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星几家企业落户,到拥有1673家企业的产业集群;从单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到“3+3+1”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园区,到排名国家级经开区第60位……26年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嘱托,推进一张规划蓝图、一个政策体系、一个发展目标、一个项目盘子等“四个一”模式,按照绍兴市委“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决策部署和上虞区“青春之城”建设发展战略,朝着“全球先进绿色智造大平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创新发展新高地”高歌猛进。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实现总产值2411.1亿元,同比增长12.1%;规上工业产值1616.5亿元,占全区比重达75.4%。今年1至10月,实现总产值2050.5亿元,同比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区比重72.6%。
如今,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又提出构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踏上全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大力发展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谋划布局氢能储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重点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完善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
“作为杭州湾畔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全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持续向高攀升、向新进军、向数图强、向绿转型。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产业体系发展,从最初的精细化工产业起步,到2017年,在充分调研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2+2”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同时,对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按照“拉长、做高、调优、循环、融合”五个方面的路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这阶段对传统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链延伸,为后续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1月,上虞区委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和省级开发区的整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北片以化工及新材料、现代医药为特色,南片以机电、照明产业为特色,在充分考量两个区块产业特色基础上,谋划高端新材料、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4个主导产业,氢能源、高端电子化学品、通用航空3个未来产业以及配套产业创新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4+3+1”培育方向。
2022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结合产业培育的实际现状,从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完善产业体系的角度考虑,着手谋划构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3个主导产业和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3+2”产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统筹谋划“五园十区块”园中园建设(拟投资537亿元,总规划用地5771亩),努力再造一个“万亩千亿”产业集群,为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蓄势赋能。
眼下,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又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提出构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单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到如今“3+3+1”现代化产业体系,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始终围绕高质量这条主线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助力上虞“青春之城”建设高歌猛进。
晶盛联合创新产业园
新和成特材聚苯硫醚(PPS)、中科恒泰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氟材料等领域已实现“前端聚合—改性”全覆盖,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晶新材特制坩埚在光伏领域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从金属化合物(格派钴业、新时代中能)-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海创锂电)-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新时代中能),实现全链条协同发展……近5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先进材料产业规模翻番。
去年,该区先进材料产值达1043.7亿元。先进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4个板块亮点频闪、各具特色。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传来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1000Kg级超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成功问世,再次刷新超大尺寸蓝宝石研发的世界纪录;晶盛机电高性能硅材料装备重点实验室入选浙江省2023年第二批全省重点实验室名单;减薄抛光设备成功实现了稳定加工12英寸30μm超薄晶圆,该技术的成功突破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智能装备的领军企业,晶盛机电凭借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小巨人”企业林立的上虞日渐显山露水,令人刮目相看。
去年,智能装备行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6.4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3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个总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426亩的医药产业园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横空出世。“医药产业园由24幢标准厂房和综合办公楼、配套楼及危化品库组成。”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有9家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入驻,另有3家企业准备入驻。
为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花大力气打造医药产业园,并采取“自主运营+物业外包”模式实施运营管理,受到企业欢迎。
目前,生命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化学药为基础,医疗器械与设备、医药外包服务等多线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加快发展化学创新药,积极培育高端医疗器械(微创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设备和高值耗材)、精准医疗、合成生物等领域产业链,加速推进本地龙头企业布局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医药产业园
11月28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组织参加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的2024上海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技术展览会,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迎风起势 竞逐低空发展新赛道》的推介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未来产业。上虞区将重点围绕“1123”建设思路,重点推进1个通用机场、打造1个低空产业园、拓展2大方面应用场景,建立3个保障体系,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虞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主平台之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在关键零部件及核心制造领域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卧龙集团在电动航空领域布局多年,在系统轻量化、动密封、电磁兼容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精工碳材的碳纤维原丝、中科恒泰的PMI航空材料、皇马股份的树脂基材等,也在行业中日渐显山露水;另一方面,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拥有超前布局的先发优势,已开展通用机场的前期谋划工作,临时起降点已重新获得批复。
着眼长三角、大湾区维度,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聚焦环湾低空经济研发制造新高地、长三角通航运营服务枢纽港和全省特色低空场景建设示范区3个发展定位,实施2个推进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先行发展阶段,在区域范围内推进低空基础设施网建设,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大、中、小型垂直起降场及运动轻型类飞行营地等低空飞行地面保障设施。第二个计划是重点推进阶段,整体按照“研发检测中心+试飞验证中心+低空经济产业园”三大板块布局,积极招引无人机、eVTOL等航空器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打造杭州湾低空经济产业新亮点。
除了低空经济,经开区还花大力气布局氢能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来自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气管束式集装箱,成为奥运会减碳计划的亮点之一。上虞制造何以能漂洋过海,登陆巴黎?浙江蓝能作为申能集团旗下氢能企业,是一家氢能及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制造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该公司就曾为奥运会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提供氢气储运装备。近年来,浙江蓝能已逐渐将市场拓展到海外,其设计制造的储氢瓶式容器组被应用于欧洲首个地下加氢站项目、澳大利亚大型氢冶金项目等。这也为其拿下2024年巴黎奥运会订单打下了基础。
从接到订单到成功交付,过程并不简单。浙江蓝能技术总监曹文红介绍,仅在产品设计部分,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修改,增设了包括出口端防火罩、远程控制系统、排空装置等11个新设计的零部件,进一步增强氢气储运的安全性。
按照“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场景应用”产业生态打造目标,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大力推进氢能、储能产业“资源+应用”双向奔赴,一方面充分利用圆锦新材料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丰富的副产氢资源,积极拓展氢能中重卡、氢能物流车、氢能发电等示范场景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基础,鼓励新和成、孚诺林、中化蓝天等企业,在交换膜、高压内胆、电池隔膜、储能装备用关键工程塑料等领域,协同开发高性能氢能储能材料,支持企业嵌入氢能和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作为全球主要电机及驱动解决方案制造商,卧龙电驱动凭借其在电机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关键组部件的技术难题,高爆发关节模组、伺服驱动器和无框力矩电机等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为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公司旗下的舜云互联平台将继续发挥大数据优势,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运维效率。此外,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还有大量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也催生了产业加速发展。
卧龙工业自动化生产线
向湾而立、面海而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正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青春之城”建设、勇挑大梁。
来源:绍兴日报
编辑:单雯瑶
一审:陆鉴
二审:袁俞
三审: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