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为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探索初中数学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2024年11月26日,苏州高新区初中数学学科研究中心教学研讨活动在通安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主题是“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锷教授,苏州高新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刘志昂老师,苏州高新区初中数学学科研究中心成员、“数美”学习共同体成员和通安中学全体数学教师。
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课堂展示、评课议课、专家报告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通安中学的朱婉青老师执教了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
朱婉青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回顾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的几种线型,带领他们分别讨论这三种线型的“端点个数”、“延伸性”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随后,引入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回我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朱老师这节课借助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丰富的实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阳山实验中学的胡永强老师和通安中学的刘倩老师分别执教了八年级数学《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一课。
胡永强老师善于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他的课堂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课堂伊始提出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揭示出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抽象难懂,但整堂课胡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适时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刘倩老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问题的变化规律,发现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时,刘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如何建立一次函数模型,不仅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发展,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安中学的陶末老师执教了九年级数学《圆的概念、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
陶末老师先从现实生活中的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采用与同伴交流,上台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时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整堂课教学设计合理,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环节:评课议课
高新区初中数学学科研究中心组成员刘引、花修平、范建兵和黄静老师组织老师们分年级分地点对展示课进行点评,通过回顾课堂,点出课堂亮点,发现优化空间,促进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深入的领会与反思,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第三环节:专家报告
吴锷教授做了题为《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行为表现体系及其测评案例研究》的专家学术讲座。吴教授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出发,详细介绍了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认识角度、关注点及行为表现指标体系。吴教授高屋建瓴的专家报告令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此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不仅为素养提升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更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支持。期待老师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且教且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逐步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
大慈日晖,光天地而有形;上善春雨,润万物于无声。愿以丹心托桃李,不负专家助我情。
【END】
撰稿:数学组
摄影:胡润东
编辑:黄 岩
审核:校长室