

智慧之三:知简避冗。卢植师从太尉陈球和大儒马融,学成后博古通今,但他不是泥古不化之人,更关注的是学识的实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利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的方法,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以便学得真谛,获取精髓。所以,卢植成为了经学大家,为人类、为社会、为历史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智慧之四:知难而破。卢植两次平定蛮族的叛乱,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用的是智慧。在与张角的对抗中,卢植连战连胜,用的也是智慧。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了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创造条件,减轻伤亡,没有急于攻城,卢植用的也是智慧。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长计议。这是因为,困兽犹斗,一是为了减少牺牲,二是为了一击成功,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接替卢植的董卓,急于出战,结果大败。

这些智慧,来源于卢植勤奋地学习,慎密地思考,深刻地考察和精准的判断。

4、人格完美的大作为

人格需要用作为来支撑,作为又需要用人格来保证,二者互相影响又互相印证。高尚的人格,必定会产生正能量的作为。只有正能量的作为,才能展现出高尚的人格。因为只有有益于社会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为,才是被人敬重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才是完美的人格,完美的人格有着一种不可言状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对人个、家族亦或国家,都是正能量的引领与充值。卢植的人格,是用他一生的作为积累和建造起来的一座丰碑,是一朵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消逝的浪花,所以,他的人格是完美的。这样高尚与完美的人格,迸发出超越他肉体本身的精神力量,创造出人间奇迹,让世人景仰,更影响着后人及整个卢氏宗族的成长与壮大。

高尚的人格不是老天赐予,更不是靠一时运气凭空得来,而是用人生的全部时间去修炼,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去坚守才得以形成,才得以光大。

当卢植在马融处学习的时候,不只是经受住学习的艰苦与寂寞,还经受住了一般人所没有经历的诱惑与干扰。马融是外戚豪族,生活较为奢靡,家中经常设宴欢歌,逢宴必有歌女表演。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这充分表现出卢植坚定的人生定力,更展现了卢植严谨的道德操守。

汉灵帝光和七年二月,张角三兄弟发动“黄巾之乱”,天下大乱,朝野震动。情况危机,朝庭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14】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作困兽死斗的准备。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积极准备攻城。而这时,皇帝派宦官左丰到卢植军中,名为检查工作,实为搜刮民财。有人劝卢植按惯例向左丰行贿,卢植断然拒绝。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洛阳后,向皇帝进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皇帝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大怒,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洛阳,将卢植判处无期徒刑并表示这还是法外开恩,减了一等罪过,不然就判为死刑了。【15】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不按卢植规划的方略,急于交战,结果战败。

同年八月,由左中郎将皇甫嵩统率的另一支政府军已平定兖州东郡黄巾军,朝廷则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皇甫嵩不负众望,最终凯旋而归。皇甫嵩返回洛阳后,上书给皇帝,将平定冀州黄巾军的功劳推给卢植,于是卢植官复原职,仍任尚书。

这一段描述,说明5个问题:第一、卢植的确文武双全,创造了连战连胜的战绩。第二、卢植作战时不骄不躁的城府和掌握进退的老道。第三、卢植不向宦官行贿,坚持正义底线,保持志气节操。第四、接替他的董卓战败,更加证明卢植方略正确。第五、皇甫嵩推功搭救,证明卢植的人格被人尊重,有人甘愿舍功救人。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讨董卓取得了冀州,拜卢植为军师。【16】袁氏是东汉望族,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而名望天下。此时的袁绍正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并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但他能在这时请卢植出山,任命为军师,看重的是卢植的文武全才和他的人格力量。

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临终前,他让儿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仅留贴身单衣而已。【17】生时简朴,死亦简朴,一生却有很大的作为,卢植被历代有识之士的尊崇,就顺理成章。

上面这些零星的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位集刚直不阿的性格、儒雅高贵的气质、清廉高尚的品德、坚定不移的信仰于一身的完美的人格,他就是卢植。

纵观卢植的一生,不仅是大胆略、大担当、大智慧、大作为融为一体的完美人格,而且还是一位具备三不朽之完人。《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三不朽。”能称得上三不朽的人,就是圣人,至少接近了圣人。卢植具有完美的人格,有济世惠民的情怀,可谓立德;有忠君护国行为,有平定叛乱的功勋,可谓立功;卢植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专著,还有文集二卷,《全后汉文》收录有《始立太学石经上书》《日食上封事》《奏事》《献书规窦武》《郦文胜诔》等言论,【18】可谓之立言。凭此三不朽之名望,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将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19】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20】这种名至实归的封号,不仅是对卢植人生人格的肯定,也是对卢植文化的认可。这足以让卢植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根源,让卢氏子孙学习有着鲜明的楷模,让卢氏宗族传承和弘扬卢植文化有着确切的根据。

可见,卢植文化不仅是卢植本人的文化;而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上升为整个卢氏宗族引以为骄傲的文化;更是至今仍引领卢氏宗族和现今社会学习的文化。因为这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历史的回顾有着闪光的一页。所以,也必然成为卢氏宗族整体的文化,而引领卢氏宗族不断地创造辉煌。对这样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学习,研究与提炼,非常必要,以便挖掘出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今天的卢氏宗族发展服务,开发出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卢氏宗族的壮大服务。这才是研究卢植文化的真正意义。

参考资料

---------------------------------------------------------------------------------

1】《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时,皇太后父大将军窦武援立灵帝,初秉机政,朝议欲加封爵。植虽布衣,以武素有名誉,乃献书以规之曰:植闻嫠有不恤纬之事,漆室有倚楹之戚,忧深思远,君子之情。夫士立争友,义贵切磋。《书》陈谋及庶人,《诗》咏询于刍荛。植诵先王之书久矣,敢爱其言哉!今足下之于汉朝,犹旦之在周室,建立圣主,四海有系。论者以为吾子之功,于斯为重。天下聚目而视,攒耳而听,谓准之前事,将有景风之祚。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岂横叨天功以为已力乎!宜辞大赏,以全身名。又比世祚不竞,仍外求嗣,可谓危矣。而四方未宁,盗贼伺隙,恒岳、勃碣,特多奸盗,将有楚人胁比,尹氏立朝之变。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征王侯爱子,宗室贤才,外崇训道之义,内息贪利之心,简其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武并不能用。

2】《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

《后汉书》:中黄门以进头掷与尚书,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进部曲将吴匡、张璋,素所亲幸,在外闻进被害,欲将兵入宫,宫阁闭。袁术与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会日暮,术因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让等。让等入白太后,言大将军兵反,烧宫,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天子及陈留王,又劫省内官属,从复道走北宫。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珪。段珪等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

3】《后汉书》:中黄门以进头掷与尚书,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进部曲将吴匡、张璋,素所亲幸,在外闻进被害,欲将兵入宫,宫阁闭。袁术与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会日暮,术因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让等。让等入白太后,言大将军兵反,烧宫,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天子及陈留王,又劫省内官属,从复道走北宫。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珪。段珪等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

4】《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及卓至,果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罢会,将诛植,语在《卓传》。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5】《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辕出。卓果使人追之,到怀,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

6《续后汉书》东汉儒者之盛,防于三代,而王室赖之。安顺而下,汉政始紊,时则有袁安、杨震;冲质而下,汉遂衰矣,时则有李固杜乔;至乎桓灵,王室若缀旒然,时则有卢植、赵岐,二子殁,而汉室偾矣。植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昭烈以门生奋起,岂非义槩所激?问学之渊,有所自邪?……夫蠭虿起怀,雷霆骇耳。虽贲育荆诸,未有不冘预夺常者。当植抽刃白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君子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也。……呜呼!植岐皆以大儒之资,挺身不挠,扶借王室,鲠拉虎口,婴其凶锋,使盼瞠而不敢害,且知畏敬焉。向令一时风节之士,不衂于党祸,(阙)毅抗矫,维持皇纲皆如二子,汉室岂遽亡哉!…… 中郎儒将,仗钺讨贼。躬蹈白刃,扞难扈跸。允矣邠卿,屯联祸婴。播宣王灵,扶危柱倾。集义养气,皆为大勇。髣髴孟轲,不啻贾董。 

7】《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学终辞归,阖门教授。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淮南鸿烈解》: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

8】《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

9】《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原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10】《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11】《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征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帝以非急务,转为侍中,迁尚书。

12】《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比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副,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13】《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

14】《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比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副,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15】《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16】《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冀州牧袁绍请为军师。

17】《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18】见《全后汉文·卷八十一》.汉典古籍。

19】见《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

20】《宋史·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


本平台为卢氏文化中心,宣传宗族文化,传递正能量,有关卢姓的新闻、图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来文投稿
联系19838129225 
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天 下 卢 家]
请长按二维码图片,选“识别图中二维码”后,添加关注




天下卢家网
天下卢家网的宗旨是“传承家风、振兴家业、联谊宗亲、圆梦中华”,隶属于山东卢氏源流研究会,是一个开放性的卢氏宗亲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多提供素材和宝贵建议,也欢迎海内外的宗亲常来卢氏得姓圣地山东长清傒公纪念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