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期待!“渔歌王”黄琛作品音乐会即将启幕

民生   2024-11-05 21:27   广东  



“黄琛老师对汕尾渔歌研究,汕尾渔歌宣传,对全省渔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金旭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渔歌的笃诚采风者

                        渔歌王·黄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音乐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汕尾渔歌艺术,推动汕尾音乐事业高质量发展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汕尾市音乐家协会将于11月20日在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举办“渔歌传奇”黄琛作品音乐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琛的艺术历程。







渔歌王·黄琛






音乐家、作曲家、汕尾市首届十大杰出人才

    黄琛,1935年4月生,广东省汕尾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理事。曾任汕尾市音协主席、《中国戏曲志•广东卷》顾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部副主任、《白字戏音乐》主编、《中国民歌集成•广东卷》编辑。个人及其创作的歌曲曾荣获多个省部级大奖。他长期从事当地民歌和戏曲的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故被誉为“渔歌王”。2004年因病逝世。







渔歌由来

    黄琛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音乐家、作曲家,是汕尾渔歌的首批搜集者与记录者,先后收入了大量渔歌。汕尾渔歌是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 唱的歌曲。汕尾有很长的海岸线,多港湾和富饶的渔场,广大渔民祖辈在这里捕鱼、游居。他们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两种,陆上渔民又称“浅海渔民” ,他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与陆上居民没有什么差别。海上渔民可分为“拖船”渔民和 “瓯船”渔民二种,拖船渔民操粤语,常唱的渔歌有“咸水歌”、“高堂歌”。据《海丰县志》载,石帆港、鱼尾澳、湖东港、田尾澳、捷胜港、白沙湖、遮浪角、大德港、长沙港、五里沙,都是明代海陆丰瓯船渔民停泊的地方。宋《太平寰宇记》载:“疍户(源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古越族,是逐渐汉化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 往来,捕鱼为业。”海陆丰自古以来就是疍民的聚居地,汕尾市疍民正是古代水居越人的后裔。疍民每逢秋夜,通宵达旦,互斗渔歌,歌声此起彼落。传统的汕尾渔歌,就是指这类渔民所唱的歌调,具有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一体。而黄琛经过长期调研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热心渔歌推新创作,先后出版了《粤东渔歌》、《海陆丰农民运动歌曲集》、《南海渔光曲》等作品,因此被誉为渔歌的笃诚采风者,汕尾“渔歌王’。

向左滑动查看图片







艰辛历程

    黄琛不是渔民,但他却是大海的儿子。他生于斯,长于斯,从一个小学教师、文工队长、剧团团长到文化局局长,又从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到乐队指挥家、作曲家、编辑;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他不是泡在海湾,就是蹲在梨园,与渔民、艺人同呼吸共命运,笃诚为渔歌的采集、创作和戏曲音乐的研究、改革付出了他的辛劳与心血,而且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与考验。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依然矢志不改初衷,默默地在“捕捞”,在奉献…… 

    他还是一个小学教师,就跟着渔民,迎风搏浪到大海采风,用“1、2、3、4、5……”记录了大量的渔歌曲谱,集成 《海丰渔歌》。之后又跟着著名渔歌手十一姆到处寻觅培育渔歌幼苗,开创性地组建了历史上第一个“渔歌队” ,使渔歌 开始走上了舞台,涌现了徐十一、苏少琴、苏细花、徐圆目、李香桂等名歌手,他们唱呀唱,从大海唱上陆地,从小镇唱进县城、省城、又唱到北京,让海韵传遍神州大地,给音乐园地增添了一束馨香的花朵。

    上世纪50年代末,黄琛初显才华,即被组织部门调到海丰县文工队任副队长,继之任白字戏剧团副团长。从此,他如鱼得水,开始走上了音乐专业道路……

品味多元场景 倾享古今西东

(图:组建的第一支“渔歌队”)

 (图:广东省旅游文化节活动在东莞展演)








艰辛历程

    “文革”劫难,黄琛被戴上“黑帮“、“反动音乐权威”的帽子,离妻别儿,进“集训班”,到“干校”;笔杆子被夺走了,就拿起锄头炼“红心”——在荒山野岭大写“五线谱”,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有时,还被连队“首长信任”,从“牛棚”里叫到去“广大革命干部大会"上指挥《再版前言》大合唱。

    后来,黄琛重返文艺战线——先后任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副团长、文化馆副馆长乃至文化局副局长,198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汕尾建市,海丰沿海设置县级城区,黄琛被调任城区文化局长。从此,他的组织能力和艺术才干得到了更充分发挥。 

    黄琛银发丝丝,来到了城区,白纸一张,百事待举。他开拓创新,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推动城区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出新出彩更上一层楼。

    黄琛任城区文化局长时,虽然忙于文化行政事务和各种艺术活动,但他对渔歌创作和戏曲音乐研究,却依然执着孜孜以求——在音乐创作上,他不但不为当前的流行音乐所迷惑,而且时刻关心着后代的成长,创作了不少能引发孩子们天 天向上追求美好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少儿歌曲,其中《拾贝壳》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新作比赛创作奖,《南海渔光曲》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祖国在我心中”新歌创作比赛创作奖…… 

    黄琛不但善于抓住机遇,突出时代主旋律进行创作,而且注重社会效益,勤于普及,每有新作问世,他总是极力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挤出时间,跑出办公室,深入中小学校教唱,推动迅速传播。他还应邀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讲授渔歌, 把俚歌俗曲引进高等学府,让大学生们美美地饱尝了海韵大餐。 

    在戏曲音乐研究上,他始终致力于继承传统,编史修志,集古人之成,留传后世……


黄琛先生研究理论手稿(向左滑动查看)


    80年代初,他受省音乐家协会聘请编辑《中国民歌集成·广东卷》的水歌部类。继之,担任顾问并编辑《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的白字戏志音乐部类。后来,他又被聘为编辑部副主任兼白字戏分卷主编撰写《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当时正字戏分卷因扯皮事多,工作不能落实,黄琛作为城区文化局长,胸怀大局,又承接了不是他职责范围内的正字戏分卷编撰会议在城区召开,出钱出力,使之与西秦戏分卷、白字戏分卷同步前行,最后完成了任务。 

    天道酬勤,几十年来,黄琛全身心扑在事业上,用他的毅力与心血,在文艺领域里溅出了一团团耀眼的火花,党和人民都予以肯定。

黄琛先生部分荣誉证书(向左滑动查看)


黄琛·主要成就






谱写新曲

    广东《社会公德四字歌》问世时,为其谱写14首通俗歌曲;现代白字戏《红珊瑚》、《朝阳沟》、《社长的女儿》、《龙江颂》、《唐诗三百首》等






编辑并出版

    《汕尾渔歌》、《粤东渔歌》、《海陆丰农民运动歌曲集》、《南海渔光曲》、 《南海渔女之歌》、《汕尾民谣》等






原创代表作

    《拾贝壳》——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新作比赛创作奖;《南海渔光曲》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祖国在我心中”新歌创作比赛创作奖;《海归》、《送兄》、《渔家乐》、《英姿飒爽渔家女》、《金线银线连北京》、《织网小唱》——省文艺创作比赛得优秀奖、丰收奖;《手牵网线口唱歌》、《鱼汛催我再起帆》、《心焦哥》、《唱三雄》、《喜迎爷爷回故乡》、《祖国在我心中》、《望星星》……


黄琛指挥时

参加纪念马思聪先生

诞辰90周年座谈会

黄琛和渔歌队排练

黄琛和音乐家姚关荣等合影



品味多元场景 倾享古今西东






      黄琛的一生为渔歌、白字等乡土音乐戏曲的搜集、整理、创作、改革、提高和推广,付出艰辛的劳动,作出重大的贡献;他创作的渔歌新唱成为粤东渔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黄琛亦被人们称为“渔歌王”。也相继荣获国家、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多项荣誉。其名字也被载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文艺家传》等辞书,《南方日报》、《广东戏剧家》、《同舟共进》等省市报刊均有介绍其事迹。

    2014年11月,“汕尾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51月,“汕尾渔歌基地”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联和省音协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8月,汕尾市获批“广东省渔歌之乡”

源:汕尾市音乐家协会


编辑:黄楚娟

责编:林志鹏

审核:魏伟生


汕尾日报
举旗兴文 本土强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