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去赶海,我们的眼里只有渔获。自从娃读了刘毅博士的《我们赶海去》三部曲之后,就很想亲眼目睹书中的那些小萌物。去年错过了福建省观鸟协会组织的平潭赶海活动,娃已经有几分遗憾了,尤其听说他们还有幸偶遇了刘博士,更是耿耿于怀。我们一直期盼着能搭上协会的便车,也体验一次潮间带物种的寻觅之旅。还好,协会今年又举办了一期潮间带自然观察活动,这回总算被我们赶上了。
这次活动的地点选在低调的福清青屿海滩,一个风光旖旎、有“海角八号”美称的半岛。车子驶入沙埔镇,豁然开朗的海岸线上林立着十几台白色大风车,在苍穹下随着海风的拂动静谧共舞。
今天的活动由杨副会长亲自领队,另有罗一鸣老师、土豹子老师等协会中几位重量级的明星导师加持指导。可谓“鸟会活动,必出精品”。
下午两点多我们抵达青屿村村委办公室,杨副会长和老师们早已恭候多时,并贴心地准备了冰凉甜爽的西瓜,洗去我们一身暑气。紧接着就是罗老师的海洋知识小课堂时间。罗老师曾就读于James Cook University,现从事渔业科研和鱼口调查工作,先后在澳大利亚、挪威、中国海南等海域开展调研。他丰富精彩的学习和生活阅历让我们走近了海洋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罗老师告诉我们,鱼类的物种鉴定,通常是根据鱼的形态特征借助检索表进行分类;在讲述“鱼的一生”时,他提到卵径大的鱼籽表面有晶格,吃起来口感软糯绵腻,听到这儿我们忍不住馋得咽了咽口水,大脑中的味觉中枢被强烈触发;不少种类的鱼,例如月亮鱼、箱鲀、石斑等,幼体和成体外形相差甚远,若不是他将图片对比展示,我们根本不认为是同一物种,听起来有点像“鱼类对对碰”;他还传授我们辨别大、小黄鱼的技巧……40分钟的小课堂干货满满,生动有趣。
出发滩涂进行潮间带生物的自然观察是今天的重头戏。潮间带是平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海岸地带,它是许多生物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此时正处于退潮,我们可以尽情探索大海在上一次涨潮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礼物”。罗老师传授秘诀——潮池是一个绝佳的寻觅地点,这里的小水洼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那些赶不上海水涨退步伐的小动物们,干脆就藏匿在这些小水洼里,静静等待下一次潮水的来临。
土豹子老师最先发现了方才课堂上提到的川字形“鲎道”,循迹追踪,果然有一只小鲎仔;土豹子老师指着滩涂地里插着的一根根干树枝,向我们介绍说那是秋茄,一种红树植物,具有典型的胎生现象,即种子直接在母体植株的果实中萌发并发育,而后幼体脱离母体继续生长。
海滩上活跃的弹涂鱼、招潮蟹、相手蟹、寄居蟹等是孩子们热情追逐的对象。我们将一只弹涂鱼装进观察瓶里。罗老师引导我们认真观察弹涂鱼腹部的一对鳍特化成了吸盘,所以它可以吸附在石头上;除此之外,它的胸鳍非常发达,赋予它跳跃和爬行的本领。
我们带着好奇与敬畏,观察并认识有趣的海洋生物,了解潮间带独特的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埋下保护海洋环境、尊重自然理念的种子。
随后,杨副会长带领我们导赏有百年历史的海边石厝(现已修缮打造为海洋青年聚落空间)。坚固的花岗岩墙体,小巧玲珑的天井、藤爬满墙的薜荔、窗下应对台风天的排水孔,这些元素无不泛透着人间烟火气。夕阳下,孩子们排成一列齐喊“一二三”试着撼动风动石。登高台,看日落,白色风车阵再次尽收眼底。最后,丰盛的晚餐为我们此次的活动画下了圆满的休止符,带着七分满足和三分疲倦,我们离开了这个宝藏村落。
-END-
福建省观鸟协会
微信号 : FJbirds
新浪微博:@福建省观鸟会
鸟会官网:www.fjbird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