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小女还是大女小男,动物是怎样选择的?

旅行   其他   2024-07-19 16:20   陕西  



(本文先探讨了动物的食物以及觅食方式与不同动物个头大小胖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为什么有些动物是雄大雌小,有些又是雌大雄小)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有的高大如大象,有的又微小如螨虫。那么是不是吃大动物的就是更大动物,吃小动物的必然也是比较小的动物呢?其实还真不是这样。让我们考察一下:陆地上的大动物:大象、犀牛、河马,水牛等吃的都是树叶、果实、青草之类植物而非大动物。


这些植物数量丰富,而且觅食难度小,不需要多少灵活性。它们吃得多,运动量又比较小,所以它们才发展的如此心宽体胖吧。再看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它们吃的是海洋里个头极小但是数量丰富且集群的磷虾。这种食物也是数量多且集群,因而容易获得。在磷虾聚集处,蓝鲸只需大嘴一张,就可以吞下几吨磷虾。蓝鲸之所以比大象还要大很多,那大概是因为海水的浮力能托起更重的动物。相对来说老虎、狮子、猎豹这些大型肉食者,比大象、河马甚至水牛都要瘦小很多。因为它们要想捕到野猪、鹿等大动物不仅要有力量更需要速度。需要比较灵活。需要抗衡地球引力。那么它们体型就不可能太大。


再看看那些最小的鸟类吃什么?蜂鸟、太阳鸟主要吃花管深处的花蜜,柳莺类主要吃蚜虫那么大的极小虫。它们的食物共同点是小,但是营养丰富。关键是觅食这些食物只有小鸟小巧精致的身段和喙才能做到。由于小巧灵活的体型有利于它们的生活方式,自然进化也会朝这方面发展,而不至于越长越大。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随着生活富裕,食物是越来越充足,吃饱肚子越来越容易了。因此人类的体型也会像大象那样朝向更加高大发展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比如欧美人绝大多数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脱贫,个个食物充足,因此他们多数人的体型明显高大,1米9以上男孩很多。日韩两国在1960年代也基本脱贫,现在他们个子也高大,1米8、1米9以上也很多。我国多数人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脱贫,现在个子在1米8以上的男青年也非常多了。

而对于那些中等大小的动物,比较肥胖的如野猪、旱獭、海狸鼠,主要也是吃植物,比较瘦而灵活的如狐狸、黄鼠狼都是肉食动物,都是捕猎小动物的高手。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野猪既然也主要吃植物,那么它们为什么不发展成大象那么高大呢?我想是这样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们独特的个性。野猪可能认为树叶和草之类的粗纤维不好吃,营养价值也低。而它们喜欢挖掘地里面比较甘甜的植物块根和虫子。而要吃到这些更有营养的食物,野猪经常需要长途跋涉。运动量还是蛮大的。从而它们的体型也就不会像大象、河马那么胖大。

黄鼠狼为什么不发展像猎豹、狮子那么大?道理也是类似的。小体型,可以捕食小动物。比如小鸟、小鼠、小鱼等等。这些可能都不够狮子塞牙缝,但是对于黄鼠狼就是一顿美餐。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各自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有效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让地球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也让地球生物有更丰富的多样性。


以上是动物大小胖瘦与食物和觅食方式的基本关系。有了这些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探索一下为什么同种动物,有些是雄性更高大,有些又是雌性更高大,还有不少是雌雄几乎是一样高大?

探索的方式还是摆出事实,然后探索其中的道理。

先考察下雄大雌小的动物。这方面哺乳动物比较多。有狮子、熊、有猴子、猩猩、狒狒等,也包括人类。还有大象、海象、鹿类、牛、马等等。鸟类有鸡、孔雀等雉类;还有绿头鸭、针尾鸭等大多数野鸭、大雁等。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出:以上基本是一夫多妻而且集群活动的动物。因为只有最强壮的雄性动物才能控制整个族群。而哺乳动物比鸟类更多雄大雌小,这是因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靠母乳喂仔,育雏似乎跟雄性没有多大关系。雄性不用喂仔,就可以去找多个雌性,为家族多留后代。这其中重要前提就是雄性必须高大威猛,才能打败竞争对手。也就是说只有高大威猛的雄性,才能得到更多雌性,它们的基因也会越传越多。这样雄性就会进化出比雌性高大。


在鸟类,也是鸡鸭之类早成鸟,雏鸟自立性强,雄鸟不必承担太多育雏任务,转而另寻新欢,那么它们也容易形成一夫多妻,进而雄大雌小。而晚成鸟需要夫妻共同育雏,它们多一夫一妻制,雌雄的大小也就相差不多。
再看下雌大雄小的动物。
类有绝大多数的猛禽,以及彩鹬等少数一妻多夫鸟。

昆虫纲雌大雄小的种类特别多:如各种蝗虫、蚁、白蚁、蜜蜂等等。

蛙类、鱼类雌大雄小的也比较多。

我认为:昆虫类、蛙类、鱼类之所以多为雌大雄小,主要原因是雌虫、雌蛙、雌鱼都要产生许多卵。要制造、容纳这么多卵,雌虫雌鱼们就会比雄性长的更胖大。另外,雌蛙、雌鱼多是体外受精,因而多是一妻多夫,而白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女王最大,也是一妻多夫。那么雌性为了吸引更多雄性,或者发展更强大的生殖能力,就会发展出更大体型。彩鹬也是一妻多夫,雌彩鹬比雄彩鹬更大更艳丽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猛禽的情况比较特殊。猛禽分猫头鹰类和鹰隼类,这两类鸟基因亲缘关系并不紧密,但是它们几乎都是雌大雄小。这应该是它们的捕食对象和捕食方式有极大的共同性所导致的。它们的捕食对象是高度灵活的鸟类、敏捷的兽类等;它们又是晚成鸟;因此要捕到足够的猎物育雏也是特别不容易,需要雌雄共同努力。那么似乎它们要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并且雌雄同样大小才对,为什么它们虽然是一夫一妻,但几乎都是雌大雄小呢?



我是这样想的:正由于猛禽是捕食小鸟等灵活性高的动物,捕食成功率不高,所以育雏很不容易,所以它们特别需要合作育雏,而且仅仅是一夫一妻还是不够的,雌雄还要有更好的分工合作。由于繁殖初期雌性猛禽要生蛋,要有更多营养,就会有更胖的体型。而这种体型对于灵活捕食是不利的。那么它们就会选择分工:雌鸟专门负责孵卵喂雏,更瘦小灵活的雄鸟负责捕猎。我们有时会刷到这样的视频:雄性红隼捉来猎物,放在巢里,尽管雏鸟饿的嗷嗷叫,它就是不懂得去将猎物撕开喂雏,而是要等待雌鸟回来再喂食。而当巢里雏鸟渐渐长大需要更多食物时,雌鸟也饿的比较瘦小灵活了。


这时雌鸟捕食能力捕食欲望也提高了,这时夫妻双双可以都外出捕食,以满足长大后雏鸟更旺盛的食欲。这种分工就会导致雌鸟越来越胖大,雄鸟则更瘦小。

还有一些动物,特别是鸟类晚成鸟,雌雄个头差别不大,也基本上是雌雄同色。这些鸟有白头鹎、画眉、黑领椋鸟等,非常多。它们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共同孵卵育雏。

综上所述:1、育雏、哺乳主要靠雌性的动物,比如哺乳动物和早成鸟,往往导致一夫多妻;进一步导致它们身上的打扮多为 雌雄异色,雄鸟漂亮;它们的体型也是雄大雌小

2、育雏 需要雌雄双方共同努力的动物,常常是一夫一妻、雌雄同色,而且雌雄大小基本相同。比如除了猛禽之外的晚成鸟。

3、那些产卵量巨大的昆虫、鱼、蛙等动物常发展成一妻多夫,雌大雄小。
4、猛禽虽然是一夫一妻,但是它们育雏觅食难度大,所以在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上还要再分工,雄鸟专门捕猎,雌鸟专门孵卵、喂雏。捕猎的雄鸟需要苗条的身材,孵卵的雌鸟需要较大体型,那么它们就会发展成雌大雄小。


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




黄凎,教师,协会资深会员。

资深鸟人,观鸟五十余年,期间在多家刊物发表过鸟类研究文章。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福建省观鸟会


微信号 : FJbirds

新浪微博:@福建省观鸟会

鸟会官网:www.fjbirds.cn


福建省观鸟会
我们一直致力于生态保育与生态教育公益事业,欢迎您的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