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的那场股灾,牛顿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学术   2024-11-20 09:34   中国  
11.20‍‍‍‍‍‍‍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我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艾萨克·牛顿在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之后所说(据同时期友人记述)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并在物理与数学领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光的粒子理论、微积分、动量守恒定律、甚至二项式定理等,都是他的研究成果。只要是经历过九年基础教育的现代人,都应该知道牛顿的名字、以及他对科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尽管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举世无双,但大部分人对于牛顿的人生却了解甚少。近期,对牛顿经济状况的研究,也许会让我们认识一下一个真实的牛顿。



撰文 | 孙睿晨

责编 | 李珊珊


 ●                   ●                    


01

从物理学家到铸币局局长,
牛顿比你想的更会理财


牛顿生性内向、孤独、敏感且固执。他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他的一生几乎完全献给了科学研究。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村庄伍尔斯索普(Woolsthorpe)。在出生前几个月,牛顿父亲去世,牛顿从小身体虚弱,但母亲仍尽力抚养他。在牛顿三岁时,他的母亲改嫁给当地的牧师,并搬离家乡去与新丈夫同住。继父不愿抚养牛顿,因此牛顿并未随母亲生活,而是留在家乡伍尔斯索普,由外祖母照顾长大。7年后,牛顿10岁,牛顿的母亲再次丧夫,并重新回到伍尔斯索普,带着她与继父的3个孩子与牛顿一起生活。尽管牛顿与母亲得以重新团聚,但这段被母亲“抛弃”的经历与日后牛顿形成内向敏感的性格大概有不小的关系。


1661年,18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主要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在剑桥的早期研究中,牛顿开始探索数学问题,逐渐萌发出微积分的思想,还对包括光学和力学等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牛顿在1664年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这在他之后的光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1665年,剑桥大学因鼠疫流行关闭,牛顿回到家乡,在家乡的两年里独立进行研究,两年间,他独自在家中完成了包括万有引力、微积分等一系列的重大发现。


1669年,由于牛顿的出色学术成果,他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回到了母校剑桥。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简称《原理》),系统地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本书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对科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668年,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个实用的反射望远镜,这项发明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672年,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认为光由小粒子组成。这一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牛顿在研究传热现象期间,提出了冷却定律,即物体冷却的速度与其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成正比。这项定律后来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牛顿在剑桥期间还改进了二项式定理,并推广至任意指数,以及提出了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法”。


1690年后,由于与同行的激烈争论以及学术上的疲惫,牛顿对学术生涯开始感到厌倦。他与多位朋友讨论过是否需要更换职业,并减少了在剑桥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与此同时,当时的英国正面临严重的货币危机:大量伪造货币在市场流通,银币的实际价值被高估,使得货币体系极为不稳定。牛顿作为英国受人尊重的科学家,渴望将自己的才能投入到实用领域,造福国家。1696年,在朋友查尔斯·蒙塔古(后来的哈利法克斯伯爵)的帮助下,牛顿获得了皇家铸币局监察员的职位。


牛顿跳槽的决定也有金钱上的考量。牛顿终身未婚,也没有子女,因此他也意识到自己晚年生活需要经济上的安全感。他在担任剑桥大学教授期间的年薪为100英镑。他跳槽到皇家铸币局后的第一年年薪为500英镑。在皇家铸币局担任监察员一年后,他升任局长,年薪涨到2000英镑。1700年的2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351万元人民币(49万美元)。要知道,当时大多数农业和普通劳动者的年收入约为10至15英镑。


在牛顿任教的17世纪末,剑桥大学的科研资助体系和研究基金并不完善,与今天的大学研究经费制度有很大差异。当时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育和神学研究,而非科学研究。另外,虽然牛顿在1672年加入了皇家学会,但皇家学会成立不久,财政资源有限,能够提供的科研资助很少。当时的科学研究更多依靠富有的私人资助者,或研究者自行承担费用。剑桥大学与皇家学会不提供研究过经费, 牛顿也没有获得私人资助支持,且他的家庭并非富裕,如果牛顿需要进行实验研究,只能依靠自己的薪水。


牛顿不仅在理论研究上造诣深刻,他还开展了大量实验,尤其是光学实验。这些实验需要购买设备、仪器和材料(如三棱镜、镜片、化学试剂等),这在当时并不便宜。比如说,牛顿发明反射望远镜时,花费了不少资金进行镜片打磨和装置调试。作为教授,他的薪水不足以完全覆盖这些实验费用,因此他经常自掏腰包支持自己的研究。牛顿对数学、哲学和神学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十分广泛。他需要购买大量书籍和资料,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重要的学术书籍和古籍都需要高价购买或通过特殊渠道获取。除了科学书籍,牛顿还投入大量时间研究神学和古代文献,并购买了大量的宗教和哲学书籍。对于一位学者来说,买书花销也是一笔长期的开支。


牛顿跳槽到皇家铸币局后,一直致力于打击伪造币,并改革了英国货币制度,改进了货币制造工艺。1703年,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实验。1705年,牛顿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此后,牛顿的科学声望和社会地位达到了顶峰。1727年3月20日,牛顿在伦敦去世,享年84岁。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英国当时的最高荣誉之一。


牛顿聪明一世,但却在一件事上失手了:投资南海公司。


02

300年前的英伦第一妖股:
南海公司


18世纪初的英国股市规模非常小并且缺乏规范。相比于今天的股票市场,它的参与公司和交易量都十分有限。当时的股市主要集中在伦敦的咖啡馆(如乔纳森咖啡馆)进行,市场结构远不如今天的完善和复杂。在当时的股票市场上交易的主要为英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这三家公司的股票。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公开发行股票,向公众筹集了120万英镑。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开创了股份制公司向公众筹资的先例。东印度公司于1698年开始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而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并在同年开始向公众发行股票,标志着公司的正式上市。英格兰银行作为国家授权的银行,市值和交易相对稳定,占总市值的约20-30%。东印度公司以亚洲贸易为主,盈利相对稳定,因此吸引了许多长期投资者,其市值占比大约为10-15%。南海公司上市后占英国股市总市值20%-30%。当时英国股票市场上还有一些其他公司的股票,但它们大多为小型公司或投机性“泡沫公司”。


南海公司其设立最初是为了解决英国的财政问题,同时垄断与南美洲(即“南海”)的贸易。当时英国政府债台高筑,国债规模庞大。南海公司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债务管理方案:南海公司接管部分政府债务,作为交换,政府允许公司垄断英国与南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英国政府向南海公司赋予了垄断特权,并赋予其管理部分债务的权力。上市后,南海公司由于其与政府债务的直接联系,以及其被授予的南美贸易垄断权,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南海公司上市时的初始发行价为100英镑(相当于2024年人民币13万元)


南海公司成立后,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其垄断的贸易来填补财政赤字。然而,由于西班牙的控制,南美洲市场并未向英国完全开放,因此南海公司在实际贸易中很难获利。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在1711年到1719年间的每股股价维持在100英镑左右。所以,南海公司在其运作过程中,相当依赖政府对其垄断贸易的宣传,从而制造虚幻的财富前景。1720年,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公司通过大规模宣传,让公众相信它即将获得巨大的利润。随着公众对南海公司抱有极高的期望,公司股价迅速飙升。与此同时,公司多次发布“增资扩股”计划,即以更高的价格发行新股,吸引更多投资者。很多英国名流、贵族甚至王室成员都纷纷投资南海公司,这进一步增加了大众的信心。因此,在1720年年初开始,南海公司股价飙升。当年七月,其股价达到历史高点1000英镑(相当于2024年人民币130万元),并占据了英国当时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值,达到了约60%以上。


然而,南海公司的经营模式极度依赖投机,实际的贸易收益几乎微乎其微。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司的利润承诺难以兑现,信心开始动摇。1720年9月开始,其股价开始大幅下跌,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股票,股价暴跌。这场危机导致许多人倾家荡产,包括大量中产阶级和贵族。整个英国金融市场陷入了混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海泡沫”。


03

牛顿的10年薪水,
蒸发了


不少史学资料显示,牛顿是一位小心而精明的投资人,他从1709年开始投资银行股票,1711年底(南海公司成立时),牛顿已持有1500股英格兰银行股票。在那之后,他持续增持该股票,直至1715年10月14日达到6000单位股。随后,他在1716年12月11日卖出其中4000单位股,并在1719年11月19日卖出剩余的2000单位股。总体而言,牛顿这一阶段在银行股票上的投资获得了不错的利润。


与此同时,牛顿早在1712年就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加入到自己的资产配置。根据史学家的研究,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上的可靠持仓数据如下:


1720前(南海泡沫之前):

   1712年6月24日:1000至3000单位股之间

    1713年6月25日:2500单位股

    1714年12月25日:5000至1万单位股之间

    1717年12月25日:至少1万单位股


1720年时(南海泡沫进行时):

    1720年4月19日:至少3000单位股

    1720年12月25日:至少1万单位股


1720年后(南海泡沫破裂后):

    1721年6月25日:16,275.24单位股

    1722年6月25日:21,696.32单位股

    1723年6月24日:1万单位股

    1723年6月25日:5000单位股

    1723年12月25日:5000单位股

    1727年3月20日:5000单位股


(需要注意的是,1单位股不等于1股。当时的股票是一种账面记录,并不像现代股票那样简单按每股100英镑计算。南海公司和其他大公司如英格兰银行的股票通常是以“单位”来计价的,而每单位的价值并不总是固定的100英镑。)


也就是说,牛顿在1720年初持有10,000单位股南海公司股票,4月和5月时,他清空了大部分南海公司股票(卖出8000单位股,在1720年初),获利约2万英镑。然而几周后的6月,牛顿转变心意,他又回到市场,将全部获利重新投入回购南海公司股票,而且这次买入的价格大约是之前卖出时的两倍。他一共回购南海公司股票4000单位股,意味着他之前在该股票上所得到的2万英镑获利化为乌有。此时,牛顿手中握有6000单位股南海公司的股票。在同期,在1720年年中,牛顿还将他持有的各类政府债券转换成了南海公司股票(当时部分政府债券可以直接转换为南海公司股票)。如果他当时在市场上卖掉这些证券而不是换成南海公司的股票,他本可以获得约1.3万英镑的利润,大大超过了他几年前最初买入的成本。然而,进行转换后,这笔操作给他带来了约5千英镑的损失。因此,他的债转股操作本身也相当于损失了近2万英镑。如果他在1720年未做任何操作并持有原有证券,其损失就不会发生。因此,算上股票回购,政府债券转股票,以及随后的南海公司股票拆分,牛顿在1721年年中的南海公司持仓达到了16,300单位股。1720年末至1722年间牛顿南海公司的持仓未发生变化。随后,从1722年开始,他终于开始减仓。


这样算来,1720年初,在南海泡沫发酵之前,牛顿买入了价值1.3万英镑的南海公司的股票。他还另外持有价值1.9万英镑的英国政府债券。因此,当时牛顿的总资产为3.2万英镑(相当于今天人民币5900万)。到1721年中期,南海泡沫破裂之初,他的损失就达到了一万英镑以上,其总资产仅剩下价值约为两万英镑(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700万元),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几乎相当于几个月间蒸发了1200万元。


尝到甜头、追高、被套、割肉,就操作流程而言,牛顿在南海公司的股票上与一般的“韭菜”毫无区别,直到被套5年后的割肉离场,最终,牛顿在南海公司身上大约损失了超2万英镑,相当于他2000磅年薪的10倍。即便英明如牛爵爷,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10年的薪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难怪,友人曾记录得牛顿的一句名言说:“我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牛顿自1719年清仓英格兰银行公司的股票后,多年未买入该股。直到1724年1月27日,牛顿通过新一轮股票认购重新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股东,获得了11,000单位股。这笔资金的来自于1722年至1723年间他陆续割肉卖出的南海公司股票的收益。牛顿随后在1724年10月、1725年2月和1726年10月分别增购了1000单位股银行股票,使他的最终持仓达到14,000单位股,这是他遗产的主要部分。当时股票市场上的巨头除了南海公司和英格兰银行以外,还有东印度公司。大英图书馆的东印度公司股票账簿显示,从牛顿开始炒股的1709年到1727年牛顿去世,牛顿并未持有东印度公司的任何股票或债券。



图1 南海公司在1720年3月至1720年10月的股价走势及牛顿买卖交易记录(图片改编自Odlyzko Andrew 2019)


04

尾声


“南海泡沫”的破裂对英国的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泡沫破裂后,英国议会随即展开调查,发现公司高层和部分政府官员之间存在勾结和腐败,许多人因为内幕交易而被指控。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南海公司在1720年泡沫破裂后并未被解散,而是被重组为一个主要负责政府债务管理的机构。泡沫破裂后,公司不再是金融市场的投机焦点,也失去了对南美洲贸易的垄断权,逐步停止了贸易活动,转向管理英国政府的长期债务。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债务管理的利息和服务费用,逐渐演变为一个依赖政府拨款、提供财政支持的半政府金融公司。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南海公司成为英国财政系统中的一部分,类似于早期的国有金融机构。


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金融体系的逐步成熟,英格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强,南海公司变得逐渐边缘化。它的运营规模缩小,业务也较为单一,主要职责是继续处理政府债务。19世纪初,南海公司几乎完全停止了实际的商业活动,转而成为一个完全以政府债务管理为主的机构。此时它的职能已非常有限,基本不再参与市场竞争。到19世纪中期,南海公司已几乎名存实亡,随着债务逐渐清偿和政府不再需要这样的债务管理机构,公司被认为不再具有运营的必要性。南海公司最终在1853年被正式解散,所有剩余债务和资产交由英国财政部管理,公司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牛顿本人?牛顿去世时,除去部分现金、土地财产和其他非长期市场证券外,其遗产清单中包括1.4万单位股英格兰银行股票(当时市值约1.75万英镑)、5千单位股南海公司股票(市值约5千英镑)和5千南海旧年金(市值约5千英镑)。他的遗产总价值为2.75万英镑,换算为今天人民币约值5445万元。


牛顿在投资南海公司上做出了不理智的决策,蒙受了巨额损失。那牛顿算是失败的投资人吗?不过,万幸,虽然损失惨重,他去世时仍然非常有钱。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关于牛顿的生平:

    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 by Richard S. Westfall

    Isaac Newton by James Gleick

    关于南海泡沫学术专著:

    The South Sea Bubble by Helen J. Paul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by Edward Chancellor

    The South Sea Bubble: An Economic History of its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by Helen J. Paul

    关于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投资记录:

    Odlyzko Andrew 2019. Newton's financial misadventures in the South Sea BubbleNotes Rec.7329–59. http://doi.org/10.1098/rsnr.2018.0018

    本文中古今货币换算计算器:https://www.uwyo.edu/numimage/currency.htm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知识分子》公众号,会错过每日科学新知!星标《知识分子》,紧跟前沿科学,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请戳上图卡片添加星标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END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由非营利公益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