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来,建立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一直是欧洲定居者关注的问题。进入19世纪,哥伦比亚和法国签订了关于修建巴拿马运河的草案,由于天气、疾病等原因,法国的尝试没有成功,但是新兴强国美国却将目光投在了这条运河上,美国急需利用这条运河打通前往世界各国的贸易航道。
第一轮和哥伦比亚政府的谈判很快失败,面对美国的“狮子大开口”般的要吞下整条运河的使用权,哥伦比亚政府以侵犯主权为由拒绝了美国,然而美国人却动起了歪心思,他们于1903年帮助巴拿马政府进行独立,并声称哥伦比亚政府如果镇压,美国会第一时间介入。在巴拿马独立后,两国签署了《海-布纳瓦里拉条约》,该条约保证了巴拿马的独立,同时巴拿马授予美国对运河的永久特许权,以及对所谓运河区的控制,这个区域包括战略水道两侧各八公里(约五英里)的土地。巴拿马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赔偿。
巴拿马的苦难史由此开始
巴拿马的群众很快发现,同样是参与劳动,参与运河建设的美国工人的工资是巴拿马人的三倍多,两者的医院、学校乃至食堂全部分隔开来,实行严格的种族管制,同时,巴拿马的国旗严禁在运河区内升起。1913年运河开始通行,这条航道给美国每年带来了数亿美元的税收,而美国支付给巴拿马政府的租金仅为25万美元。
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这一行为极大的鼓舞了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的决心。由于美国驻军“贼配军”般的军纪和长期对巴拿马的剥削,巴拿马人的不满情绪逐渐加剧,最终导致多次示威活动,要求结束美国在那里的存在并归还运河。1958年,一群大学生发起了主权行动,他们和平地在官方属于美国的领土上插上75面巴拿马国旗。
持国旗进入运河区。这场游行起初是和平的,但当抗议者被禁止进入该地区时,巴拿马人与警察之间爆发了冲突,造成数十人受伤。这两个事件催生了一句后来在巴拿马广为流传的话:“插下国旗的人,收获主权。”
然而真正决定这条运河主权走向的,毫无疑问是1964年的护旗运动。
1962年,当时的巴拿马总统罗伯托·基亚里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达成共识,规定两国的国旗应在运河区的民用区域内飘扬。然而,当1964年1月1日到来时——该协议应该生效的日期——运河区的居民无视区长的命令,拒绝升起巴拿马国旗。
1月9日,数十名来自巴拿马国立学院的学生携带校旗前往运河区,要求在当地的巴尔博亚高中升起他们的旗帜。美国驻军立即撕毁了巴拿马国旗,并对学生进行了殴打。这一暴行立刻引起了巴拿马人民的愤怒。三万多名巴拿马民众冲进了运河区,要求升起巴拿马国旗,美军回应他们的,却是机枪。
这一事件造成了22人死亡,325人受伤。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断交,并将1月9日设立为全国哀悼日。而讽刺的是,大部分西方媒体选择对此视而不见,正在对美寻求缓和的苏联也低调处理了此事。在主要的世界大国中,只有当时尚未和巴拿马建交的中国,在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了毛主席的《支持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讲话》。
巴拿马之春,是由那一场军事政变开始的
1968年10月,巴拿马爆发了军事政变,军官托里霍斯在政变中取得了实权。托里霍斯推翻了现任总统,成立了军政府。美国人笑了,长期以来,军政府和贪污、独裁绑定挂钩在一起,美国政府扶持起来的军政府可谓不计其数。然而美国人不知道的是,在美国军校毕业的托里霍斯有一位偶像。他生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获得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签名照。
托里霍斯上台后立刻废除了寡头政治,打破了欧美固有的考迪罗式的政治体制,他积极推进土地改革,鼓励工人和农民参与政治。让巴拿马共产党成为了合法政党。在巴拿马第一次普及了全国医疗系统,并将金融业和旅游业提升成为巴拿马的国家支柱产业。
在稳定了国家内政后,他将目光放在了这条一直悬而未决的运河上。
1971年,托里霍斯向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要求重新谈判运河问题。发现托里霍斯“不上道”后,美国人使出“拖”字决,对托里霍斯的诉求不予理睬。1973年,巴拿马成为了联合国轮值主席国,托里霍斯随即在巴拿马召开了安理会会议,讨论运河主权的收回问题,美国虽然行使了一票否决权,然而其余国家对巴拿马的一致支持让美国极为难堪。
在上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的冷战大背景下,美国终于选择了让步,著名的“老好人”卡特在1977年9月与托里霍斯签订了新条约《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正式承认了对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并约定在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运河交付给巴拿马政府。
仗义每多屠狗辈
1981年,托里霍斯死于一场明晃晃的暗杀,他被中情局的爪牙设计,死于一场空难事故。接替他位置的,是诺列加。诺列加是一个纯粹的贪官,嫖娼、毒品、卖情报、压制舆论、独裁统治,在托里霍斯执政期间,他就和美国中情局有勾连,靠出卖自己的同学搞地下反美运动的情报来换钱。
可就是这样一位被美国“寄予厚望”的贪官污吏,在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运河主权的谈判没有任何修改的空间,诺列加甚至修改了巴拿马宪法,将主权问题写进宪法以表决心。
美国人一怒之下开始对诺列加的“讨伐”,先是通过巴拿马总统施压诺列加迫使其倒台,诺列加直接在六年时间里连换了五个总统,以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人自己才是实际掌权者。美国又开始以“贩毒”为由对巴拿马进行制裁,另外以“走私毒品”“压制人权”“贩卖军火”“充当间谍”“实行独裁”五大罪名起诉诺列加,讽刺的是,这几样罪名都是诺列加和美国,甚至是中情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干的。
美国人随后通过打击巴拿马经济、干预巴拿马政变等方式持续对诺列加施压,但是被诺列加以强硬的手腕正面“怼”了回去。
实在不行,自己上吧!
198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老布什下令两万七千名美军展开对巴拿马代号“正义之师作战”的军事行动,推翻诺列加将军的军事政权,让获得选举胜利的恩达拉得以就任总统。1989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藏有后门程序的克里普陀加密器对梵蒂冈国务院与巴拿马政府展开窃听行动,掌握了诺列加藏匿在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内的信息。
诺列加于1990年1月3日向美军投降,结束巴拿马21年军人统治。这场战争造成约两千人死亡,包括巴拿马军人及一般平民。
让我们通过新华社1989年12月27日的报道再次欣赏一下美国军队海外执法,在他国的领地上逮捕国家领导人的做法。
团结的人民永远不会被击溃
诺列加走后,恩达拉上台,令美国意外的是,他在运河问题上依旧寸步不让,美国人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再次推翻一届巴拿马政府。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在千禧年前的最后一天收回了运河,完成了历代巴拿马人的心愿。
近期,特朗普威胁要将该运河重新纳入美国控制,并指责巴拿马以高额运费“剥削”美国。
特朗普周三于Truth Social帐户上发表的一则讯息中写道:祝大家圣诞快乐,包括那些可爱的但非法运营巴拿马运河的中国军人。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称特朗普的指控为“一派胡言”,并表示该运河“绝对没有中国的干预”。他同时拒绝降低美国船只的通行费或让出运河的控制权,穆利诺说,运河是巴拿马的,属于巴拿马人民。针对这一事实展开任何形式的对话是毫无可能的。
纵管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历史,每一步改革都是充斥着血与泪,“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句话一直是这些国家发展的写照,美国曾经用枪炮、现在用霸权为他们传播了一次次的“福音”。
“抛弃幻想、准备斗争”,在国家发展的路途上,需要的不是导师而是朋友,以尊重取代对立、以和平取代战火、以沟通取代霸权,才是拉美国家应该走的道路。若是一直有人阻拦,借用智利歌曲中的一句话,“团结的人民永远不会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