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由新丨绣美生活 非遗新秀俞君瑶

文摘   2024-11-13 17:30   江苏  




技艺由新

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案例公布,我办申报的“非遗+青年”——苏州青年非遗新秀发展培养项目成功入选。以此为契机,我办特推出“技艺由新”系列推文,展现苏州非遗青年新秀的力量与风采。





首期新秀:俞君瑶




人物简介


俞君瑶,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之女,苏州姚惠芬艺术刺绣研究所培训讲师,一代“针神”沈寿的第五代传承人。


俞君瑶自幼学习刺绣,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曾赴美国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院校担任翻译,致力于苏绣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参与姚惠芬在苏州博物馆、鞍山博物馆及南京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大学举办的刺绣艺术个展的策展工作,进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多个高校对大学生们进行苏绣历史的讲座,指导培训大学生们刺绣技艺。其创作的苏绣作品已获得江苏省、苏州市的多个工艺美术及非遗大奖。2020年以来,俞君瑶还参加了央视春节晚会及江苏省广电总台、内蒙古广电总台、苏州电视台等多项非遗电视节目的录制,宣传和推广苏绣艺术。



主要作品

《浮狮绘》

《浮狮绘》的形象取材于葛饰北斋1836年创作的《中国狮》,以及歌川广重作品中所描绘的狮子造型。当时的葛饰生活不顺,把自己比作笔下所绘的狮子,每日一绘,然后将图丢掉,希望霉运跟着画稿一起消散。狮子一直以来辟邪和祈福的寓意在这一系列除魔图中被扩大了。歌川广重是非常着重色彩与取景的浮世绘大家,他的作品清新典雅,着色细腻,每一幅作品都有非常精密的构图,被西方的印象派所认同。不同风格和造型的狮子,却有着画家内心深处所蕴藏的相同的美好愿景。辟邪消灾后继续体悟生命所给予的种种痛苦并与之共生,是作者想表达的另一个内核。


《浮狮绘》是用各种粗细、产地、颜色、质地不一的丝线所作。作品中所使用的乱针、滚针、平针是苏绣中最常用的针法,用这些最“平铺直叙”的针法去创作那些最“繁复细致”的作品,使得古老针法焕发新的生机。作品底色的颜色跳脱,鲜艳,饱和度高,是对艺术创作中所产生的情绪的体现。对传统包容,敬之,对当代热忱,爱之。


《关公像》

作品运用苏绣平针绣的滚针、接针、网纹针等多种针法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关公的形与神。在绣关公的服饰时,每个细节均以不同的针法一丝不苟的处理。整幅作品色阶过渡细致入微,线条纤密绚烂,色彩和谐雅致,关公的形态精准细腻,富于动感,突出了传统苏绣技艺的表现力。


《福虎生威》(2幅)

这两幅老虎相关的苏绣作品,灵感来源于在苏博看到的武强年画(河北省武强县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其中一幅因为原本的年画有颜料印染的不足,反而顺应了这样的“不完美”。这两幅作品获得了第二十届苏州市民间艺术节的三等奖。


《徐渭花卉小品系列》

作者俞君瑶采用乱针绣结合平针绣的多种针法进行绣制。各种针法虚实结合,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充分利用丝线的粗与细、线条表现的不同角度、排针的疏密来充分表现绘画中水墨用笔中的勾、染、描等,画面上的设色、墨韵层次等均被灵活生动地用丝线表现了出来。作品色彩饱和淋漓、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成长风采

俞君瑶(左),贝建中(中),姚惠芬(右)

俞君瑶与母亲姚惠芬出席2023 “ 欢乐春节 ”唐诗的回响:iSING! Suzhou和费城交响乐团中国新年音乐会暨苏州主题日活动。


俞君瑶参与苏州全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手替”拍摄。


俞君瑶与外国友人交流苏绣。



感悟分享

苏绣的生命延续千年,在一代代绣娘的手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作为新一代的手艺人,“守艺”于我而言是当下最重要的前提。在认真学艺的同时,我也将用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继续创作更多有精神力量的苏绣作品,以针代笔,让新一代的思想在绣花绷上绽放。



视频来源:现代快报


苏州市非遗办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